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松(變種)

思茅松(變種)學名: Pinus kesiya Royle ex Gord. var. langbianensis (A. Chev. ) Gaussen)為松科、松屬,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樹皮褐色,裂成龜甲狀薄塊片脫落;枝條一年生長兩輪或多輪;一年生枝淡褐色或淡褐黃色,有光澤,二、三年生枝上葉之基部的苞片逐漸脫落;芽紅褐色,圓錐狀,先端尖,稍有樹脂,芽鱗披針形,邊緣白色絲狀,外部的芽鱗稍反卷。針葉3針一束,細長柔軟,長10-22厘米,徑0.7-1毫米,先端細有長尖頭,葉鞘長1-2厘米;橫切面三角形,二型皮下層細胞,第一層連續,第二層斷續,稀出現個別的第三層細胞,樹脂道3-6個,邊生。雄球花矩圓筒形,長2-2.5厘米,在新枝基部聚生成短叢狀。球果卵圓形,基部稍偏斜,長5-6厘米,徑約3.5厘米,通常單生或2個聚生,宿存樹上數年不脫落;中部種鱗近窄矩圓形,先端厚而鈍,長2.5-3厘米,寬1-l.5厘米,鱗盾斜方形,稍肥厚隆起,或顯著隆起呈圓錐形,橫脊顯著,間或有縱脊,鱗臍小,橢圓形,稍凸起,頂端常有向後緊貼的短刺;種子橢圓形,黑褐色,稍扁,長5-6毫米,徑3-4毫米。

分布範圍

分布在越南、寮國以及中國大陸的景東、普洱、思茅、潞西、麻栗坡等地,生長於海拔700米至1,200米的地區,多生在盆地、丘陵和針闊混交林中,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產於雲南南部麻栗坡、思茅、普洱;景東及西部潞西等地,在海拔700-1200米地帶組成大面積單純林。越南中部、北部及寮國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越南中部。

主要價值

本種樹幹端直高大,生長快,木材用途廣,可作雲南南部、中部、西部海拔1800米以下地區及四川西昌等地荒山荒地的造林樹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