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急性混合細胞白血病(mixed?lineage acute leukemia, MAL)是指急性白血病中髓細胞系和淋巴細胞系共同被累及的一組疾病,它的診斷主要依據免疫表型,目前診斷MAL常用的標準有多個,其中以國際白血病歐洲協作組(EGIL)1995年的標準較為常用。目前系統研究MAL的報導較少。MAL在細胞形態上往往表現為AML以M1、M2為主,M4、M5少見,M3、M6、M7罕見;ALL以L2為主,L1、L3較少見然。
臨床檢查
1、白細胞檢查
大部分急性混合性白血病白細胞總數可超過100×109/L,外周血原始細胞比例高達85%以上,其細胞特徵類似FAB-L1細胞和原始粒細胞。但有一部分白血病細胞界於I型原始髓細胞與FAB-L2型細胞之間,使外周血塗片的白細胞形態觀察和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直方圖分析帶來困難。在高白細胞的急性混合性白血病中,有相當部分細胞形態變異較多,往往具有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背景特徵,白血病細胞常有ph染色體,並有個別病例在慢粒急變時發展為單核細胞增多的急性混合性白血病。
2、血小板檢查
有其它急性白血病不同的是急性混合性白血病初期診斷時50%的病例血小板降低或降低不明顯,在50~80×109/L。無論血小板數正常與否,血小板聚集率一定下降。
3、染色體基因檢查
急性混合性白血病的異常染色體研究僅僅停留在對報導的各種染色體異常的歸類。統計和高頻率出現的排隊上,尚未進入實質性的發病機制研究。根據Altman的統計,最常見的異常染色體改變為t(4;11),t(11;17),t(11;19),t(9;11),t(6;9),t(4;17)和t(9;22)。最多見的涉及11號染色體的改變是q23。易位的發生率中,14q32(來自於t(8;14))的這種改變是有一定診斷價值的。
免疫分型及核型檢測
肝素抗凝骨髓液3-5 ml,經淋巴細胞分離液分離獲取單個核細胞,採用直接免疫螢光技術三標記法分析,以CD45/SSC雙參數散點圖設門,每測定管收集10 000個細胞,測定結果採用CellQuest軟體進行分析。本研究採用FACS Calibur流式細胞儀(美國Becton Dickinson公司產品),螢光劑為異硫氫酸螢光素(FITC)、藻紅蛋白(PE)和PERCP均為Becton Dickinson公司生產。單克隆抗體的選擇包括髓系相關的CD13、CD33、CD14、CD15、CD117、CD11b、MPO; T系相關的 CD2、CD3、CD4、CD5、CD7、CD8; B系相關的CD10、CD19、CD20、CD22、CyCD79a;系列非相關CD34、CD38、TdT、HLA?DR。結果判斷: CD45/SSC 設門中原始細胞群表面抗原陽性率≥20%為陽性,MPO≥10%為陽性。細胞遺傳學檢測均採用骨髓細胞直接法,按常規收穫骨髓細胞製備染色體標本進行G顯帶處理,根據《人類細胞遺傳學國際命名體制(ISCN)》的規定行核型分析。
免疫亞型分析
本病依白血病細胞來源及表達不同分3種類型:
①雙表型(biphenotypic) 在混合細胞白血病中,確定有大於或等於10%的惡變細胞,同時表達淋巴細胞系和髓細胞系的特徵,亦稱嵌合體(chimeric)。
②雙系列型(bilineage) 白血病細胞一部分表達髓系特徵,另一部分表達淋巴系特徵,可同時發生,也可在6個月之內先後發生,這兩部分白血病細胞均來自同一克隆,亦稱鑲嵌型(mosaic)。當這兩部分白血病細胞分別起源於各自不同的克隆稱雙克隆型(biclonal)。
③系列轉換型 指白血病細胞由一個系列向另一系列轉化,且多在6個月以上病程時發生。
臨床特徵
這類白血病臨床特徵類似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表現出較強的髓外播散生長侵潤方式:如中樞神經系統播散,淋巴結、肝脾腫大、腎臟侵潤等。
白血病細胞特徵
急性混合性白血病通常有兩種表現形式:
①在同一個白血病細胞上協同表達髓系和淋巴系細胞的特徵;
②白血病細胞來自兩個異常的克隆,分別表達髓系或淋巴系細胞的特徵。也有人把白血病細胞分別或協同表達T、B細胞特徵的情況,也歸入急性混合性白血病。從Wright染色的形態上分析,髓系特徵的白血病細胞類似 I型原始細胞,為無顆粒的嗜鹼性胞漿,極細的染色質,並常有2~4個清晰的核仁;而淋巴系特徵細胞類似ALL-L1型細胞,細胞偏小,直徑10~12μm,胞漿少且呈淺藍無顆粒,染色質粗糙,無明顯核仁顯示,而胞漿比例較高。協同表達髓系和淋巴系特徵的白血病細胞,其形態鑒於ALL-L2細胞與II型髓系原始細胞之間,為胞體直徑12~14μm,胞漿嗜鹼性帶少量嗜天青顆粒,核染色質較細緻,核仁1~2個清晰可辨,核形類圓或輕度不規則。協同表達或分別表達T、B細胞特徵的白血病細胞,其形態類似ALL-L2,白血病細胞80%左右偏大,直徑在12~15μm,胞漿淺藍,可有少量嗜天青顆粒,核圓規則,染色質略粗,有1~2個清晰的核仁。
化療方案
MAL採用DVCP方案(柔紅黴素、長春新鹼、環磷醯胺、潑尼松)、DVLP方案(柔紅黴素、長春新鹼、左旋門冬醯胺酶、潑尼松)或DOAP方案(柔紅黴素、長春新鹼、阿糖胞苷、潑尼松) 為主要誘導方案;ALL採用DVCP方案(柔紅黴素、長春新鹼、環磷醯胺、潑尼松) 為主要誘導方案;AML採用DA方案(柔紅黴素、阿糖胞苷)或HA方案(高三尖杉酯鹼、阿糖胞苷) 為主要誘導方案。所有藥物均按照常規的標準劑量及用法套用,2個療程結束之後評價骨髓緩解的情況。
預後
MAL以髓系和淋巴系抗原共表達為主,它很可能源於造血幹細胞,MAL較少見,常伴有較多的不良預後因素,緩解率低,預後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