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話

所謂“怯話”,意思是指非北京話的外鄉口音。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怯”的用法之一是“北京人貶稱外地方音(指北方各省)”。

簡介,讀法解析,

簡介

“怯話”首次進入北京方言詞典,說的是商務印書館最近出版《新編北京方言詞典》,將一些“怯話”收錄其中。
《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基本是準確的,但用了一個別字。“北京人貶稱外地方音(指北方各省)”的“怯”字,應該寫作“客”。

讀法解析

“客”在《康熙字典》里有兩個讀音。一個讀音是現在通行的,讀“克”音,還有一個讀音是入聲,近於“怯”。
北京方言讀“客”為“怯”時,也有兩聲,一讀去聲:“怯”,意思是外來的,不僅僅指說話發聲。比如北京有句歇後語:“砂鍋安把兒怯(客)勺”,貶稱外地人,意思是“外地人、土腦殼”。但是更多的是指口音。“京涿州,客良鄉”,是說涿州人說話口音跟北京人一樣,而良鄉人說話,則跟北京人有較大區別。原因大概是涿州居民自漢代便生活於此,而良鄉城歷史較短的緣故。史料記載,良鄉城城池(舊址在今天房山區政府所在地偏南)始建於明朝景泰年間,多數居民是明朝初期的移民,故此保留有較多的原籍發聲習慣,北京人聽著認為是“怯(客)”。
“客”字的另一讀音是三聲,讀“且”。用於名詞,“客人”,讀如“且人”。見面打招呼問:“你家來客啦?”“您是誰家的客呀?”,這裡的“客”,都讀“且”。如此發音的不僅僅在北京周邊,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區統統如此。
“客”字用於姓氏,發音應該如“茄子”的“茄”。明朝熹宗時期,朝中大太監魏忠賢與熹宗的乳母客氏狼狽為奸,北京民間流傳一首歌謠,道:“委鬼道朝立,茄花遍地紅”。委鬼,合起來便是個“魏”字,指魏忠賢;茄花,暗指客氏。如此,姓客的客,應該讀如“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