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地區科學技術志

思茅地區科學技術志

《思茅地區科學技術志》是思茅科學技術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思茅地區科學技術志
  • 作者:思茅科學技術志編纂委員會
  • 出版時間:1994年12月
  • 出版社:雲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22-01687-2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王郛生、李含秀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思茅地區科學技術事業發展的歷史與現狀。包括思茅各行業的科技單位、科技隊伍、科技管理、科技活動、科技成果等。

作品目錄

封面
思茅地區科學技術志
圖片
思茅松林海 趙素華攝
1.孟連竜山。蔡希陶在此地首次發現龍血樹
2.活動到思茅市城邊的野象
3.景東哀牢山原始森林
4.思茅金邊蘭
5.孟連臘壘河野生龍眼
6.林區調查
1.儲木場
2.普洱人造板廠30層熱壓機
3.紫膠寄主園
4.采松脂
5.景谷松香廠優質松香
無性系茶樹良種品種比較試驗
右:瀾滄邦崴古茶樹
左:鎮沅千家寨野生大茶樹群落
下:普洱茶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外人士參觀思茅茶樹良種場。前為場長王淑賢(女)
1.大葉茶扦插育苗
2.高技術茶葉基地
3.部分普洱名茶
4.茶葉精加工機械
1.全國土壤編圖組研究思茅土壤類型分布
2.土壤調查
3.網室繁殖害草天敵澤蘭實蠅
4.茶園間種思茅絆牛豆
1.50年代在思茅發現的野生稻
2.優質稻示範田
3.優質稻“思紫19”
4.秈型雜交稻制種攻關
5.玉米地膜覆蓋
6.微機配方施肥
1.橡膠水果立體種植
2.景谷“象(牙)芒(果)始祖”
3.芒果園綜合治理研究
4.象芒老樹枝掛果
5.高產咖啡基地
傳授技術
思茅勐版桔高產樹
思茅試種荔枝成功
下:人工改良後的草山
1.佤山藤竹木橋
2.鎮沅“難搭橋”
3.瀾滄江大橋
4.景谷河電站1號渡槽
中共雲南省委書記普朝柱視察普洱水泥廠,左為思茅地委書記張寶三,右為普洱水泥廠廠長郭天榮
普洱水泥廠
清乾隆年間建的景谷遷糯佛寺
瀾滄“11·6”地震中心抗震建築
下:思茅市新大街。右下:思茅港
西盟錫礦礦長王振雄和佤族工人
瀾滄江糯扎渡電站壩址鑽探
普洱火柴廠自動裝盒機
瀾滄鉛礦電鉛車間
思茅萬門程控電話控制台
1.景谷芒果食品廠芒果汁自動裝罐機
2.墨江酒廠廠長楊忠信在巴黎領獎 右下為該廠獲獎的紫米封缸酒
3.思茅皮革製品總廠分皮機
4.思茅首例異體腎移植手術
5.思茅——琅勃拉邦醫院開診
6.為各族兒童體檢
拉祜族婦女縫挎包
民族首飾
鎮沅黑古陶
佤族婦女織裙布
右:手抄本《檔哈雅》
下:新編《拉祜族常用藥
科技文獻
普洱教學實驗天文台
科技報刊
青少年科技夏令營
思茅地區科技大院前院
左:編寫組成員:範金城、王郛生、李含秀
下:參加《思茅地區科技志》(稿)評議會人員
思茅地區科學技術志編纂委員會
思茅地區科學技術志編寫組
思茅地區科學技術志審查單位
目錄
序 一
序 二
序 三
凡 例
概 述
大事記
第一章 科學技術機構
第一節 管理機構
一 地區管理機構
三 縣級管理機構
四 鄉(鎮)管理機構
第二節 研究和推廣服務機構
一 省部屬科技單位
二 地區獨立科學研究單位
三 地區科技推廣服務單位
四 企業研究機構
第三節 民眾團體
一 思茅地區科學技術協會
二 地區科學技術專業學(協)會
