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網路技術學院教程CCNAExploration網路基礎知識

思科網路技術學院教程CCNAExploration網路基礎知識

《思科網路技術學院教程CCNAExploration網路基礎知識》是思科網路技術學院CCNA Exploration第4版課程的配套書面教材,此課程是4門新課程中的第1門,主要內容包括:通信和網路的基本概念介紹,OSI和TCP/IP模型介紹,套用層和傳輸層協定、服務,IP定址、網路編址和路由基礎,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的介紹,乙太網技術及其原理,網路設計和布線,Cisco路由器和交換機的基本配置。每章的最後還提供了複習題,附錄中給出答案和解釋。術語表中描述了有關網路的術語和縮寫詞。本書作為思科網路技術學院的指定教材,適合準備參加CCNA認證考試的讀者。另外本書也適合各類網路技術人員參考閱讀。

基本介紹

  • 書名:思科網路技術學院教程
  • 作者:(美)載伊 (美)麥克唐納 (美)魯菲
  • ISBN:9787115190628 [十位:7115190623]
  • 頁數:320
  • 定價:¥40.00
  •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01月
圖書目錄,編輯推薦,作者介紹,

圖書目錄

第1章 生活在以網路為中心的世界裡
1.1 目標
1.2 關鍵術語
1.3 在以網路為中心的世界相互通信
1.3.1 網路支撐著我們的生活方式
1.3.2 當今最常用的幾種通信工具
1.3.3 網路支撐著我們的學習方式
1.3.4 網路支撐著我們的工作方式
1.3.5 網路支撐著我們娛樂的方式
1.4 通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4.1 何為通信
1.4.2 通信質量
1.5 網路作為一個平台
1.5.1 通過網路通信
1.5.2 網路要素
1.5.3 融合網路
1.6 Internet的體系結構
1.6.1 網路體系結構
1.6.2 具備容錯能力的網路體系結構
1.6.3 可擴展網路體系結構
1.6.4 提供服務質量
1.6.5 提供網路安全保障
1.7 網路趨勢
1.7.1 它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1.7.2 網路行業就業機會
1.8 總結
1.9 實驗
1.10 檢查你的理解
1.11 挑戰的問題和實踐
1.12 知識拓展
第2章 網路通信
2.1 目標
2.2 關鍵術語
2.3 通信的平台
2.3.1 通信要素
2.3.2 傳送訊息
2.3.3 網路的組成部分
2.3.4 終端設備及其在網路中的作用
2.3.5 中間設備及其在網路中的作用
2.3.6 網路介質
2.4 區域網路、廣域網和網際網路
2.4.1 區域網路
2.4.2 廣域網
2.4.3 Internet:由多個網路組成的網路
2.4.4 網路表示方式
2.5 協定
2.5.1 用於規範通信的規則
2.5.2 網路協定
2.5.3 協定族和行業標準
2.5.4 協定的互動
2.5.5 技術無關協定
2.6 使用分層模型
2.6.1 使用分層模型的優點
2.6.2 協定和參考模型
2.6.3 TCP/IP模型
2.6.4 通信的過程
2.6.5 協定數據單元和封裝
2.6.6 傳送和接收過程
2.6.7 OSI模型
2.6.8 比較OSI模型與TCP/IP模型
2.7 網路編址
2.7.1 網路中的編址
2.7.2 數據送達終端設備
2.7.3 通過網際網路獲得數據
2.7.4 數據到達正確的應用程式
2.8 總結
2.9 實驗
2.10 檢查你的理解
2.11 挑戰的問題和實踐
2.12 知識拓展
第3章 套用層功能及協定
3.1 目標
3.2 關鍵術語
3.3 應用程式:網路間的接口
3.3.1 OSI模型及TCP/IP模型
3.3.2 套用層軟體
3.3.3 用戶應用程式、服務以及套用層協定
3.3.4 套用層協定功能
3.4 準備應用程式和服務
3.4.1 客戶端—伺服器模型
3.4.2 伺服器
3.4.3 套用層服務及協定
3.4.4 點對點網路及應用程式
3.5 套用層協定及服務實例
3.5.1 DNS服務及協定
3.5.2 WWW服務及HTTP
3.5.3 電子郵件服務及SMTP/POP協定
3.5.4 電子郵件伺服器進程——MTA及MDA
3.5.5 FTP
3.5.6 DHCP
3.5.7 檔案共享服務及SMB協定
3.5.8 P2P服務和Gnutella協定
3.5.9 Telnet服務及協定
3.6 總結
3.7 實驗
3.8 檢查你的理解
3.9 挑戰的問題和實踐
3.10 知識拓展
第4章 OSI傳輸層
4.1 目標
4.2 關鍵術語
4.3 傳輸層的作用
4.3.1 傳輸層的用途
4.3.2 支持可靠通信
4.3.3 TCP和UDP
4.3.4 連線埠定址
4.3.5 分段和重組:分治法
4.4 TCP:可靠通信
4.4.1 創建可靠會話
4.4.2 TCP伺服器進程
4.4.3 TCP連線的建立和終止
4.4.4 三次握手
4.4.5 TCP會話終止
4.4.6 TCP視窗確認
4.4.7 TCP重傳
4.4.8 TCP擁塞控制:將可能丟失的數據段降到最少
4.5 UDP協定:低開銷通信
4.5.1 UDP:低開銷與可靠性對比
4.5.2 UDP數據報重組
4.5.3 UDP伺服器進程與請求
4.5.4 UDP客戶端進程
4.6 總結
4.7 實驗
4.8 檢查你的理解
4.9 挑戰的問題和實踐
4.10 知識拓展
第5章 OSI網路層
5.1 學習目標
5.2 關鍵術語
5.3 IPv4地址
5.3.1 網路層:從主機到主機的通信
5.3.2 IPv4:網路層協定的例子
5.3.3 IPv4數據包:封裝傳輸層PDU
5.3.4 IPv4數據包頭
5.4 網路:將主機分組
5.4.1 建立通用分組
5.4.2 為何將主機劃分為網路?
5.4.3 從網路劃分網路
5.5 路由:數據包如何被處理
5.5.1 設備參數:支持網路外部通信
5.5.2 IP數據包:端到端傳送數據
5.5.3 網關:網路的出口
5.5.4 路由:通往網路的路徑
5.5.5 目的網路
5.5.6 下一跳:數據包下一步去哪
5.5.7 數據包轉發:將數據包發往目的
