禽龍墓
伯尼薩特
比利時伯尼薩特有個煤礦,1877年至1878年間,礦工在地層深處挖掘坑道時,發現了一些巨大的動物的骨胳化石。經比利時皇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鑑定,屬植食恐龍-禽龍的化石。
在煤礦里發現恐龍化石已經是一件令人驚奇的事情了,更令人驚奇的是,禽龍的數量很多,竟有39隻!其中有許多骨架保存得相當完整。人們花了三年的功夫,費了很大的勁才把這些化石從地下挖出,然後送到博物館進行研究。
埋葬退論
1億4千萬年前,伯尼薩特地方曾經有一個又深又陡的峽谷。生活在附近的禽龍,有時會被突發的山洪衝下深谷摔死並被沉積物掩蓋,然後變成化石。這些禽龍不是在同一時間跌進峽谷的,所以它們死亡的時間不同。這個公墓是經過較長的時間逐漸形成的。
尖角龍墓
阿爾伯達
1985年在加拿大的“
恐龍之鄉”阿爾伯達一個地方,竟有數百隻尖角龍(角龍的一種)的骨胳化石埋在一處,其中各個年齡段的尖角龍都有。它們是同時死亡並被埋葬的。在白堊紀末期,究竟發生了什麼不得了的事情,使這么多恐龍同時遇難?
埋葬理論
一些古生物學家分析:8000萬年前,一大群尖角龍扶老攜幼,浩浩蕩蕩向遠方遷徙,去尋找新的食源。誰知在它們過河的時候,山洪突然暴發,河水水位猛漲,波濤翻滾咆哮,一瀉千里。尖角龍驚恐萬分,你推我擠,互相相踩踏,許多弱者被淹死在河中,並很快為泥沙掩蓋,千百萬年後變成了化石。
這種情況在今天的地球上並不鮮見。1984年,加拿大魁北克就發生過4000隻馴鹿淹死在洪水突發的河流之中的事,其狀慘不忍睹。
腔骨龍墓
古斯特
1947年,在美國新墨西哥州一個叫古斯特的農場,發現了一個
奇特的恐龍化石"萬龍坑",裡面竟有數百隻腔骨龍化石骨架,它們橫七豎八,雜亂無章地堆積在一起。
埋葬理論
這些腔骨龍有上了年紀的,也有年輕和年幼的,它們顯然是一個群體(腔骨龍過的是集體生活)。它們是同時死亡並被埋葬在
古斯特這地方的,一定是某種突發性災難(例如洪水)使這些恐龍死於非命的。
恐龍墓
四川自貢大山鋪
1977年,在
自貢市郊的大山鋪發現了一個化石點,面積約17000平方米,現發掘了不到1/6的面積,出土了大量的侏羅紀中期的恐龍類及其它共生的脊椎動物化石,因而大山鋪就有了“恐龍墓”之稱。
大山鋪恐龍墓不是只有一種恐龍,而是有多種恐龍,還有其它動物。恐龍中以蜥腳類為主,也有鳥腳類,肉食龍和劍龍。其它動物有魚類,龜鱉類,蛇頸龍,翼龍及鱷類等。這些動物的化石骨胳有完整的,有零散的,它們重疊堆積,交錯橫陳在一起。這個"墓"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經歷了較長的時間。動物的屍體多數是從別的地方被水"搬"到埋藏之地的,但搬動的距離不是很遠,否則就不會有較完好的化石骨架了。
關於這個恐龍墓的形成原因,學者們認為可能是這樣的:
原地埋藏論
1.6億年前,
大山鋪一帶生活著大量的恐龍及共生的動物。當時出現了乾燥炎熱的天氣,生活環境變得非常惡劣,缺水少食,致使恐龍大量死亡。久旱之後往往是洪災,洪水一來,恐龍的屍體就被衝到一個相對低洼的地方沉積下來,這個地方就是
大山鋪。 但是,很可能是由於食用了含砷量很高的植物,大批的恐龍中毒而死,並被迅速地埋藏在較為平靜的砂質淺灘環境裡,還沒有來得及被搬運就被原地埋藏起 來,因此形成了本地區恐龍化石數量豐富、保存完整的埋藏學特徵。