三 縣以下科學技術協會組織
四 工礦科技民眾組織
第二章 科學技術隊伍
第一節 人 員
一 來源和培養
二 分 布
三 年齡、學歷、職級結構
第二節 管 理
一 落實知識分子政策
二 改善工作和生活條件
三 職後教育
四 評定技術職稱
五 職稱改革
六 表彰和獎勵
第三節 少數民族科技人員
一 培 養
二 結 構
第三章 科學技術方針和體制
第一節 方針政策
第二節 體制改革
一 企業、集體、個人辦科技
二 多渠道引進技術
三 搞活科技單位
四 放活科技人員
五 農業技術承包
六 “三結合一體化”基地
第四章 科技計畫與成果管理
第一節 規劃與計畫
一 總體規劃
二 科技發展規劃
三 年度科技計畫
四 分類科技計畫
五 列入雲南省科技計畫的課題
第二節 成果管理
一 鑒 定
二 檔 案
三 保 密
四 專 利
五 獎 勵
第五章 科學技術活動
第一節 學術交流
一 學術討論
二 學術講座
三 科技報刊和論文
四 競 賽
五 咨 詢
六 國際交流
第二節 科技普及
一 科技知識宣傳
二 農業技術推廣
三 農民技術教育
四 青少年科技活動
第六章 科技條件和服務
第一節 科技信息
一 機 構
二 網 絡
三 傳 遞
四 調研與諮詢
第二節 測試分析
一 機構人員
二 設 備
第三節 標準計量
一 標準化管理
二 計 量
第四節 微型計算機套用
一 引進技術
二 套用領域
第五節 經 費
一 科研推廣費
二 科技事業費
三 基建和設備購置費
第七章 環境測報科學技術
第一節 氣 象
一 觀 測
二 通 訊
三 天氣預報
四 服 務
五 氣象研究
第二節 水 文
一 測 量
二 預 報
三 水資源調查評價
第三節 地 震
一 觀 測
二 預報成果
第四節 環境保護
一 污染源調查
二 環境監測
三 污染治理
四 環境保護研究
第八章 農業通用科學技術
第一節 資源考察
一 《普思沿邊調查報告》
二 民族社會經濟調查
三 墾殖調查
四 中蘇科學家農業資源考察
第二節 區 劃
一 土地利用區劃
二 農業發展方針
三 農業綜合區劃
第三節 灌 溉
一 水稻灌溉
二 旱地灌溉
第四節 土壤肥料
一 土壤考察
二 土壤普查
三 土壤侵蝕調查
四 平整土地,改良土壤
五 綠 肥
六 農家肥
七 化 肥
第五節 植物保護
一 病蟲草害防治研究
二 蟲害預測預報
三 品種抗病性鑑定和植物檢疫
五 生物防治
第六節 農業機械套用
一 耕作機具
二 栽播機械
三 收穫機具
四 植物保護機具
五 農副產品加工機具
六 運輸機械
第九章 農作物栽培科學技術
第一節 稻種資源考察
一 思茅野生稻
二 稻種資源調查
三 光殼稻研究
四 稻穀品種普查
第二節 水 稻
一 品 種
二 育 秧
三 大田栽培
第三節 陸 稻
一 耕地固定輪作
二 化學除草
三 “一種兩化”
四 台地條播
五 雜交稻旱種
第四節 玉 米
一 品 種
二 栽 培
第五節 甘 蔗
一 品 種
二 栽 培
三 病蟲草害防治
四 高產示範
第六節 其他作物
一 小 麥
二 花 生
三 油 菜
四 蔬 菜
第七節 綜合技術開發
一 間套種
二 山區耕作制度改革
三 山區綜合開發
四 山區經濟生態綜合開發
第十章 普洱茶科學技術
第一節 雲南大葉茶的起源和特徵
一 龍塘野生大茶樹
三 經濟性狀與內質
四 飲用價值
第二節 茶樹品種
一 地方品種調查
二 良種選育
三 無性系良種推廣
第三節 栽 培
一 改造低產茶園
二 新茶園栽培
三 生態茶園試驗示範
四 合理採摘
五 綜合高產栽培
第四節 制 茶
一 工 藝
二 加工機械
三 包 裝
第十一章 熱帶作物科學技術
第一節 紫 膠
一 資源考察
二 優良寄主樹篩選與發現
三 優良紫膠蟲引進
四 人工放養
五 膠園建設
六 穩產高產研究
七 基地建設研究
