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謀殺及生命的意義》是2013年BasicBooks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道格拉斯.肯里克(DouglasT.Kenrick)。
基本介紹
- 書名:性謀殺及生命的意義
- 作者: (美)道格拉斯.肯里克(Douglas T.Kenrick)
- 譯者: 朱邦芊
- ISBN:9787508637389
- 類別:圖書
- 頁數:274
- 定價:49.00元
- 出版社: Basic Books
- 出版時間:2013年1月
- 裝幀:精裝
- 開本:16
基本信息,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譯者,目錄,序言,
基本信息
原書名: Sex, Murder and the Meaning of Life
原出版社: Basic Books
作者: (美)道格拉斯.肯里克(Douglas T.Kenrick)
譯者: 朱邦芊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37389
上架時間:2013-1-21
出版日期:2013 年1月
開本:16開
頁碼:258
版次:1-1
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心理學 > 心理學讀物
編輯推薦
我們愛誰、恨誰,為什麼會殺害和拯救他人,為什麼會追求生命的意義而不是混沌地活下去?
一本寫了30年的深思之作
內容簡介
如果你想了解愛情、友誼、成功及公平正義,你也必須理解世界上同時存在著欲望、偏見、失敗以及自私自利,它們共同構成這斑斕多彩的世界。
我們的頭腦中充斥著簡單自私的偏見——它們在人類的進化中至關重要,我們的祖先籍此得以倖存,但是,現代人類卻絕不是淺薄而自私的野人。肯里克認為,我們從祖先那裡繼承的這些心理機制,最終導致了當今人類多層面的社會生活,並產生了人性中最具正面意義的特質,包括慷慨、藝術創造力、愛,以及家族紐帶等。一切社會複雜性也是由這些簡單的機制生髮的,諸如國際衝突和全球經濟市場等等。通過探索社會心理學的精深見解及其本人的驚人研究結論,肯里克詳細探討了這樣一個問題:是什麼讓我們關心他人、充滿創意和複雜性——換言之,究竟是什麼令人充滿人性。
肯里克從他自己豐富多彩的個人經驗中擷取故事——從他住在貧民區的愛爾蘭裔親戚的犯罪傾向,他本人多次被中學開除、婚姻破裂,以及殺人的幻想,到他最終成為一名演化心理學家,獲得個人的成功,並成為兩個男孩(其年紀相差26歲)的慈父——本書是對人類的心理偏見與偏差,以及人腦偉大成就的探討。
作譯者
道格拉斯·肯里克(douglas t.kenrick),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獲得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博士學位。他是人類行為與進化學會執行委員會的成員,已發表180多種科學論文和書籍,包括現已發行至第五版的暢銷書《社會心理學》。
著述發表在《行為與腦科學》、《心理學評論》、《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演化與人類行為》、《新聞周刊》、《紐約時報》和《今日心理學》等國家媒體上。
目錄
《性、謀殺及生命的意義》
第一章 身陷陰溝
第二章 為什麼《花花公子》對你的心理機制有害
第三章 殺人幻想
第四章 瞬間即對圈外人生出敵意
第五章 大腦像填色畫圖本
第六章 次級自我
第七章 重建馬斯洛金字塔
第八章 心靈是如何被扭曲的
第九章 孔雀,保時捷,以及巴勃羅?畢卡索
第十章 性與宗教
第十一章 深度理性與演化經濟學
第十二章 壞群體,“混沌吸引子”,以及蟻群般的茫茫人海
結語 仰望星空
注釋
參考文獻
序言
你、我、查爾斯·達爾文以及蘇斯博士我們很可能素昧平生,但如果你知道我們彼此之間有多熟悉,我們彼此的生活又有著怎樣密不可分的聯繫,或許會大吃一驚。
拿我們的生活做個比較,可能你更會對這個說法感到特別意外。舉例來說吧,也許你的祖父母是義大利人、伊朗人或立陶宛人,跟我那來自貧民區的愛爾蘭祖上毫無關係。也許你所有的親戚都是遵紀守法的會計師或警官,不像我爸和我哥,都在興格一興格監獄(SingSing)吃過牢飯,我叔叔據說也是一個混黑道的。也許你沒有繼父,即使有,也壓根兒沒想過要幹掉他。
也許你一直是個好學生,有著完美驕人的學業記錄,而我卻被兩所中學開除,還差點被社區學院踢出來,之後卻又莫名其妙地成為大學教授,還寫了一些有關人類行為的科學論文(這事兒連我自己都覺得吃驚不已,大概也會嚇著當年給我判不及格的某些老師——老實說,那時我的確“罪有應得”)。
