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

恍是形聲字,忄為形,光為聲。讀作huǎng。恍表示忽然醒悟或好像、仿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恍
  • 外文名:suddenly
  • 拼音:huǎng
  • 字形結構:左右結構
  • 部首:忄
  • 五筆86:NIQN
  • 五筆98:NIGQ
  • 筆畫數:九畫
  • 筆順編號:442243135
  • 四角號碼:99012
  • 統一碼:604D
  • 倉頡:PFMU
  • 鄭碼:UKGR
  • 字級:一級次常用
  • 異體:怳
漢字釋義,組詞,古籍解釋,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音韻參考,宋本廣韻,方言集匯,

漢字釋義

(1) 〈文〉[形] 狂放的樣子 [mad]
怳,狂之貌。——《說文
怳,狂也。——《廣雅·釋詁四》
臨風怳兮浩歌。——《楚辭·少司命》
又如:恍恍(狂的樣子)
(2)〈文〉[形] 模糊不清的樣子 [blurred]
怳忽於地底兮。——《後漢書·張衡傳》
精神怳惚。——《神女賦序》。注:“不自覺知之意。”
又如:恍恍(模模糊糊);恍忽(形貌模糊不清的樣子;神智迷亂不定的樣子);恍惑(迷惑)
(3)〈文〉[形] 心神不安的樣子;失意的樣子 [disquieted]
怳若有望而不來。——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注:“失意貌。”
又如:恍恍(心神不寧的樣子);恍惝(失意悵惘);恍愴(失意悵惘的樣子);恍然(失意的樣子,惆悵的樣子)
(4)〈文〉[副] 猛然;忽然 [suddenly]
恍驚起而長嗟。——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一旦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領者,然後乃敢會眾說而折其衷。——朱熹《中庸章句序》
(5)〈文〉[副] 仿佛;好像 [be like;seem]
如:恍若(仿佛;好像);恍如(仿佛);恍疑(猶仿佛);恍然(仿佛);恍若(仿佛)
時(袁可立)星馳至壘,恍光弼之按子儀軍也。——明 梁雲構《袁節寰晉大司馬奉命乘傳錦還序》
(6)〈文〉[動] 一閃而過 [fleet]
方轉過山子,只見迎面有一個人影兒一恍。——《紅樓夢》

組詞

【恍惚】huǎnghū
1、[ecstasy;absentminded] [形] 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2、[形] (看得、聽得、記得)不真切,不清楚
精神~
3、[trance] 〈文〉[名] 證名。指神思不定、慌亂無主。由於七情內傷外邪內乾、發汗過多而損傷心氣,以致精神不定
【恍恍惚惚】huǎnghuǎng-hūhū
[trance;dimly;faintly] 神志不清、迷惘的狀態
【恍然大悟】huǎngrán-dàwù
[tumble to;suddenly realizing;become suddenly aware of] 突然醒悟過來了。
疑惑了一些時…我忽然恍然大悟
【恍如隔世】huǎngrúgéshì
[as if being cut off from the outside world for ages;become like an old remembrance;feel like sth.was another world] 恍惚如同相隔了一輩子。比喻事物變化發展很快,變化很大。
月下重遇,恍如隔世,故人相對久無語
【恍悟】huǎngwù
[suddenly see the light] [動] 忽然醒悟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十】【心部】怳 huǎng 許往切
狂之皃。從心,況省聲。

說文解字注

【狂之皃】
廣韻曰。𢠵怳。
【從心。兄聲】
各本作況省聲。乃不知古音者所改。今正。許往切。十部。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部】 恍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6
《集韻》《韻會》虎晃切。與慌怳同。《老子·道德經》惚兮恍兮。
又《廣韻》古黃切《集韻》姑黃切,音光。武也。本作僙。通作光。

音韻參考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等呼
韻攝
韻部
國際音標
羅馬字
古黃
唐合
合口一等
kuɑŋ
kuang

方言集匯

◎ 粵語:fong2
◎ 客家話:
[客英字典] fong3
[寶安腔] fong3
[梅縣腔] fong3
[海陸豐腔] fong3
[客語拼音字彙] fong3
[台灣四縣腔] fong3
◎ 潮州話:何汪2(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