第二節 橡 膠
一 宜膠地調查
二 橡膠北移抗寒研究
第三節 咖 啡
一 調查規劃
二 栽 培
三 加工機械研究
第四節 水 果
一 野生水果
二 芒 果
三 思茅勐版桔
四 勐(山侖)良種柚引種
五 西瓜栽培技術引進
六 妃子笑荔枝試種
七 草莓引種
八 良種梨引進
第五節 蠶 桑
第十二章 林業科學技術
第一節 資源調查
一 植被調查
二 生態研究
四 植物調查
五 思茅松研究
六 野生動物調查
第二節 營林造林
一 營林造林研究
二 造 林
第三節 森林保護
一 防火設施
二 病蟲防治
三 自然保護區
第十三章 畜牧業科學技術
第一節 畜群品種
一 品種資源調查
二 品種改良
三 繁殖技術
第二節 草山建設
一 草場資源調查
二 草山改良
第三節 飼 料
一 資源普查
二 飼料改良
三 飼料開發
第四節 疫病防治
一 疫病普查
二 診 斷
三 防 治
第五節 飼 養
一 傳統飼養方法
二 圈 養
三 快速養豬
四 商品豬綜合試驗示範
五 家禽飼養
第十四章 漁業科學技術
第一節 品 種
一 地方品種
二 良種引進
第二節 魚 苗
一 繁 殖
二 培育與運輸
第三節 成魚飼養
一 大規格魚種
二 池塘養魚
三 稻田養魚
四 捕 撈
第十五章 水利工程科學技術
第一節 勘測與規劃
一 勘測設計
二 水利化區劃
第二節 引(輸)水工程
一 引水壩
二 水 溝
三 渡 槽
四 倒虹吸
五 隧 洞
六 川河大溝
第三節 蓄水工程
一 土 壩
二 砌石混凝土壩
三 土壩機械施工
四 土壩加固
第四節 提水工程
一 天 車
二 水輪泵
三 機電提水
第五節 綜合工程
一 噴灌工程
二 河道治理
三 供水工程
第十六章 建築科學技術
第一節 規劃與設計
一 城鎮規劃
二 建築設計
第二節 施 工
第三節 水 泥
一 工藝技術革新
二 新產品開發
三 質量控制
四 技術擴散
第四節 其他建築材料
一 磚 瓦
二 水泥製品
三 塗料粘膠
四 彩色石
第十七章 交通科學技術
第一節 陸 運
一 公 路
二 橋 梁
三 汽車保修與節能
第二節 空 運
第三節 水 運
一 勘測規劃
二 航道整治與碼頭建設
三 造船與航運
第十八章 郵電科學技術
第一節 郵 政
一 運輸設備
二 收寄分揀設備
第二節 電 信
一 傳輸技術
二 電話交換技術
三 電報技術
四 電 源
第十九章 能源科學技術
第一節 電 力
一 水力資源調查及規劃
二 電站建設
三 聯 網
第二節 煤 炭
一 地質勘探
二 開 采
第三節 石 油
一 勘 探
二 采 煉
第四節 新能源與節能
一 沼 氣
二 太陽能、地熱、風力利用
三 改灶、節能
第二十章 食鹽和鉀鹽科學技術
第一節 鈉 鹽
一 地質勘探
二 採礦制鹵
三 制 鹽
第二節 鉀 鹽
一 普查找礦
二 地質勘探
三 地質研究
四 鉀化工
第二十一章 冶金科學技術
第一節 黃 金
一 墨江金礦
二 鎮沅金礦
第二節 鉛
一 采 選
二 冶 煉
第三節 錫
一 勘 探
二 采 礦
三 選 礦
第四節 銅
第五節 鐵
一 勘 探
二 采 冶
第二十二章 機械製造科學技術
第一節 設 備
一 設備製造
第二節 產品開發
一 茶葉機械
二 農產品加工機械
三 耕作機械
四 運輸、工程機械
五 排灌機械
六 電機、儀表
第二十三章 林產工業科學技術
第一節 木材工業
一 原木生產
二 制 材
第二節 人造板
一 膠合板
二 纖維板
三 刨花板
一 松 香
二 松節油深加工
三 紫 膠
四 栲 膠
第四節 木質纖維開發
一 構皮紙
二 小型機製紙廠
三 思茅造紙廠前期研究
四 思茅松纖維漿粕研究
第二十四章 化學及輕手工業科學技術
第一節 火 柴
第二節 化 肥
一 氮 肥
三 複合肥
四 微量元素化肥
第三節 紡織與縫紉
一 紡 織
二 縫 紉
第四節 制 革
