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淋巴肉芽腫

定義,臨床表現,預防,西醫治療,中醫治療,性病淋巴肉芽腫的中醫病因病機,

定義

性淋巴肉芽腫又名第四性病,是第一代性病之一,其病原體最近被認為是沙眼衣原體的一個亞群,其血清型為L1~L3,其中大多數為L2所致,與其他衣原體一樣,有其獨特的生活周期,可於雞胚卵黃囊中增殖,有些株可使雞胚很快死亡。也能在組織或細胞培養中生長。在被感染細胞的胞漿內出現含糖原的包涵體。細胞對LGV的易感性,不因細胞是否經DEAE--葡聚糖的預處理而增強。L1,L2和L3三個血清型,它們與沙眼變種D和E有交叉抗原存在。

臨床表現

一、潛伏期:有不潔夫妻生活史,潛伏期7-10天。
二、早期症狀:初瘡多發生在男性陰莖體、龜頭、冠狀溝及包皮,女性陰道前庭、小陰唇、陰道口、尿道口周圍的5-6mm的極小皰、潰瘍、常為單個,有時數個,無明顯症狀,數日不愈,愈後不留瘢痕。亦可發生於肛周,口腔等處。
三、中期症狀,初瘡出現1-4周后,男性腹股溝淋巴結腫(第四性病性橫痃),疼痛,壓痛,粘連,融合,可見“槽溝征”(腹股溝韌帶將腫大的淋巴結上下分開,皮膚呈出槽溝狀)。數周后淋巴結軟化,破潰,排出黃色漿液或血性膿液,形成多發性瘺管,似“噴水壺狀”,數月不愈,愈後留下疤痕。女性初瘡多發生於陰道下部,向髂及直腸淋巴結回流,引起該部淋巴結炎,直腸炎,臨床可有便血、粘液血便、腹痛、腹瀉、里急後重及腰背疼痛,形成肛周腫脹、瘺管、直腸狹窄及大小陰唇象皮腫等。
四、晚期症狀:數年或數十年後,長期反覆性的腹股溝淋巴管(結)炎可致陰部象皮腫、直腸狹窄等。
五、全身症狀:淋巴結腫大化膿期間可有寒戰、高熱、關節痛、乏力及肝脾腫大等全身症狀。亦有皮膚多形紅斑,結節性紅斑,眼結膜炎,無菌性關節炎,假性腦膜炎。

預防

性淋巴肉芽腫可以通過以下預防措施進行避免:
1、性淋巴肉芽腫主要經過性交傳染,潔身自好是遠離本病最好的手段。
2、本病的確診常需要多項實驗室檢查,如補體結合試驗、免疫螢光試驗、病原體培養,甚至活體組織檢查,所以,一旦懷疑患病,就要去正規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
3、性淋巴肉芽腫發展到不同階段,常易與某些疾病相混淆。如早期易與初期梅毒、生殖器皰疹、軟下疳等疾病相混淆;晚期常需與惡性腫瘤、結核病、單核細胞增多症等疾病相鑑別。所以,患病後一定要去正規醫院做系統檢查,以免發生診斷及治療錯誤。
4、罹患本病後一定要及早治療,才有可能避免晚期往往需行外科手術才能解決的多器官狹窄。
提醒:以下治療方法僅供參考,所有治療須有醫生的處方

西醫治療

對性病性淋巴肉芽腫的治療越早越好,初期病人用藥後,全身性症狀可迅速消失,但局部淋巴結腫的癒合有限。晚期出現嚴重併發症後治療困難,往往需行手術治療。治療方法包括全身治療和局部治療。全身治療主要是及時套用抗菌藥。
常用的藥有:
1、強力黴素:每次0.1g,每天2次,連服21天。
2、四環素:500mg,每天4次,連服21-28天。四環素對急性期有效,可使中期停止發展,或數周后痊癒。
3、紅黴素:500mg,每天4次,連服14-21天。孕婦和兒童可選用紅黴素。
4、複方新諾明:開始每日2次,每次2g,以後每次1g,連服3周。替代療法為強力黴素。
5、磺胺噻唑,首劑4.0克,以後每6小時1.0克,連用3周。
晚期患者可採用橫胺劑或抗生素與皮質激素(強的松)聯合療法,能減輕下腹疼痛,減少直腸分泌物和減輕纖維化。
局部治療可外用高錳酸鉀水清洗外陰,對未化膿者可帖10%魚石脂軟膏或用紅黴素、磺胺類軟膏。淋巴結軟化有波動(膿腫)形成者可在損害上方穿刺吸引膿液,並在膿腔內注入磺胺溶液。切不可作切開術,因其不易癒合。對已化膿者,可穿刺抽膿,並注入抗生素,不可切開引流,以免瘺管形成,不利癒合。對潰瘍較深者,可行外科療法,切除壞死的淋巴結。對晚期出現陰道或直腸狹窄者,須定期作擴張術。直腸狹窄嚴重者需做直腸切除術。有包皮及陰囊橡皮腫者,亦可手術切除。局部病灶還可以用超音波、紫外線、紅外線、X線等物理療法。

