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區概況
名稱來歷 原名六合鄉。1967年,為紀念八路軍戰士張思德(六合場人),改名思德公社,後改為思德鄉。
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06°15' 23"~106°24' 14",北緯31°11' 32"~31°20' 01"。地處儀隴縣東北部,東鄰瓦子鎮,南連龍橋鄉,西靠柳埡鎮,北接大羅鄉、秋埡鄉。人民政府駐思德村,電話區號0817,郵政編碼637643,北距巴中市區75公里,南距縣城86公里。
政區沿革 清同治後設六合場。1933年,置長勝縣瓦子區第四鄉蘇維埃政府。民國29年(1940)始建六合鄉。1951年1月,設六合鄉。1958年9月,建六合公社。1967年改名思德公社。1983年改為思德鄉。
政區劃分 2011年末轄思德、己子壩、盤古廟、韓家灣、雨台山、桃埡子、元壩子、豐收、黃包梁等9個村民委員會。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 境內大部為丘陵,地勢略為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450~540米。最高點雨台山頂海拔650米,最低己子壩河海拔410米。
水文 屬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天生橋河自盤古廟村流入,由東而西,從已子村出境,境內河道長3.2千米,
礦藏及其他自然資源 礦葳資源主要為磚用頁岩和天然氣。
基礎建設
農業 耕地面積0.66萬畝,人均0.75畝,以種植水稻、小麥、玉米、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4514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7.1%。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紅薯為主,經濟作物以油菜、蔬菜為主,畜牧業以豬、兔、家禽為主。
工業 以釀造、建築建材業為主。2011年工業生產總值2200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3.2%。擁有工業企業6家,職工6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0萬元,比上年增長9.7%。
商業外貿 2011年末共有商業網點67個,職工130人;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1500萬元,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220萬元。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230萬元,比上年增長2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2萬元,人均財政收入249元。2011年末,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600萬元,比上年增長11%;各項貸款餘額1750億元,比上年增20%。
旅遊資源 思德鄉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張思德同志的故鄉,這裡不僅有張思德同志誕生地,也有張思德母親劉光友同志的舊居及劉光友同志的墓地!
社會發展
文化藝術 2011年末有鄉文化站1處,各類文化專業戶10戶,各類圖書室5個,藏書0.8萬冊。
教育 2011年末幼稚園4所、村國小4所、鄉中心國小1所(分設國小部和國中部),在校學生共1570人,專任教師57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99%。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有醫療衛生機構 1個,門診部(所)1個;有床位16張,每萬人擁有病床20張;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2011年完成診療0.75萬人次。9個村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98%。
體育 2011年末有體育活動中心1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占常住人口的21%。
廣播電視 有鄉廣播電視網路公司1個,現有有線電視用戶901戶,入戶率78.3%。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8戶,人數28人,支出4.48萬元,月人均13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70戶,人數398人,支出31.65萬元,月人均65元;醫療救助15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80人次,共支出0.9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4萬元。社會福利費7.5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1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0人。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32萬元,基金支出125萬元。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4750人,參保率61%。
基礎設施
水利設施 2011年末有山平塘78口,蓄水池455口,石河堰4座,蓄水128.72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0.28萬畝。人飲工程578處,解決農村安全飲用水0.39萬人,
交通運輸 境內有3條鄉道公路幹線交匯。村村通公路,通村公路 16千米。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有郵政局1處,代辦所1處,電信服務網點3個。信息通訊網路錢覆蓋,通訊便捷。
人口數據
2002年底該鄉(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8392
|
男
| 4479
|
女
| 3913
|
家庭戶戶數
| 2256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8392
|
家庭戶男
| 4479
|
家庭戶女
| 3913
|
0-14歲(總)
| 2249
|
0-14歲男
| 1290
|
0-14歲女
| 959
|
15-64歲(總)
| 5501
|
15-64歲男
| 2862
|
15-64歲女
| 2639
|
65歲及以上(總)
| 642
|
65歲及以上男
| 327
|
65歲及以上女
| 315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8391
|
黨建工作
全鄉建有黨員活動室6處、遠程教育7處,新發展黨員7人,培養新的入黨積極分子8人,舉辦培訓班5次,9個黨支部323名黨員、27名村幹部得到了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