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井噴時代

性井噴時代,是一個概念名詞,主要指在尊重個人權利的名義下,某個國家在兩性方面的自由度與包容度,在一段時期達到一個相當的高度,這個時代可以說正處於性井噴的時代。有研究者認為,中國目前正處於這個時代,更有不少人覺得,中國在“性化”方面走得太快了,某些自由度甚至超過了已開發國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性井噴時代
  • 類型:概念名詞
  • 發展趨勢:逐漸開放
  • 原因:時代改變 觀念轉變
背景,觀念轉變,學者觀點,社會影響,

背景

上世紀50年代“組織介紹”;六七十年代“鴻雁傳情”;八十年代登徵婚廣告;九十年代網路聊天;新世紀8分鐘約會、見面提上床……短短几十年,單單從“相睇”的變化,我們就可看出,對性,我們走過怎樣一條從“隱秘”到“猶抱琵琶”再到“打開天窗說亮話”的過程。

觀念轉變

有中國相關專家分析認為,中國幾十年間經歷了三次離婚浪潮:解放初、“文革”和改革開放中,每次離婚浪潮都是舊有價值體系土崩瓦解與新建價值體系將興未榮之際。既然婚姻對兩性關係從來都不能是一種嚴格的約束,那么婚姻以外的性關係,大可以更開放、更隨意。
尤其網際網路逐漸普及之後,兩性話題不時公然地在人們眼前引爆,兩性關係也從單一走向多元。一些新辭彙如一夜情網戀換妻等不知從何時起,極大地衝擊著人們的視覺神經和傳統道德觀念、倫理體系。
在中國沒有電影分級制,小學生都可以公然看《色戒》的床戲;網路不遺餘力在普及各種性知識;一些時尚雜誌每期都有“性教育”的話題,洋洋灑灑幾千字,巨細無遺;大學附近的鐘點房無不為自由提供著便利條件;數不盡的小髮廊、桑拿房滋養著許多“惡之花”……

學者觀點

學界普遍認同,“性化”在中國進行得非常順利,從過去的“非性化”,到“文革”的壓抑“反性化”,再到“性化”的巔峰。
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潘綏銘教授指出,“性化”在中國20世紀80年代之後開始盛行,將成為21世紀中國性問題的挑戰,主要表現為性現象的公開化、給更多的事物現象賦予性的含義、性辭彙增加、成為社會的時尚至少是很少受到反對等。

社會影響

為人父母在性方面如何教育子女
如今,一些“70後”、“80後”經歷過年少輕狂,當他們為人父母時,開始擔憂“性化”的盛行。在性方面如何面對及教育自己的下一代,這樣的話題在網上論壇討論得十分熱烈。
他們開始呼籲:當愛達到相當的深度,性才是輔助催化的試劑;沒有性的愛,是空虛的,沒有愛的性是獸性的。
一位父親對香港的公益廣告“衰仔,記得帶安全套啊!”印象深刻。這是父母對當前環境下的一種無奈的權宜之計、自保之舉。
社科院社會學與人口研究所副研究員梁理文表示,其實西方社會在經歷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所謂性解放後,這些年主流文化和意識也開始強調回歸家庭、回歸由愛而性這個主題了。
留美學者薛涌則在部落格中介紹,在美國南部篤信基督教的各州,“重當處女”運動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並漸漸成為婚前南部新娘們所討論的中心議題。
有人說,婚姻如何嬗變難以定義,今後人類社會有沒有婚姻或婚姻以何種形式存在還是未知數,但追求幸福、穩定、安全與健康,將是社會永恆的旋律。
性井噴時代容易滋養“惡之花”
無可否認,眼下正處在一個大面積、大範圍調整社會倫理的時代。有研究者認為,在尊重個人權利的名義下,國人在兩性方面的自由度與包容度,達到一個相當的高度,可以說正處於性井噴的時代。有不少人覺得,中國在“性化”方面走得太快了,某些自由度甚至超過了已開發國家。
性井噴時代對青少年的影響
一位“90後”的高中生在網上說,某些觀念已被包裝成一種流行文化,令人感到無所適從,比如,若你15歲之後還沒有男朋友、20歲之後還是處女,那就不是in不in的問題,而是完全脫離民眾的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