一 設 備
二 工 藝
三 水牛革加士技術研究
第五節 印 刷
一 活字排版
二 制 版
三 凸版印刷
四 輕印刷系統
五 裝 訂
第六節 塑膠、制氧
一 塑 料
二 制 氧
第七節 民族手工業
一 土 陶
二 織 繡
三 竹 編
四 金銀飾品
五 拉祜長刀
第二十五章 食品工業科學技術
第一節 糧油加工
一 碾 米
二 磨 粉
三 制 油
四 制麵條
五 糧制食品
六 綜合利用
七 倉 儲
第二節 釀 酒
一 傳統釀酒
二 現代釀酒
三 新產品開發
第三節 制 糖
一 紅 糖
二 白 糖
三 糖果糕點
第四節 水果蔬菜加工
一 熱帶水果加工技術開發
二 竹筍加工
第五節 肉食加工與烹飪
一 肉食加工與保鮮
二 名特菜餚
第二十六章 衛生防疫科學技術
第一節 瘧疾調查研究與防治
一 流行調查
二 傳染媒介
三 防 治
第二節 其他疾病調查研究與防 治
一 傳染病
二 地方病
三 職業病
第三節 衛生調查監測
一 水質檢驗
二 天然本底地球γ輻射水平調查
三 學校衛生
四 食品衛生
五 環境衛生
第四節 婦幼保健
一 新法接生
二 婦科病監測與治療
三 兒童健康監測
四 婦幼衛生示範擴展縣
第二十七章 醫藥科學技術
第一節 西醫診療
一 診療手段
二 診療研究
三 手 術
四 節 育
第二節 中醫診療
一 臨床診療
二 理 療
第三節 藥 物
一 資源調查
二 《思茅中草藥選》
三 中藥資源普查
四 資源開發
五 制 藥
六 藥品質量監督與檢驗
第四節 民族醫藥
二 《彝族治病藥書》
三 傣族醫藥與《檔哈雅》
四 佤族藥
五 少數民族防病保健習俗
第二十八章 文化 體育、公安科學技術
第一節 廣播電視
一 廣 播
二 電視與錄像
第二節 電 影
一 放映設備
二 技術革新
第三節 舞 台
一 布 景
二 音 響
第四節 體 育
一 民族民間體育
二 體育設施
三 訓練與科學選才
第五節 刑 偵
一 技術設備
二 刑偵技術研究
人 物
一 地區級以上中共黨委人民政府表彰獎勵的科技人員
(一)國務院授予勞動模範稱號的科技人員
(二)國務院部級以上表彰的科技人員
(三)雲南省人民政府表彰獎勵的科技人員
(四)思茅行署表彰獎勵的科技人員
二 1983年9月30日以前獲高、中級技術職稱的科技人員
(一)獲高級技術職稱的科技人員
(二)獲中級技術職稱的科技人員
三 1988~1989年獲高級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科技人員
四 1983年在少數民族地區工作20年以上獲國家民委、勞動人事部、中國科協頒發的榮譽證書的科技人員
(一)地直單位
(二)各 縣
五 人物簡介
黃竹溪
左自箴
後晉修
羅有漢
陳偉芳
杜軍
張延年
劉健伯
張健民
張木蘭
李松青
吳學智
黃紹芬
蔡其昌
聶長修
劉學安
鄭綿盛
李熾
劉長學
王振雄
附 錄
一 文 錄
(一)中共思茅地委、思茅地區行署有關科技工作的檔案目錄(選)
(二)中共思茅地委、思茅地區行署有關科技工作的檔案(選)
(三)思茅地區關於科技工作的報告講話目錄(選)
(四)思茅地區科學技術文獻目錄(選)
(五)思茅地區科學技術論文目錄(選)
二 獲獎科技成果
(一)獲國家部級以上獎勵的科技成果
(二)獲雲南省獎勵的科技成果
(三)區內單位參加獲省級以上獎勵的科技成果
(四)獲雲南省“星火”獎的項目
(五)獲雲南省科技小發明獎的項目
(六)獲地區級獎勵的科技成果
(七)獲省級以上獎的產品
編纂始末
為本書撰寫資料及進行章、節審稿的單位、人員
照片攝影才及提供單位
參加過編務工作的人員
本書主要查閱資料的單位
本書參閱過的未出版書稿
鳴謝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