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湖

恆湖

恆湖水、陸、空交通便利,距昌北高速公路20公里,距昌北機場16公里,一條11千伏安的高壓專線、一條二級公路由南昌市經樂化、象山直通恆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恆湖
  • 特點:水、陸、空交通便利
  • 距昌北高速路:20公里
  • 距昌北機場:16公里
  • 創建時間:1961年9月
江西省南昌市有恆湖墾殖場創建於1961年9月,地處南昌市北郊贛江下游,鄱陽湖畔,地理為東經116°04′-116°10′,北緯28°50′-29°03′,距省南昌市50公里,全場總面積60平方公里,人口1萬餘人。恆湖場為鄱陽湖沖積平原,土 地肥沃,水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7.3℃,年活動積溫5760.5℃,年均降雨量為1609.8毫米,無霜期279天,生態環境良好。
恆湖早期隸屬福州軍區農建師,恆湖農場即十團,團部位於瓜洲(即今總場),下轄5個營(即現在的分場)、25個連(即現在的大隊),以及機務連(已撤銷)、林牧連、基建連(今恆湖基建公司)等,實行軍隊化管理。每個營設有國小、醫院,每個連有醫務室;連一級幹部有連長和指導員。
恆湖是鄱陽湖圍湖造田產生的,最早一批建設者當中有大批勞改犯,參與築堤壩勞動,時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加之築壩必須在冬季鄱陽湖枯水期,氣候寒冷、糧食匱乏,凍死、餓死者眾。皆以床板簡易釘制棺木就地埋葬,以至後來相當長時期內大堤附近一帶磷火頻現。
恆湖的主要建設者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壯年、學生等,這也是國語成為恆湖主要語言的根本原因。第一代恆湖人中數量占大多數的是江蘇、安徽、浙江三省人,當中多數人是因連年自然災害而流浪逃荒到江西的。其次人數較多的是湖南、四川人,以及少量的廣西、廣東等省人。
恆湖墾殖場建成以後就每年都要經受洪水的威脅,尤其是80年代幾乎每年汛期都要大規模轉移人口避險。北山尾以及大堤上是唯一的避險高地。
恆湖墾殖場建成後成為江西省內的重要糧食生產基地,主要作物是水稻,每年上繳國家糧庫稻穀上數百萬公斤。工業方面早期在北山尾建成農機廠,後改產更名配件廠,生產內燃機汽缸套供應上海等地,80年代轉產軋輥並更名為江西軋輥廠,90年代再次下馬停產。
80年代初期恆湖大搞工業建設,建成恆湖酒廠,生產白酒、國公藥酒、慈禧益壽酒等品種。
依託本地大量稻草資源建成恆湖造紙廠,生產新聞紙、衛生紙等,但設備、工藝落後、污染嚴重,投產後第一次排污造成中心港全流域水生資源空前災難,魚、蝦、龜、鱉全部死亡。
其後又上馬了香料廠、絲綢廠、化工廠等,但全都因管理不善、市場經營不利而相繼倒閉或轉承包。
1995年7月中旬,長江流域大汛,臨近的昌邑鄉猴子腦贛江大堤潰決,兩天內洪水波及恆湖全境,除北山尾以外的全部地區都被洪水淹沒,最深處不見房頂,大量60年代建場初期修建的家屬房倒塌,總場瓜洲河一帶的樓房首當其衝,幾乎全部摧毀。公路兩旁幾十年的大樹幾乎全部淹死。這是恆湖墾殖場建成以後唯一的一次水災。大水退後,到處是殘垣斷壁、一片破敗。
恆湖地處鄱陽湖區,也是候鳥的棲息地,常見的鳥類有鶴類、大雁、天鵝、鷺鳥、野鴨等,常見的留鳥有麻雀、斑鳩、野雞、鵪鶉、喜鵲等。早期恆湖的野生動物資源也很豐富,獐子、狸貓、蛇類、黃鼬等,除了蛇類還有少量保存其他野生動物都絕跡了。90年代初期,小龍蝦進入恆湖並迅速繁殖、蔓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