也許你從未這樣渾身不自在地看到自己上了電視,成為某些科學紀錄片的主講人,還上了《奧普拉·溫弗瑞脫口秀》電視節目。即使你有類似經歷,那也是操著無可挑剔的牛津腔討論英國文學(不像我,唉,一口紐約土腔),才華橫溢、口若懸河。談點最無關緊要的事兒吧,你腦海中迴響的音樂或許是優美的勃拉姆斯(Brahms)、貝多芬和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的經典作品,而整日在我腦海中翻騰的音樂卻是”迪昂和貝蒙”、“電子梅乾”、“索普維斯駱駝”、阿里·法卡·托熱以及“旁遮普語MC”的音樂。
儘管我們的家庭背景、教育、職業,甚至欣賞的音樂如此迥異,我仍然堅持認為我們聯繫緊密。因為我們有共同的人性。無論你我的成長環境有多么不同,如果施個魔法,把我們調換一下,就像《王子與貧兒》(PrinceandthePauper)中描述的那樣,我們對彼此身處的景況所做出的反應很可能會驚人地相似。在本書中,我會用進化生物學和認知科學近年來取得的革命性進展,來闡明我們之間的這些聯繫。
你、我、珍妮弗·洛佩茲,還有此刻正走在烏蘭巴托市某條小街上的那位蒙古老兄,我們所有人之間的聯繫不僅限於共享同一部進化史。每一天,你我的各種決定都會匯入一個社會影響力網路,這個網路不僅把我們與近鄰聯繫在一起,而且讓我們與華爾街的股票經紀人,乃至世界另一端的陌生人休戚相關。的確,所有的人類都在一個複雜的網路中相互聯繫,就像一個巨大群落中的數百萬隻螞蟻一樣。新興的科學革命——複雜性理論,簡潔有力地解釋了這一切是如何運作的。你將會在本書中看到,複雜性科學與進化生物學和認知科學相結合,會帶給我們全新的領悟,啟迪人們重新理解自身,乃至明白作為人類種族的一員對每個個體而言意味著什麼。
本書內容梗概及索引摘要或許你曾對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MalcolmGlodwell)的著作《眨眼之間》(Blink)中提出的觀點深信不疑,不過,眨眼之間獲得的第一印象很可能會把你引入歧途。如果你快速地翻看本書,來個快速閱讀,會覺得全書差不多都在講我本人的故事。我的確在每一章都以個人經歷來開篇:我開始研究向美女拋媚眼的壞處,因為我在學生時代在這上面花了大把時間。我開始調查炫耀性消費和非理性經濟決策,因為這兩種事我都乾過不少。在開始研究殺人幻想之前,我本人就有過幾次這種經驗。但是,如果你繼續讀下去,我相信你會發現這本書講的其實也是你的故事、你的家庭、你的朋友以及你每天都要面對的重要決策。
同樣,如果唯讀前幾章,你可能會誤以為本書只是探討有關性、暴力和偏見問題的進化心理學。但是在後幾章里,我會清楚地闡釋有關性、暴力和偏見的利己主義心理與家庭價值觀、宗教、政治乃至全球經濟等利他主義心理有著緊密的聯繫。
的確,本書討論的是我們所能提出的最宏大的問題: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有時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是在探索生命、宇宙和萬物是如何相互協調的。如今,通過將一些現代科學知識融入進化、認知和複雜性理論,我們實際上可以開始回答這個宏大問題了。然而,事實上我們更想知道的是,“我怎樣才能活得更有意義?”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很多人會為此閱讀勵志書籍、加入宗教團體、學習冥想,或尋求精神分析結果。學術界裡整日思考跨學科整合的胸懷大志的人,通常會不屑於探討如何活得更有意義這樣的“人生指南”式問題。在他們看來,這些都是寫”禪”、“肚臍眼冥想之道”之類的庸俗心理學大師們才會幹的事兒,還認為那些人頭腦混亂,說得很玄乎,搞得人摸不著頭腦。但我認為,我們學過的關於大自然統一性的科學知識,或許能夠指導我們如何度過更有意義的一生。
這是一本討論偉大科學思想的書,但也不乏解決智力難題的有趣一面——很像是嬉鬧著前去探訪人類頭腦中的野性,並適時載興而歸、回到現實。這不是大學課本,讀完了也不會有考試。但是,鑒於總有人喜歡在閱讀正文前先讀摘要,我不妨也寫個簡明提示卡,列出本書的5個關鍵要素:1.簡單自私規則。在進化論的背景下研究人類的行為,會發現在每個人的日常決策背後,都隱藏著一系列簡單而自私的規則。傳統看法是,這些規則僅僅適用於性和進攻行為,該進化分析並不適用於更加複雜的決策。但我會討論一些令人興奮的新發現,證明同一套規則適用於所有的人類行為,包括藝術創作、經濟消費、宗教和政治以及求愛和性的方方面面。
