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思想的聲音
-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 頁數:450頁
- 開本:32
- 品牌:上海文藝出版社
- 作者:任仲倫
- 出版日期:200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2126234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余秋雨;首先,我要祝賀“新世紀論壇”今天在這裡正式開張。我相信“新世紀”這樣一個題目,大概是非常及時地表達出了這座城市對於我們所處的時代要有所思考的這樣一種願望。我聽到論壇這個名稱,加上任處長等都是我的老朋友,所以完全沒有任何猶豫地就答應了。我覺得自己應該參加這個論壇。但是我的演講可能和其他的學者會有一點小小的差別。這個差別就在於我是一個不斷旅行的人,我要用我腳步走出來的路,用我眼睛所看到的一切,作為我參加這個論壇的資料。希望可以把這些在旅途上的所見所聞所想,作為你們思考新世紀上誨文化結...《思想的聲音》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媒體推薦
後記
當編輯謝錦囑我為《思想的聲音》這本書寫篇後記的時候,時間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跨入了公元2004年。
四年前的同樣時刻,我們這個星球剛剛打開新世紀和新千年的大門,大家都沉浸在見證歷史的喜悅和親歷歷史的興奮中,很多人都充滿著為這個特殊的時代做些事情的渴望。
我也是渴望的一分子。記得在一次小型的工作討論會上,我提出了做“文化講座”的創意。興許是因為我當時剛從大學畢業不久,內心還非常留戀“講座”這種形式;或者還因為關於文化的話題吸引入,有著太多值得研究和探討的空間。總之,這個創意一經提出,就立即得到了我的領導——任仲倫的贊同。在他的指導和同事們的群策群力下,很快這個活動就確定了主題:
研討中國文化和上海城市文化在新世紀的選擇:
也確定了形式:
邀請具有社會廣泛影響的文化名人開設講座,開展對話,同時運用多種新媒體的形式,傳播新知,交流觀點,激盪思想;
大家還一致贊同給這個活動起個響亮的名字,就叫:
新世紀論壇。
聽到這個主題和這樣的交流方式,大多數受邀對象是立即應允前來參加。余秋雨老師當時剛從國外回來不久,馬上又要出國進行另一次文明考察,他在電話里回答我的第一句話是:我肯定來;第二句話是:我有很多話要說。經歷了“千禧之旅”,余老師對文明的比較有了更深切的體驗,對上海文化的地位與發展也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做講座之前,他還專門約了文藝處的同志,驗證上海文化發展中的問題,提出他的判斷和想法,做了大量的準備。
接著,姜文來了。他提出希望將講座的方式直接變成“你問我答”的交流。講座前、講座後,他一直跟我們聊,聊電影、聊文化、聊前輩、聊青年,聊了很多。
白岩松也來了。論壇前他特地去採訪了陸幼青,然後第一時間把他對生命的最新理解告訴了聽眾。
陳逸飛來了。前一天他剛從美國舉辦完個人畫展回到上海,他說總覺得很多東西在追著他,他要去做。他在新世紀論壇上談了很多個人的經驗。
金庸也來了。年屆76歲高齡的金庸,更多地把自己作為一個學者,而不單純是一個武俠小說作者、或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面對新的世紀,他覺得他仍有一份責任。
無論是主講者,還是組織者,或者是參與者,都對文化懷著一份深深的責任。這是我參與新世紀論壇最初的感受。
九次新世紀論壇,十位文化名人。有些朋友問我,邀請和接待這些文化名人,最深的感受是什麼?他們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
我覺得他們身上不同的,是個性、是愛好、是習慣、是獨屬於自己的處事方式。相同的,則是對目標的執著,對事業的勤奮,和對細節的關注。
