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日生日成說是明清之際王夫之關於人性發展的學說。《尚書引義·太甲二》:“夫性者生理也,日生則日成也。”謂人性是變化日新,生生不已的猶如“目日生視,耳日生聽,心日生思”。人的身體與思維也處於發展變化中,“形以日養”,“理以日成”,所以“惟命之不窮也而靡常,故性屢移而異”(同上)。以此說明人獸之別:“禽獸終其身以用初命,人則有日新之命矣”(《詩廣傳。大雅》),禽獸由天生的本能決定一切,不能發展自己的本性,而人性則“未成可成,已成可革“(《尚書引義。太甲二》)。
且“已生之後,人既有權也,能自取而自用也”(同上),強調人發揮主觀能動性,在選擇取捨之中,逐漸造就理想人格。對《易傳》的“繼善成性”說有進一步發揮,認為“繼之則善矣,不繼則不善矣”(《周易外傳》卷五)。視由惡向善為一繼續不息的動態過程。“天下日動而君子日生,天下日生而君子日動。動者,道之樞,德之牖也。”《同上》卷六)肯定理想人格(“君子”)的造就,是在人與自然界之間的不停頓的互動作用中完成的,是在人的主觀能動性對自然界施加作用的動態過程中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