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研究》是張瑜創作的教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20年8月。

該書以網路建設比較完善的高校作為研究對象,在實證分析和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的核心理論,並對基於校園網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與方法展開深入研究。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研究
  • 作者:張瑜
  • 首版時間:2020年8月
  • 字數:253千字
  • 類別:教育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分為導論和五章。導論闡述了高校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與理論研究的發展歷程,從高校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的發展說起,到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的發展,對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發展歷程、重要理論與實踐問題及發展特點都做了介紹;第一章在相關理論與實證分析的基礎上,對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的基本概念、定義、表現、特性及存在性、成因等進行了論述,同時對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價值做了闡釋;第二章對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的信息內容進行了分析,作者通過信息內容的特點、學校信息環境的變化對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的信息內容的獨特之處進行闡述,並對新聞類、評論類、理論類三種不同類型的信息內容的傳播規律進行了詳細分析,指出加強主流意識形態的網路內容建設應注意的問題;第三章主要集中在對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的交往場域的研究上;第四章基於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的用戶主體的特性,對不同類型和層次的大學生網路用戶群體進行了劃分,並針對不同類型學生群體應該怎樣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做了策略分析;第五章重點研討了基於校園社交網路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從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網路觀、“+網際網路”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網際網路+”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三個方面進行探索分析。

作品目錄

導論 高校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與理論研究的發展
第一章 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理論與實證
第一節 高校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的發展
第二節 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的發展
第一節 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的存在性
第三節 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的成因
第四節 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第二章 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的信息內容研究
第三章 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的交往場域研究
第一節 信息內容的特點及其影響
第二節 三種類型信息內容的傳播規律分析
第三節 加強主流意識形態的網路內容建設
第一節 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的交往場域
第二節 對不同類型交往場域的實證考察
第三節 立足社交網路的突發事件應對策略
第四章 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的用戶主體研究
第五章 基於校園社交網路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第一節 大學生網路用戶群體的類型劃分
第二節 不同類型學生群體的網路行為
第三節 針對不同類型學生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第一節 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網路觀
第二節 “+網際網路”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第三節 “網際網路+”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創作背景

進入21世紀後,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社交和生活越來越依賴網際網路,也越來越頻繁地在網路上發表觀點、傳遞信息,由此也催生了良莠不齊的自媒體和千奇百怪的社群,並逐漸占據人們的時間和精力。社交網路逐漸成為當代高校學生學習、生活、交流的主要載體,進入到高校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逐漸形成一個集高校學生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校園輿論等功能為一體的社交網路傳播圈,其對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及身心健康會產生重要的影響。當代高校學生的信息傳播結構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一方面,紛繁複雜的網路生態正對高校學生在傳統教育之下形成的思想觀念造成衝擊;另一方面,青年學生往往是容易對新技術、新內容保持好奇和接觸也易受到影響的群體,這就使得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成為網際網路信息傳播系統中特別的存在,由此引起了諸多專家學者對新時代高校學生校園社交網路研究的熱潮。《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研究》就對高校學生校園社交網路的基本特性進行了深入分析。

作品鑑賞

一、框架完整、論述清晰,具有較強的理論價值
該書以構建基於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理論體系為主要線索和脈絡,將“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的理論研究獨立出來,作為研究對象進行重點論述和探究,立體地介紹了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的產生與發展,依次從網際網路的大發展與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的形成、發展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係等幾個大方面進行剖析,條理較為清晰。作者表明,校園社交網路能夠成為搭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橋樑,成為傳遞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有效手段、連線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紐帶、發揮主流意識形態導向的全新陣地。在理論研究意義上,深入探索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能夠為建構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論體系提供重要的實踐依據和理論內容。在實踐研究層面上,進一步深入開展對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將為高校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具有創新和開創性的策略與思路。作者以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的成因、發展及基本理論和其對高校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為研究線索,遵循科學發展觀,按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對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的信息內容、交往場域、用戶主體等具體問題展開研究,力圖構建較為系統和深入的理論體系,對高校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須深入認識和把握的方面,結合理論與實踐中的突出問題,展開多方位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創見的觀點。
二、理論研究緊跟時代潮流
網際網路和自媒體的發展,已經不可抗拒地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和傳播信息的基本方式。特別是對於致力於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們來說,積極主動研究應對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是順應時代和社會發展趨勢的表現,也是適應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新發展階段的表現。作者抓住網路傳播的新機遇,對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套用可行性進行分析,並提出了新的適合網路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符合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理論研究和實踐策略方面的強烈訴求。在深入的研究和論述中,作者指出,高校校園社交網路已經成為高校學生信息互動的重要載體,高校學生的校園社交網路表現為高校學生的信息傳播圈、學習生活圈、人際交往圈和校園輿論圈。進而在校園網路亞傳播圈的基礎上提出了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這一新概念,並論述了其凝聚性、多樣性和可控性等基本特性。同時,作者還通過校園BBS平台和微信社交網路兩方面的實證分析,揭示出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作為高校學生信息渠道的媒介選擇機制、作為交往平台的社會連線機制、作為文化空間的社群凝聚機制三方面的成因。
三、立足實際,具有較強的實踐價值
作者一開始就將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這一特定研究對象放入“怎樣促進和提升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這個現實問題的背景之下,並從探索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的內在規律入手,著眼於基於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書中對於高校學生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基本特性的認識和分析,對其基本理論的闡釋和把握,都一一與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對策略相結合,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供了必要的理論支持和方法論研究。通過對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的用戶主體進行研究,對高校學生網路用戶群體的類型劃分和不同類型學生群體的網路行為分析後,闡述了針對不同類型學生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凸顯了該書的實踐價值。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校園社交網路傳播圈研究》
2020年8月
清華大學出版社
978-7-302-55936-8

作者簡介

張瑜,1974年10月生,河南新鄉人,法學博士,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研系列長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馬克思主義理論,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網路意識形態研究,信息社會與網路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