這個理論因符合埋藏學原理而顯得很獨特,但是它還是使人感到證據不足,因為當時
大山鋪地區的植物的砷含量的平均背景值是多少?能夠致使恐龍猝死的 砷含量又是多少?分析砷含量時的取樣是否有代表性?這些問題依然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異地埋藏論
這個理論認為
大山鋪的恐龍是在異地死亡後被搬運到本地區埋藏下來的。其證據包括:
(1 )如果是原地埋藏,無疑應該大多數是完整或較完整的個體,而 事實恰好相反,本地區恐龍化石雖然已經發掘採集了100 多個個體,但其中完整 或較完整的僅有30多個個體,大約只占總數的五分之一。
(2 )綜觀化石現場, 除埋藏豐富、保存完整容易被人發現的特徵外,有一種不易被人所注意的普遍現 象是,靠近上部或地表的化石較破碎零散,大都是恐龍的肢骨,而且很像經搬運 後被磨蝕得支離破碎的樣子;同時越是接近上部岩層,小化石越多,如魚鱗、各 種
牙齒遍及整個化石現場,
翼龍、劍龍與蛇頸龍的椎體也十分零星,並具有從南 到北依次從多到少的分布規律。下部岩層則幾乎都是體軀龐大的蜥腳類恐龍,保 存都不完整,很明顯是經過搬運後的結果。
(3 )礫石層的發現是研究沉積環境 的重要根據。
大山鋪發現的礫石均位於化石層的底部,從其特徵判斷是經過搬運的產物,可能與恐龍化石群的形成有密切關係。
綜合結論
多數的科學家認為,
大山鋪恐龍公墓中大部分化石是搬運後被埋藏下來的, 也有少部分為原地埋藏,因此這是一個綜合兩種成因而形成的恐龍墓地。本區恐 龍與其它脊椎動物為何如此豐富?如果只有恐龍一個家族在此埋藏,兩種理論可 能都比較容易理解,但是除恐龍外,這裡還有能飛行的翼龍以及水中生活的蛇頸 龍、迷齒兩棲類等等,它們的生活環境看各不相同。地質研究證明,侏羅紀中期 的
大山鋪是一個洪泛平原,這些古老的爬行動物也可能和現生動物一樣,對生活 環境具有明顯的選擇性。恐龍中性情溫和的蜥腳類恐龍常常成群結隊生活於地形 較低的湖濱平原上;劍龍喜居於距湖濱稍高而常年蕨類叢生的山林中;鳥腳類恐 龍以其形態結構輕巧靈活又善於奔跑的特點,活躍於較高的台地上。其它脊椎動 物,如翼龍,僅能在湖岸林間作低空飛行。恐龍與這些脊椎動物的生活環境和習 性有著極大的區別,但它們為何會集中埋藏到一起呢?大概只能是經搬運從不同 地點轉移過來的;但是為什麼又有許多完整的化石骨架呢?這顯然又是原地埋藏 的產物。最後,這種種現象看來只能有一種解釋,即大山鋪“
恐龍公墓”的成因 是原地埋藏和異地埋藏兩種方式綜合而成.
除了四川,內蒙古也有恐龍墓地
在中國的遼寧義縣發現的恐龍化石和同時代的生物遺蹟,已經超越了世界任何地方的化石資源,其中包括有
羽毛的恐龍化石,以及比德國始祖鳥要早很多的
孔子鳥,中華龍鳥的化石,以及在河北省豐寧縣義縣組發現的唯一一隻處於恐龍和鳥類過度階段的生物化石--------金鳳鳥龍的化石,體形已經十分接近現代的鳥類,但是在最後的生物學分類中還是歸類到了恐龍,因為它的骨骼結構和解剖學發現更接近恐龍,這也間接證明了鳥類是從恐龍進化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