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雨賦

《怒雨賦》是元初名儒郝經創作的一篇賦。此賦先描寫下雨之前颳風的場景,氣勢極其雄偉壯觀,再集中描寫雷電交加、暴雨傾盆的景象,最後寫小孩、老嫗的隨外在事物變遷而變化和自己的不受外界影響。全賦筆力雄健,多用比喻、誇張、排比、鋪排的手法,將自然現象與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及作者豐富的想像有機結合,寫出了作者獨立不懼、履險如夷的個性、氣質。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怒雨賦
  • 創作年代:大蒙古國
  • 作品體裁:賦
  • 作者:郝經
  • 作品出處:《陵川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怒雨賦
蟾骨畢而膨脝1,箕侈口而饞吞2。帝惡貪兮赫怒3,氣軒軒兮不平。乃命箕伯4,召坎師5,轉陰軸,翻陽機6。鬱抑乎兩儀7,蘊隆乎四維8,包並乎八荒9,充塞乎九圍10。括一囊而大舉11,疆萬里以長吹12。陣雲移海而起,雙霓貫斗而飛13。肅肅慄慄,沈寥慘戚14。收兩造之和氣15,寒凜凜兮來逼16
忽六合之破碎17,迸金光於虛碧18。震來兮虩虩19,迅擊兮霹靂。轟萬乘之空車20,隕千尋之絕壁21。勁穿心而裂耳22,訝踵人而頂出23。間剝啄之聲落24,似沙石而還濕。忽抑絕而閉默25,等萬籟之喧寂26。驟江傾而河沛27,瀽天瓢為一滴28。滔滔蕩蕩,漭漭泱泱29,千里一注,瞿塘峽上30。急浪驚湍,沕潏飛蟠31,從天而下,底柱山間32。紛秦堅之百萬33,避晉玄之五千34。怒夫差之水犀35,既射潮而矢天36。少瑟縮而淅瀝,復誕漶以連泫37。蛟龍奮而不屈,走陸梁以高騫38。蚯蚓喑而不鳴39,蛙黽噎而不喧40。疑天地之嘉運41,欲覆世而一湔42。罔兩驚而轉石43,罔象喜而跳淵44。溢溷中之污穢45,沒庭下之蘭荃46。疑天地之衰運,復太古之茫然47
稚子踣而不蘇48,畏崩壤而壞垣49。老媼伏而不動50,固局束以攣拳51。彼胸中兮何主?宜外物之變遷。羌獨台兮草堂52,方偃蹇而高眠53。為攬衣而徐起,正冠襟而待旃54。主之乎以忠信,彼胡為乎詖偏55?倏孤電之長掃56,賈餘勇而忽還57。星吐焰而耿耿58,月流波而娟娟59。於是撫床而下,擊藜而歌之60。歌曰:“屍居兮龍見61,淵默兮雷殷62。彼自怒而為幻,我惟常而是允63。存而守之64,一心而定65;推而放之,四海而準。又何怒之遷而喜之引也66?”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蟾(chán):蟾蜍,傳說中月宮中有蟾蜍,故以蟾代稱月。畢: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西方自虎七宿的第五宿,有星八顆,以其形狀像畢網得名。膨脝(péng hēng):腹部脹大貌。
  2. 箕(jī):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主風。侈(chǐ)口:張口之狀。饞:貪。
  3. 赫(hè)怒:勃然大怒。氣軒軒:氣沖沖。
  4. 箕伯:風師,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風神。
  5. 坎師:水神,主雨。
  6. 轉陰軸,翻陽機:指陰陽二氣發生變化。
  7. 鬱抑:鬱結。兩儀:指天地陰陽。
  8. 蘊隆:鬱熱。四維:指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隅。
  9. 八荒:八方荒遠的地方。
  10. 九圍:九州。
  11. 括一囊:全部包羅於一囊。
  12. 疆:疆界。
  13. 雙霓(ní):虹。貫斗:直穿斗宿。
  14. 泬(jué)寥:空曠邈遠。
  15. 兩造:也作“兩曹”,本指原告和被告,此處指陰陽冷暖二氣。
