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燕趙大地博陵古郡,以《論語》命名的學館是一個業餘義務傳授四書五經的現代私塾即思賢國學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思賢學館
- 成立時間:2007年9月23日
- 目的:傳承國學 以達 懂理知學
- 意義:陶冶其性情、健全其人格
思賢學館簡介,思賢學館主要內容,思賢學館意義,思賢學館大事記,論孝道(思賢學館館長原創),
思賢學館簡介
創建於2007年9月23日 ,現在集公益周末業餘讀經班、國學幼稚園、周末全日制讀經班、公益性質的早教胎教等形式的多元化經典教育推動現有學員一百多人,業餘專業老師二十多人的團隊。全國推動五千餘家的網路課堂,集全國教師培訓、兒童誦讀、家長課堂於一身,在全國這種義務傳授傳統文化的團隊規模也是空前的。
思賢學館目的
目的:傳承國學 以達 懂理知學 。
思賢學館主要內容
達到基本素質學習的主要內容:
1、能熟練背誦《弟子規》《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三字經》《百家姓》 《千字文》《千家詩》《孝經》《聲律啟蒙》《詩經》《禮記》《春秋》《周易》等。2、練一手較好毛筆字。3、熟練掌握背頌朝代歌 朝代歌 :中華文史夏商周 ,春秋戰國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 隋唐五代十國傳; 宋元明清皇朝完 , 中華民國繼共和。4、學習對對聯(通過誦讀聲律啟蒙)可以鍛鍊孩子們辨證思維的能力)5、掌握讀古文的能力(讀經典原文本身就能潛移默化的提高和掌握了讀古文的能力)6、靜定教育 知靜坐 懂反省 ( 誦讀《大學》和養靜訓練)。7、通讀歷史(現在是歷史的再現,不懂史則不能很好的從歷史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從而指導自己)誦讀 《鑒略》,其是全部中國通史濃縮再濃縮的書,是便於青少年初懂自己本國史,先記大綱大要的書。8、掌握一門外語(外國經典原文朗讀)9、熟練運用電腦10、學會欣賞經典的書畫藝術作品及經典音樂。(在教室四周掛滿了經典的書畫作品,課餘時間播放古琴、古箏等經典音樂,我們稱之為“藝術欣賞課”)11、學而時習之(時刻把握孩子們的學以行之)通過“晨讀”和落實《弟子規》來實踐經典,踐行經典。12、黎明既起,灑掃庭除四、讓學生學會獲得知識和修身的途徑,從而達到終生自我完善人格和自我學習運用知識的基本素質境界。(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五、培訓傳統經典教育的老師(培訓老師的成功是教育改革的成功的核心和關鍵)六、兒 童 基 本 素 質 綱 要 旨 在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命脈。
我們自己只有一桶水,我們要指點給我們的孩子一條河!這是千秋萬世之業。
思賢學館意義
總之,通過經典的誦讀能夠對孩子的品位、內涵自然提升,從而很好的陶冶其性情、健全其人格,提升孩子的整體素質,培養聰明健康、有思想有智慧有志向的下一代;經典的誦讀還對社會產生潛移默化、清潔社會人心的作用,從而起到使孩子身心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和諧的作用.。
思賢學館大事記
2007年秋創辦全國性質的經典教育大講堂公益群
2008年春開始推動全國性質的網路經典誦讀推廣,並且進行了寒、暑期網路經典誦讀培訓。
2009年春為了全國經典誦讀家長們可以有一個交流學習的平台創辦經典教育大講堂論壇。
2010年正月成立思賢學館並且規模不斷擴大!
第一個讀經班成立
2012年春第二個讀經班成立
2013年正月本地第一個國學幼稚園成立
2013年春天第三個讀經班成立
全日制周末讀經班成立
暑期第一屆暑期集訓班成立
最後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論孝道(思賢學館館長原創)
在當今社會孝道越來越模糊,意境和古人相比也越來越背道而馳!今天靜思之後來淺談一下孝道的真意,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我們先說孝字的字義:“孝”是一個會意字,是一個“老”和一個“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和下一代融為一體就叫做“孝”,所以上一代和下一代密不可分。我們看這個字就好像一個兒子背著一個老子,所以上一代時刻想著如何栽培好下一代,才對得起他的父母、對他的祖先也有所交代,甚至於說為社會教出一個好孩子,也是對社會有所交代。而孩子時刻背著父母,也就是說時刻把奉養父母的責任扛在肩上,時時念著父母,如何讓父母更快樂,生活更圓滿。
在結合儒家說說孝:“孝”是儒家文化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內容,是天地大道的直接體現。《孝經》開宗明義章中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人之行,莫大於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觀現今之青少年早戀、網癮、自殺、淫亂、暴力等醜惡現象比起古人品質差距何其大也,現代人的盲目的金錢至上追求和思想的蒼白已經孝遠去,對於金錢上古人也有自己的智慧在《大學》中說:“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所以說21位若貝爾獲獎者才會緊急呼籲“世界人類要求更好的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中國2500年前的孔子那裡去尋找智慧”!從《論語》中看孝道: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侍奉父母就像你自己小時候生病父母為你的病而憂慮的那種精神來對待父母,也就是把它反過來你去對待父母。