金庸先生做“新世紀論壇”嘉賓,前後在上海呆了三天。《青年報》的記者曾問他:青年如何才能成功?金庸回答說:我不知道如何成功,但是我知道做人做事一定要認真。哪怕再不起眼的小事,只要做了,就一定要做好。這樣的人才會有能力和機會做更大的事。
……
當編輯謝錦囑我為《思想的聲音》這本書寫篇後記的時候,時間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跨入了公元2004年。
四年前的同樣時刻,我們這個星球剛剛打開新世紀和新千年的大門,大家都沉浸在見證歷史的喜悅和親歷歷史的興奮中,很多人都充滿著為這個特殊的時代做些事情的渴望。
我也是渴望的一分子。記得在一次小型的工作討論會上,我提出了做“文化講座”的創意。興許是因為我當時剛從大學畢業不久,內心還非常留戀“講座”這種形式;或者還因為關於文化的話題吸引入,有著太多值得研究和探討的空間。總之,這個創意一經提出,就立即得到了我的領導——任仲倫的贊同。在他的指導和同事們的群策群力下,很快這個活動就確定了主題:
研討中國文化和上海城市文化在新世紀的選擇:
也確定了形式:
邀請具有社會廣泛影響的文化名人開設講座,開展對話,同時運用多種新媒體的形式,傳播新知,交流觀點,激盪思想;
大家還一致贊同給這個活動起個響亮的名字,就叫:
新世紀論壇。
聽到這個主題和這樣的交流方式,大多數受邀對象是立即應允前來參加。余秋雨老師當時剛從國外回來不久,馬上又要出國進行另一次文明考察,他在電話里回答我的第一句話是:我肯定來;第二句話是:我有很多話要說。經歷了“千禧之旅”,余老師對文明的比較有了更深切的體驗,對上海文化的地位與發展也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做講座之前,他還專門約了文藝處的同志,驗證上海文化發展中的問題,提出他的判斷和想法,做了大量的準備。
接著,姜文來了。他提出希望將講座的方式直接變成“你問我答”的交流。講座前、講座後,他一直跟我們聊,聊電影、聊文化、聊前輩、聊青年,聊了很多。
白岩松也來了。論壇前他特地去採訪了陸幼青,然後第一時間把他對生命的最新理解告訴了聽眾。
陳逸飛來了。前一天他剛從美國舉辦完個人畫展回到上海,他說總覺得很多東西在追著他,他要去做。他在新世紀論壇上談了很多個人的經驗。
金庸也來了。年屆76歲高齡的金庸,更多地把自己作為一個學者,而不單純是一個武俠小說作者、或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面對新的世紀,他覺得他仍有一份責任。
無論是主講者,還是組織者,或者是參與者,都對文化懷著一份深深的責任。這是我參與新世紀論壇最初的感受。
九次新世紀論壇,十位文化名人。有些朋友問我,邀請和接待這些文化名人,最深的感受是什麼?他們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
我覺得他們身上不同的,是個性、是愛好、是習慣、是獨屬於自己的處事方式。相同的,則是對目標的執著,對事業的勤奮,和對細節的關注。
金庸先生做“新世紀論壇”嘉賓,前後在上海呆了三天。《青年報》的記者曾問他:青年如何才能成功?金庸回答說:我不知道如何成功,但是我知道做人做事一定要認真。哪怕再不起眼的小事,只要做了,就一定要做好。這樣的人才會有能力和機會做更大的事。
……
圖書目錄
論壇一:重新認識中華文明
問答錄:文化人的使命
論壇二:透過看電影的眼睛
論壇三:與變革的時代同行
問答錄:痛並快樂著
論壇四:走向生活訴視覺藝術
問答錄:海上尋夢
論壇五:迎接新的五個世紀
問答錄:笑紅塵
論壇六:悲壯的抵抗
問答錄:營造一座精神的燈塔
論壇七:從歷史中尋找靈感
問答錄:陽光燦爛的日子
論壇八:與狼共舞之路
問答錄:開眼看世界
論壇九:文學的方式
問答錄:自由的精神空間
後記
問答錄:文化人的使命
論壇二:透過看電影的眼睛
論壇三:與變革的時代同行
問答錄:痛並快樂著
論壇四:走向生活訴視覺藝術
問答錄:海上尋夢
論壇五:迎接新的五個世紀
問答錄:笑紅塵
論壇六:悲壯的抵抗
問答錄:營造一座精神的燈塔
論壇七:從歷史中尋找靈感
問答錄:陽光燦爛的日子
論壇八:與狼共舞之路
問答錄:開眼看世界
論壇九:文學的方式
問答錄:自由的精神空間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