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曠思惟歌

怨曠思惟歌

《怨曠思惟歌》相傳是西漢王嬙王昭君)的寫的四言詩作。此詩先寫王昭君未進宮廷時渴望外面的美好世界;再寫昭君久居深宮不得寵幸的淒涼彷徨;最後寫昭君遠嫁塞外後對故土親人的思念之情。全詩以昭君遠嫁為線索,緊扣“怨”字層層深入,步步點染,感人肺腑。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怨曠思惟歌》
  • 作品別名:《怨詞》《怨詩》
  • 創作年代漢代
  • 文學體裁:四言詩
  • 作者:王嬙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生平,

作品原文

怨曠思惟歌
秋木萋萋,其葉萎黃。
有鳥處山,集於苞桑⑴。
養育羽毛,形容生光⑵。
既得生雲,上游曲房⑶。
離宮絕曠,身體摧藏。
志念抑沉,不得頡頏⑷。
雖得委食⑸,心有徊徨。
我獨伊何,來往變常⑹。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⑺。
高山峨峨,河水泱泱⑻。
父兮母兮,道里悠長。
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⑴苞桑:叢生的桑樹。
⑵形容:形體和容貌。
⑶曲房:皇宮內室。
⑷頡頏(xiéháng):鳥兒上飛為頡,下飛為頏。指鳥兒上下翻飛。
⑸委:堆。
⑹來往:此處指皇內夜夜將佳麗送去給帝王寵幸。
⑺西羌:居住在西部的羌族。
⑻泱泱:水深廣貌。

作品譯文

秋天裡的樹林鬱鬱蒼蒼,滿山的樹葉一片金黃。
棲居在山裡的鳥兒,歡聚在桑林中放聲歌唱。
故鄉山水養育了豐滿的羽毛,使它的形體和容貌格外鮮亮。
天邊飄來的五彩雲霞,把她帶進天下最好的深宮閨房。
可嘆那離宮幽室實在空曠寂寞,金絲鳥般的嬌軀總也見不到陽光。
夢想和思念沉重地壓在心頭,籠中的鳥兒卻不能自由地翱翔。
雖說是美味佳肴堆放在面前,心兒徘徊茶不思來飯不香。
為什麼唯獨我這么苦命,來來去去的好事總也輪不上。
翩翩起舞的紫燕,飛向那遙遠的西羌。
巍巍聳立的高山橫在眼前,滔滔流淌的大河流向遠方。
叫一聲家鄉的爹和娘啊,女兒出嫁的道路又遠又長。
唉!你們可憐的女兒呀,憂愁的心兒滿懷悲痛和哀傷。

創作背景

這首琴曲《怨曠思惟歌》被後人稱為《昭君怨》,相傳為西漢宮女王嬙(王昭君)遠嫁匈奴後所作。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結好,曾三次進長安入朝,並向漢元帝請求和親。漢宮宮女王昭君聽說後請求出塞和親。公元前33年,王昭君遠嫁匈奴。這就是著名的“昭君出塞”。她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後來呼韓邪單于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從而使匈奴同漢朝和好達半個世紀。而王昭君忍辱負重,經歷了種種艱難,為民族團結作出了巨大犧牲。

作品鑑賞

這首《怨曠思惟歌》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於苞桑。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開雲,上游曲房。”這一部分是講昭君初選入圍、未進宮廷時期。自由翱翔在深山中,渴望藍天之外的美好世界。開頭兩句“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是比興得兼之句,勾畫了塞外荒原秋深草衰的景象,先給人以蒼涼、淒楚之感,為全詩奠定了一個感傷、哀怨的基調。
第二部分:“離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抑沉,不得頡頏。雖得委食,心有徊徨。我獨伊何,來往變常。” 這一部分是講久居深宮不得寵幸。其大意是說:雖然有花容月貌,卻在時光的流逝中消瘦了美麗的姿色,凌雲大志和念頭逐漸淹沒消沉,雖然,飛出了大山,找到溫暖的小巢,卻讓我更加淒涼彷徨。
第三部分:“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且悠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這一部分是講昭君遠嫁塞外、背井離鄉時期。王昭君說:終於有一天可以像燕子一樣輕快地遠飛到塞外棲息在王庭了,青山是那樣高大巍峨,黃河水也永遠奔流不停。我的父親母親啊,離你們這么遙遠,道路漫長,什麼時候才能見到你們,只有自己默默悲傷!
關於此詩,需要特別提及的是“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這兩句。王昭君從長安遠嫁匈奴,路上要經過幾個月的行程。她到達匈漢邊境的時間,應該是暮春時節,而不是深秋季節。所以關於“落雁”的傳說是不足信的。過去的人們習慣上認為,北方的景物特徵不外“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之類,因此作了一些藝術化的想像。

作者生平

王嬙,字昭君,匈奴呼韓邪單于閼氏。原為漢宮宮女。約於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屬湖北興山)。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公元前36年,漢元帝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同年初夏到達長安,為掖庭待詔。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漢請求和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次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並被封為“寧胡閼氏”。公元前31年,呼韓邪亡故。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風俗,嫁給呼韓邪長子。卒葬今呼和浩特南郊,後人稱其墓為“青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