5.6 路由過程:如何學習路由
5.6.1 靜態路由
5.6.2 動態路由
5.6.3 路由協定
5.7 總結
5.8 試驗
5.9 檢查你的理解
5.10 挑戰問題和實踐
5.11 知識拓展
第6章 網路編址:IPv4
6.1 學習目標
6.2 關鍵術語
6.3 IPv4地址
6.3.1 IPv4地址剖析
6.3.2 二進制與十進制數之間的轉換
6.3.3 十進制到二進制的轉換
6.3.4 通信的編址類型:單播、廣播,多播
6.4 不同用途的IPv4地址
6.4.1 IPv4網路範圍內的不同類型地址
6.4.2 子網掩碼:定義地址的網路和主機部分
6.4.3 公用地址和私用地址
6.4.4 特殊的單播IPv4地址
6.4.5 傳統IPv4編址
6.5 地址分配
6.5.1 規劃網路地址
6.5.2 最終用戶設備的靜態和動態地址
6.5.3 選擇設備地址
6.5.4 Internet地址分配機構(IANA)
6.5.5 ISP
6.6 計算地址
6.6.1 這台主機在我的網路上嗎?
6.6.2 計算網路、主機和廣播地址
6.6.3 基本子網
6.6.4 子網劃分:將網路劃分為適當大小
6.6.5 細分子網
6.7 測試網路層
6.7.1 ping 127.0.0.1:測試本地協定族
6.7.2 ping網關:測試到本地網路的連通性
6.7.3 ping遠程主機:測試到遠程網路的連通性
6.7.4 traceroute(tracert):測試路徑
6.7.5 ICMPv4:支持測試和訊息的協定
6.7.6 IPv6概述
6.8 總結
6.9 試驗
6.10 檢查你的理解
6.11 挑戰問題和實踐
6.12 知識拓展
第7章 OSI數據鏈路層
7.1 學習目標
7.2 關鍵術語
7.3 數據鏈路層:訪問介質
7.3.1 支持和連線上層服務
7.3.2 控制通過本地介質的傳輸
7.3.3 創建幀
7.3.4 將上層服務連線到介質
7.3.5 標準
7.4 MAC技術:將數據放入介質
7.4.1 共享介質的MAC
7.4.2 無共享介質的MAC
7.4.3 邏輯拓撲與物理拓撲
7.5 MAC:編址和數據封裝成幀
7.5.1 數據鏈路層協定:幀
7.5.2 封裝成幀:幀頭的作用
7.5.3 編址:幀的去向
7.5.4 封裝成幀:幀尾的作用
7.5.5 數據鏈路層幀示例
7.6 匯總:跟蹤通過Internet的數據傳輸
7.7 總結
7.8 試驗
7.9 檢查你的理解
7.10 挑戰問題和實踐
7.11 知識拓展
第8章 OSI物理層
8.1 學習目標
8.2 關鍵術語
8.3 物理層:通信信號
8.3.1 物理層的用途
8.3.2 物理層操作
8.3.3 物理層標準
8.3.4 物理層的基本原則
8.4 物理層信號和編碼:表示比特
8.4.1 用於介質的信號比特
8.4.2 編碼:比特分組
8.4.3 數據傳輸能力
8.5 物理介質:連線通信
8.5.1 物理介質的類型
8.5.2 銅介質
8.5.3 光纖介質
8.5.4 無線介質
8.5.5 介質連線器
8.6 總結
8.7 試驗
8.8 檢查你的理解
8.9 挑戰問題和實踐
8.10 知識拓展
第9章 乙太網
9.1 學習目標
9.2 關鍵術語
9.3 乙太網概述
9.3.1 乙太網:標準和實施
9.3.2 乙太網:第1層和第2層
9.3.3 邏輯鏈路控制:連線上層
9.3.4 MAC:獲取送到介質的數據
9.3.5 乙太網的物理層實現
9.4 乙太網:通過LAN通信
9.4.1 乙太網歷史
9.4.2 傳統乙太網
9.4.3 當前的乙太網
9.4.4 發展到1Gbit/s及以上速度
9.5 乙太網幀
9.5.1 幀:封裝數據包
9.5.2 乙太網MAC地址
9.5.3 十六進制計數和編址
9.5.4 另一層的地址
9.5.5 乙太網單播、多播和廣播
9.6 乙太網MAC
9.6.1 乙太網中的MAC
9.6.2 CSMA/CD:過程
9.6.3 乙太網定時
9.6.4 幀間隙和回退
9.7 乙太網物理層
9.7.1 Mbit/s和100Mbit/s乙太網
9.7.2 吉比特乙太網
9.7.3 乙太網:未來的選擇
9.8 集線器和交換機
9.8.1 傳統乙太網:使用集線器
9.8.2 乙太網:使用交換機
9.8.3 交換:選擇性轉發
9.9 地址解析協定(ARP)
9.9.1 將IPv4地址解析為MAC地址
9.9.2 維護映射快取
9.9.3 刪除地址映射
9.9.4 ARP廣播問題
9.10 總結
9.11 試驗
9.12 檢查你的理解
9.13 挑戰問題和實踐
9.14 知識拓展
第10章 網路規劃和布線
10.1 學習目標
10.2 關鍵術語
10.3 LAN:進行物理連線
10.3.1 選擇正確的LAN設備
10.3.2 設備選擇因素
10.4 設備互連
10.4.1 LAN和WAN:實現連線
10.4.2 進行LAN連線
10.4.3 進行WAN連線
10.5 制定編址方案
10.5.1 網路上有多少主機?
10.5.2 有多少網路?
10.5.3 設計網路地址的標準
10.6 計運算元網
10.6.1 計算地址:例1
10.6.2 計算地址:例2
10.7 設備互連
10.7.1 設備接口
10.7.2 進行設備的管理連線
10.8 總結
10.9 試驗
10.10 檢查你的理解
10.11 挑戰問題和實踐
10.12 知識拓展
第11章 配置和測試網路
11.1 學習目標
11.2 關鍵術語
11.3 配置Cisco設備:IOS基礎
11.3.1 Cisco IOS
11.3.2 訪問方法
11.3.3 配置檔案
11.3.4 介紹Cisco IOS模式
11.3.5 基本IOS命令結構
11.3.6 使用CLI幫助
11.3.7 IOS檢查命令
11.3.8 IOS配置模式
11.4 利用Cisco IOS進行基本配置
11.4.1 命名設備
11.4.2 限制設備訪問:配置口令和標語
11.4.3 管理配置檔案
11.4.4 配置接口
11.5 校驗連通性
11.5.1 驗證協定族
11.5.2 測試接口
11.5.3 測試本地網路
11.5.4 測試網關和遠端的連通性
11.5.5 trace命令和解釋trace命令的結果
11.6 監控和記錄網路
11.6.1 網路基線
11.6.2 捕獲和解釋trace信息
11.6.3 了解網路上的節點
11.7 總結
11.8 試驗
11.9 檢查你的理解
11.10 挑戰問題和實踐
11.11 知識拓展
附錄 檢查你的理解和挑戰問題答案
術語表