中醫治療

中醫根據臨床症狀常把本病分為三型論治,即濕熱夾毒證,它主要見於疾病初期;痰毒積聚證,見於疾病的中期;肝腎不足證,見於疾病的後期。

性病淋巴肉芽腫的中醫病因病機

(1)初起為不潔性交染毒,濕熱下注,交阻生殖器部位,與氣血相搏,形成魚口或便毒。
(2)熱毒之後,毒熱結聚肝經,肝氣鬱結,氣滯傷脾,脾失健運,痰熱內生,結於股胯,而成橫痃。
(3)病之後期,肝鬱化火,傷及腎陰,遷延日久,則膿水淋漓,久不收口。
濕熱夾毒證性病淋巴肉芽腫可見生殖器發生丘疹或水皰,或表面糜爛,有滲液。可伴有發熱、納差,舌質紅,舌苔黃,脈滑數。這是由於濕熱夾毒侵襲肝脈,而肝脈經絡繞陰器而行,故生殖器發生丘疹或水皰,或表面糜爛,有滲液,伴有發熱、納差,舌質紅,舌苔黃,脈滑數均為濕熱夾毒的臨床表現。治療宜清熱利濕解毒。方藥常用二妙散加減:黃柏10g 蒼朮10g 薏苡仁30g 車前子10g 土茯苓30g 蒲公英30g。方中黃柏、蒼朮為主藥,清熱燥濕,薏苡仁、車前子配合主藥清熱利濕,土茯苓、蒲公英清熱解毒。如濕熱重者,可加入龍膽草10g,毒熱重者,可加入野菊花10g。
痰毒積聚證性病淋巴肉芽腫,症見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皮核相連,有的結核之間相互融合成塊,推之不移,自覺疼痛,舌紅,舌苔黃,脈弦滑。這是由於痰毒積聚氣血瘀阻所引起的。治療宜疏肝解郁,軟堅散結。方藥宜逍遙散合消瘰丸加減:柴胡10g 當歸10g 白芍10g 白朮10g 茯苓20g 玄參20g 煅牡蠣30g(先煎) 浙貝母10g 香附10g 陳皮10g 白僵蠶10g 青皮10g 法半夏10g 甘草6g。方中柴胡為主藥,疏肝解郁;當歸、白芍養血柔肝,白朮、茯苓健脾利濕;玄參、煅牡蠣、浙貝母軟堅散結;香附、陳皮、白僵蠶、青皮、法半夏、甘草均配合主藥理氣、化痰,全方共奏疏肝解郁,軟堅散結之效。如陰虛者,加入生地、沙參各10g;肝火旺者,加入黃芩、青黛各10g。
肝腎不足證性病淋巴肉芽腫,症見皮核破潰,日久不愈,可有潮熱骨蒸,面色少華,精神倦怠,頭昏氣短,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這是由於肝腎不足,虛火內熾所致。治療宜滋補肝腎。方藥宜六味地黃丸加減:熟地黃10g,山萸10g,山藥10g,澤瀉10g,茯苓10g,丹皮10g,麥冬10g,沙參10g,地骨皮10g,陳皮10g,甘草10g。方中熟地黃、山萸、山藥為主藥,滋補肝腎之陰;澤瀉、茯苓、丹皮配合主藥,瀉其有餘;麥冬、沙參、地骨皮清瀉虛熱;陳皮、甘草調和脾胃。透膿不暢者,加入穿山甲10g;有毒 熱者,加入蒲公英10g。
對於性病淋巴肉芽腫的外用藥治療,根據其不同的臨床分期,常用不同的藥物,施以不同的治療方法。一般講,早期宜用藥液溻洗患部,中期宜用膏劑散結解毒,而後期宜用丹劑或膏劑去腐生肌。
(1)早期 可用馬齒莧30g,野菊花30g,黃柏30g,蒲公英30g,水煎外洗。每日1次,每次30 分鐘。
(2)中期 可用黃連膏、千捶膏(為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常用藥)外敷。
(3)後期 可用九一丹、五五丹(為含有升汞的製劑,常用於去腐生肌)化腐,配合生肌玉紅膏生肌長肉。
中成藥的套用,和中藥湯劑的套用一樣,需根據症狀進行辨證施治,早期、中期和後期的治療是不同的。早期宜清瀉肝膽濕熱,中期宜清熱解毒,後期宜滋補肝腎。常用的中成藥為:
(1)龍膽瀉肝丸 功能清瀉肝膽濕熱,可用於早期的治療。每服6g,每日2次。(2)梅花點舌丹 功能清熱解毒,可用於中期的治療。每服10粒,每日2次。(3)六味地黃丸 功能滋補肝腎,可用於後期的治療。每服10g,每日2次。
常用的單方驗方
(1)蒲公英10g,野菊花10g,天葵子10g,玄參10g,川貝母10g。水煎服,每日1次。功能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現代中西醫皮膚科學》)
(2)炒白僵蠶9g,當歸9g,生大黃9g,甘草4.5g,穿山甲4.5g,研細,空腹酒調服9~12g 。(楊殿興等《實用中醫性病學》)
(3)九頭獅子草3g,川貝母9g,水煎服。(楊殿興等《實用中醫性病學》)
(4)柳丹膏 采新鮮柳樹葉5kg,加水煮沸2小時後,去渣,取濾液濃縮至膏狀。章丹30g,梅片6g,雄黃10g,煅龍骨10g,兒茶10g,珍珠3g,輕粉6g,松香10g,爐甘石10g,共研細末,與柳葉膏調勻,貯瓶備用。(楊殿興等《實用中醫性病學》)
(5)鮮紫皮大蒜250g,鮮生薑250g,用冷水洗淨,切片,混入消毒容器中搗爛,加95%酒精適量,攪拌使之呈糊狀,密封,置陰涼處浸漬3~5小時,以消毒紗布過濾,即可使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