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抑是漢語詞語,拼音是yuàn yì,意思是怨恨抑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怨抑
- 拼音:yuàn yì
- 注音:ㄧㄨㄢˋ ㄧˋ
- 釋義:怨恨抑鬱
怨抑是漢語詞語,拼音是yuàn yì,意思是怨恨抑鬱。
怨抑是漢語詞語,拼音是yuàn yì,意思是怨恨抑鬱。解釋怨恨抑鬱。出處前蜀 杜光庭 《第二上表》:“致一境之生靈,銜積年之怨抑。”宋 周邦彥 《月下笛》詞:“誰知怨抑?靜倚官橋吹笛。”葉聖陶 《倪煥之》二:“他想自己是...
幽抑,漢語辭彙,拼音是yōu yì,釋義是鬱抑。解釋 猶鬱抑。出處 1、唐 戴叔倫《赴撫州對酬崔法曹夜雨滴空階五首》:縱酒常擲盞,狂歌時入室。離群怨雨聲,幽抑方成疾。2、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潛遁幽抑之士,其誰不有望於世?”3、 清 冒襄 《寒夜聽白三彈琵琶歌》:“頓挫瀏漓得至性...
怨郁 怨郁,讀音是yuàn yù。意思是懷怨鬱悒。解釋 懷怨鬱悒。出處 《宋書·孝武帝紀》:“其士庶或怨鬱危滯,受抑吏司;或隱約潔立,負擯州里,皆聽進朕前,面自陳訴。”
此詩為騷體,有班婕姝《自悼詩》的怨抑,得蔡文姬《悲憤詩》的真諦。與《回心院》相比,意境開闊,寄意深遠,思想藝術比較高,是遼代詩歌中藝術境界較高的作品。張晶《遼金詩史》認為蕭觀音的詩“把南朝文學中抒情含蓄、用語精詣的特點,與北方剛健奔放,表情透闢的特點糅在了一起,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回心院...
《秋思耗·怨別和夢窗》是黃侃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清影孤燈側。但數花、猶弄夜窗寒色。沈醉乍醒,似聞歌管,追惜腸窄。記催曲瓊筵,四弦曾為訴怨抑。對畫屏、山澹碧。恨樗燭光殘,玉驄嘶去,竟遣斷魂今夜,又成相憶。長夕。銅壺細滴。料繡帷、懶卸妝飾。漫彈湘瑟。銀河遙望,露濃月白。正密合...
五種體內毒素就是人的五種性格的陰面,就是陰木性、陰火性、陰土性、陰金性、陰水性,這五種性格分別產生怒、恨、怨、惱、煩這“五毒”,也就是五種能使人致病的惡劣情緒。怒傷肝,恨傷心,怨傷脾,惱傷肺,煩傷腎,人體的一切病,不外乎肝、心、脾、肺、腎這五大系統,就是由這“五毒”生出來的。...
婦雲,姑命晚餐作餅,為犬銜去兩三枚,姑疑竊食,痛批其頰,冤抑莫白,痴立樹下,俄一婦來勸,如此負屈,不如死,猶豫未決,又一婦來慫恿之,恍惚迷瞀,若不自知,遂解帶就縊,二婦助之。悶塞痛苦,殆難言狀,漸似睡去,不覺身已出門外。一婦曰:我先勸當代我。一婦曰:非我後至不能決,當代我...
怨 詞 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於苞桑⑴。養育毛羽,形容生光⑵,既得行雲,上游曲房⑶。離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抑沉,不得頡頏⑷。雖得委禽⑸,心有徊惶,我獨伊何,來往變常⑹。翩翩之燕,遠集西羌⑺,高山峨峨,河水泱泱⑻。父兮母兮,道里悠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注釋譯文 【注釋...
”杜甫借他人之酒澆自己心中的塊壘,抑怨帝王不識人,致使滿腔遺恨。其實,古往今來,猶如杜詩的幽怨與淒涼,融入昭君的空恨與哀弦,比比皆是。紅粉飄零,遠適異域;文士飄零,孤影獨命。青冢墓碑語,“一身歸朔漠,數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大抵給人一種寄託與安慰。陳志歲《昭君出塞》組詩其一...
悲怨,讀音bēi yuàn,漢語詞語,意思為悲傷怨恨。出自《孔叢子·雜訓》。解釋 悲傷怨恨。出處 《孔叢子·雜訓》:“毀不居之室,以賜窮民;奪嬖寵之祿,以振困匱。無令人有悲怨,而後世有聞見,抑亦可乎?”《後漢書·南匈奴傳》:“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宋·陳鵠《耆...
從另一層意義上說,“大其小,多其少”,還包含抑富濟貧,消除兩極分化,化解敵對情緒,實現和諧同存理想。有了這種思想境界,才能夠以德報怨。其實用以德消怨更容易理解本意。“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面對一件難事兒,要學會從最容易處入手,而不要一下子被難倒而放棄。做大事也需要從細微處著眼,“...
怨聲盈路,漢語成語,形容人民民眾普遍強烈不滿,出自《魏書·高肇傳》。【解釋】盈:滿。怨恨的聲音充滿道路。【出處】《魏書·高肇傳》:“肇既當衡軸,每事任己,本無學識,動違禮度,好改先朝舊制,出情妄作,減削封秩,抑黜勛人。由是怨聲盈路矣。”【事例】百姓不堪需索,~。 ★蔡東藩《兩晉...
然而,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不是一個善與惡重複上演“零和”的過程,而是一個“善長惡消”的過程;所以,“抑惡揚善”才是倫理的當然態度。以直報怨,不是純經濟賬,不是純數字等式;比如在刑法中,“主動搶人100元”與“被迫退賠100元”不能互相抵消,而要在退賠100元之外,另加對“惡”的懲罰措施;再比如...
中國人在眾多強敵的聯合進攻與瘋狂蠶食麵前的無能復仇與無力反攻,使其只有強抑憤怒而不能發泄,通過一個又一個喪權辱國、賣地求安、賠款求情的不平等條約,中國人內心深處積聚了太多忍辱負重的隱忍情態,東方文明古國妄自尊大的驕傲姿態再也難以維持與顯現,取而代之的便是怨恨的心理體驗。當中國傳統尤其儒家惟我...
清·楊倫《杜詩鏡銓》:四聯皆一揚一抑。對筆奇險(“萬古雲霄”句下)。二語確是孔明身分,具見論世卓識(“伯仲之間”二句下)。陳秋田云:小視三分,抬高諸葛,一結歸之於天。識高筆老,而章法之變,直橫絕古今。清·屈復《唐詩成法》:此首通篇論斷,弔古體所忌,然未經人道過,故佳,若拾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