編輯推薦

本書是思科網路技術學院CCNA Exploration網路基礎知識的官方配套教材。此課程是四門新課程中的第一門,基於自上而下的組織方式詳細地闡述了網路技術的相關知識。
本書由Cisco講師編寫,旨在作為參考書供讀者隨時隨地閱讀,以鞏固課程內容以及充分利用時間。另外,本書還包含CCENT/CCNA考試涉及的主題。
本書的編排有助於使讀者將重點放在重要概念上,從而成功地完成本課程的學習。
目標——在每章開始部分以問題的形式概述本章的核心概念。
關鍵術語——在每章開始部分提供本章所引用的網路術語列表。
術語表——超過250條的全新術語參考。
“檢查你的理解”問題和答案——用每章後的問題來進行理解力測試。附錄中的答案對每個問題進行了解釋。
挑戰的問題和實踐——利用與CCNA考試中相類似的複雜問題挑戰自己。附錄中的答案對每個問題進行了解釋。

作者介紹

Mark A.Dye,是加茲登社區學院Bevill中心的技術和培訓管理者,他也管理並任教於思科網路技術學院。現在他是思科網路技術學院項目的全職評估人和課程開發人員。從1985年開始,Mark運營著一個私人技術諮詢公司。Mark30多年的經歷包括醫療設備工程師、野戰勤務工程師、客服監督、網路工程師和教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