2.遵守簡單規則的並不一定是簡單的人。與大眾的看法不同,人腦中不斷演化的決策規則並非僵化不變的;相反,這些規則能夠不斷調整適應環境。我從實驗室研究工作得出結論,每個人都具有多重人格;也就是說,每個人都能在若干個次級自我之間轉換,每個次級自我都能夠隨機改變我們的思考和行為方式,以應付突然出現在社會生活七個重要領域中性質不同的威脅和機遇。在第六章,我把這些次級自我分別命名為合作者(關注的是結交朋友)、實幹家(關注的是取得成功)、守夜人(關注的是保護自己免受他人侵犯)、強迫症(關注的是讓自己免於罹患疾病)、快樂單身族(關注的是尋找配偶)、佳偶(關注的是留住配偶這一全然不同的問題)以及家長(關注的是照顧親屬,特別是自己的孩子)。這些不同的次級自我在我們生命的不同時期依次出現,並且,我在第七章通過思考這些次級自我與基本目標之間的聯繫,重建了亞伯拉罕·馬斯洛經典的人類動機金字塔。
3.簡單並不意味著非理性。儘管有時我們默認的決策規則會使我們的行為看似失矩,我的實驗室近期的一些研究成果表明,簡單的規則本身就能表現出我所謂的“深度理性”。表面看來,我們做出了非理性的判斷,而在骨子裡,就連最為理智的經濟學家也遠不如我們聰明。我在第九章(“孔雀、保時捷以及巴勃羅·畢卡索”)和第十一章(“深度理性與進化經濟學”)中,將這種新的研究方法定義為經濟心理學。
4.自私規則不會造就自私的人。儘管這些規則服務於自私的目的,但簡單的決策規則並不一定會激發我們的利己主義行為。相反,每個人頭腦中的規則都經過精確校準,有助於我們與他人和諧相處。在本書最後,我會描述這一新論斷如何徹底顛覆了人們沒有仔細琢磨進化心理學關於自己和朋友、情人、家人關係的論斷,而想當然假設的陳詞濫調。我還會討論這一新觀點是如何引我深入思考怎樣過上更有意義的生活的。
5.簡單規則可以延展至社會的複雜層面。不可思議的是,人類社會的一切複雜事物——宗教和政治運動、經濟市場及其他——都源自每個個體頭腦中運轉的這些簡單規則彼此之間的動態相互作用。本書第十二章(“壞群體、‘混沌吸引子’以及蟻群般的茫茫人海”)會談及所有這些規則是如何運作的。
拖延技巧入門大約35年前,我第一次起念要寫一本科普書籍。從那時算起的二十多年後,我才提筆開始撰寫如今各位正在讀的這本書。9年前才寫完第一章的草稿。耽擱的原因當然可以歸咎於我的工作需要:備課需要時間,申請經費需要時間,設計和進行試驗需要時間,就研究成果發表論文也需要時間。
但事實是,這三十多年的時間大部分都被我用在拖延上了。
從長期來看,我的拖延是一件好事。每當我想拖拉的時候,我並沒有坐在電視機前看那些老掉牙的節目,而是偷偷溜到書店去,找一些和我的研究項目完全不相干的書來看。而我找到的一些書碰巧都是科普類的,是我這些年來認識或共事過的一些優秀的研究人員寫的,他們包括約翰-阿爾科克(JohnAlcock)、戴維·巴斯(DavidBuss)、斯蒂文·平克(StevePink)、傑弗里·米勒(JeoffreyMiller)以及索尼婭·柳博米爾斯基(SonjaLyubomirsky)。隨著本書內容的徐徐展開,你會看到其中某些人的觀點。
不過,我的這種拖延並不總是有益的。當我純粹為拖延而拖延的時候,我還讀了另一類書:一些我從未聽說過的人物的傳記。其中一些讓我分心的好書有安東尼·布爾丹(AnthonyBourdain)的《廚房秘事》(KitchenConfidential:AdventuresintheCulinaryUnderbelly),瑪麗·卡爾(MaryKarr)的《說謊者俱樂部》(TheLiars'Club)以及羅伯特·薩波爾斯基(RobentSapolsky)的《一隻靈長類動物的回憶》(APrimate'sMemoir)。
從這些書中,我隱約得知世界上我從未去過的一些角落的情況,汲取了一些讓我獲益匪淺的教訓,如果沒有讀這些書,我將永遠無從獲得這些教訓。除此之外,由於這些第一手資料令我印象深刻,我決定以一種更加個性化的方式來撰寫本書,描述科學研究和我自己一生的複雜經歷之間的聯繫,從瑣碎而非理性的經濟決策,到殺人幻想和被中學開除這些我生活中的大事兒。
因為我有兩個兒子(我撰寫本書三十年,兩個兒子分別出生於這三十年時間的頭尾),我也曾大聲朗讀過蘇斯博士(Dr,SeHss),道格拉斯·亞當斯(DonglsaAdams)以及馬克·吐溫的幾乎所有作品。在下文中,我希望你會看到這些閱讀對我的所有影響都已經完美地融入了我的思想——表面上看來是個人歷險記,實際上卻是更為深刻、普適的論述。並且,我還希望讀者會發現,整個故事的細節中有一兩個普遍的經驗教訓,同樣適用於你的個人經歷。但我要預先警告一下:本書內容中含有性和暴力,所以,即便本書有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尾,我還是不建議你大聲朗讀給孩子們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