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這兩句話更能體現當今社會,只是給點好吃的好穿的再好點給點錢就完了,幫助父母幹活,這能是孝嗎?對父母要起恭敬之心才可以,不能給臉色看,“色難”一個態度問題。比如你幹了一天的活回家準備休息下,父親在床上說“兒子給我倒杯水來”,你不得不去做於是倒來水後重重的放在床頭几案上喝吧,臉沉著。這就是態度問題,父母會很傷心的。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是人都會犯錯誤,父母錯了怎么辦,規勸也是孝道,《弟子規》中說:“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要和顏悅色反覆規勸,讓父母少犯或者不犯錯誤也是為人子女應該盡的孝道。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父母在的時候不要去太遠的地方,非要去就要想辦法把父母安頓好然後再去。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在外面三年還在牽掛惦記父母為父母擔憂就可以說做到孝了。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父母的年齡不能不知道,一則看見父母增壽而高興,一則因為父母越來越老而擔憂。有一個故事叫《伯俞泣杖》。伯俞是當時有名的孝子。有一次,伯俞有了過錯,母親用拐杖打他,他竟跪在地上抽抽嗒嗒哭了起來。母親問他:“以前也曾打過你,沒有見到你哭,今天卻哭起來了,莫非你有什麼委屈嗎?”伯俞回答說:“以前孩兒有了過錯,母親打孩兒時下杖很重,打得很痛,孩兒雖然皮肉受些苦,心裡倒沒有什麼;今天母親打孩兒下杖很輕,不覺得痛,孩兒知道這是母親年老體弱的緣故,所以傷心落淚。”
孝有小孝、中孝和大孝三個層次。“敬養”謂之小孝,“不辱”謂之中孝,“立嗣有後和順應大道”謂之大孝。“敬養”是孝道的開始,是“事親”。《孝經》說:“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因此得出“只有在家為孝子,才能在朝當忠臣”的結論。但是“敬養之孝”只限於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間,所以稱為小孝。“不辱之孝”,是指不傷身,不辱親。所謂“不傷身”,就是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受到傷害。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體現著父母的大恩惠,子女只有使用的權利,沒有無益傷害的權利。所謂“不辱親”,就是子女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三思而後行,慎之又慎,不能因為自己的過失給父母帶來不良的影響,讓父母操心、擔心、憂心。相反,子女在工作、學習、生活和為人處世中,要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建功立業,為社會做出貢獻,光宗耀祖,讓父母放心、安心、舒心。“不辱之孝”是孝與社會的關係,所以稱為中孝。“立嗣有後和順應大道”,是指不僅要讓家族、家業和家德代代相傳,而且還要順應大道。即當祖宗利益、家族利益、民族利益、社會利益,與自己小家利益發生衝突時,小家利益要無條件服從大家利益;當道與孝發生矛盾時,孝要服從大道。因此,三種情況孝子可以不服從父母之命:即當服從父母的命令會使父母處於危險的境地,會使父母受到恥辱,會陷父母於禽獸狀況時,可以不從命。這就是所謂的“大孝不孝”,其實這是一種更深更大的孝。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就是這種大孝的體現。宋朝寇準小時候家境貧寒,母親過世。後來當了宰相,皇上賜他金帛。他回到家裡,奶奶看到後傷心地哭了。寇準問她為什麼哭,奶奶說:“你小時候母親死了,想求得一塊絲布蓋屍體都得不到,哪知你今天卻這樣富貴了!”寇準聽了心裡十分難過,從此以後,他一輩子不積蓄私財,除自己所用,全部送給窮苦人家。大禹和寇準能以天下蒼生為父母,把家庭之孝變成了全民之愛,把私愛變成了公愛,這是孝的高層次,是孝的典範。
孝不僅是人倫原則,也是人與天地萬物和諧相處的一種人倫精神。孝把天作父,把地作母,要求人類對待天地萬物要像對待父母一樣,按其本性來敬養它,這樣就能夠得到萬物的恩惠。孟子說,不違農時,糧食就吃不完;不把細密的網撒向大湖深池,魚類水產就吃不完;伐木砍樹能遵守規定的季節,木材就用不完。相反,如果人類對天地萬物不敬養,不珍惜,不愛護,最後受到傷害的,主要還是人類自己。臭氧層空洞、沙塵暴、人類生存環境的嚴重污染和破壞,就是鮮活的例證!我們接受的是同一個太陽的能量,吸收的是同一個地球的營養,呼吸的是同樣的空氣,飲用的是同一個水源,世界萬物與人類本來是一體,我們“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呀!愛護大自然和他人,就是在愛護我們自己;損害大自然和他人,就是在損害我們自己呀! “天下為一家,中國猶一人”,是對孝的人際關係的世界運用。儒家的“四海之內皆兄弟”,充分體現了世界主義和人道主義思想。這種世界大同的思想,對於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新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因為這種思想理念要求的是和平,而非征戰;是認同,而非排斥;是合作,而非一味地競爭;是互惠,而非利己損人。對於21世紀的中國人來說,孝還是聯結全世界五千萬華僑的心脈。新世紀中華民族經濟的騰飛,不僅是大陸之中國人的使命,同時也是全世界所有華人不可推卸的責任。華人世界的維繫,孝道將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們現代社會更需要孝道,願我們全社會都來倡導、領悟孝的真諦。願我們的傳統文化可以引領21世紀人類的生存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