  16. 凜(lǐn)凜:寒冷。
  17. 六合: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
  18. 金光:指閃電。虛碧:天空。
  19. 虩(xì)虩:形容恐懼的樣子。
  20. 轟:震盪。乘(shèng):輛。
  21. 隕:墜落。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22. 勁:猛烈。
  23. 踵(zhǒng):腳跟。頂:頭頂。
  24. 間(jiàn):夾雜。剝啄(bō zhuó):象聲詞,敲門或下棋聲。
  25. 抑絕:遏制住。閉默:結束、沉默。
  26. 等:如同。
  27. 驟:突然。沛:充溢。
  28. 瀽(jiǎn):傾,倒。
  29. 漭(mǎng)漭:水闊大無際之貌。泱(yāng)泱:水勢浩瀚的樣子。
  30. 瞿(qú)塘峽:峽名,也稱“夔峽”,為長江三峽之首。兩岸懸崖壁立,山勢險峻。在三峽工程蓄水前,江流極為湍急、迅猛。
  31. 沕潏(mì jué):盛大貌。飛蟠(pán):盤旋。
  32. 底柱:山名。原在三門峽黃河急流中,其形如柱,故名。現已炸毀。
  33. 秦堅:前秦苻堅。
  34. 晉玄:東晉謝玄。
  35. 夫差:春秋時吳國夫差。水犀:水軍。
  36. 既射潮而矢天:相傳吳越王錢繆射潮築塘的故事。《宋史·河渠志七》:“浙江通大海,日受兩潮。梁開平中,錢武肅王始築捍海塘,在候潮門外。潮水晝夜衝激,版築不就,因命強弩數百以射潮頭,又致禱晉山祠。既而潮避錢塘,東擊西陵,遂造竹器,積巨石,植以大木。堤岸既固,民居乃奠。”
  37. 誕漶(dàn huàn):虛妄難明。連泫:水流不止。
  38. 陸梁:跳躍。高騫(qiān):高飛。
  39. 喑(yīn):啞。
  40. 黽(mǐn):蛙的一種。噎(yē):仿佛食物堵住喉嚨,不發聲。
  41. 疑:通“凝”,凝積。
  42. 湔(jiān):洗滌。
  43. 罔兩:也作“魍魎”,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精怪。
  44. 罔象:古代傳說中的水怪。
  45. 溷(hùn):糞坑。
  46. 蘭荃:兩種香草名。
  47. 太古:遠古,上古。
  48. 踣(bó):跌倒。蘇:甦醒。
  49. 壤:兒童遊戲玩具。垣(yuán):美玉。
  50. 老媼(ǎo):老太太。
  51. 局束:不安貌。攣(luán)拳:蜷曲。
  52. 羌(qiāng):語助詞。台:通“怡”,取樂。
  53. 偃蹇(yǎn jiǎn):宛轉委曲;屈曲。高眠:高枕而臥。
  54. 正冠襟:整理端正帽子和衣服。旃(zhān):通“旦”,天亮。
  55. 詖(bì)偏:偏邪不正。
  56. 倏(shū):迅速。
  57. 賈(jiǎ):假借。餘勇:剩餘的勇力。
  58. 耿耿:明亮之貌。
  59. 娟娟:美好貌。
  60. 擊藜(lí):擊打藜杖。
  61. 屍居兮龍見:看起來如死屍般寂靜,實際如蛟龍閃現。《莊子·在宥》:“故君子苟能無解其五藏,無擢其聰明,屍居而龍見,淵默而雷聲。”
  62. 淵默兮雷殷:看起來如深淵般無聲,實際如雷聲殷殷。淵默,深沉,不說話。雷殷,殷殷的雷聲;雷聲殷殷。
  63. 常:常態、常則。允:堅持。
  64. 守:守護,堅持。
  65. 定:專注,恆定。
  66. 遷:貶謫。引:引薦。

白話譯文

月亮行至畢宿將下雨;月亮有月暈則要颳風。月暈慢慢滲透開。旁邊的箕星將明月一口吞噬。天帝最討厭貪婪,勃然大怒,氣沖沖的難以平復,於是命令風神箕伯、雨神坎師翻轉陰陽之氣。烏雲於是鬱結於天地間,聚集膨脹於四隅,包舉吞併於八方荒遠的地方,充滿於九州。如被全部包羅於一囊中然後高舉到空中,在以萬里為邊界的地方中狂風呼嘯。陣陣烏雲湧起,移開海水般;兩種彩虹飛行,橫貫著斗宿。陰濕寒冷,空曠悽慘。收斂陰陽二氣的和解氣象,寒氣凜凜逼來。
忽然,天地像破碎了,從浩瀚的天空中迸發出閃電。雷聲傳來,令人恐懼;閃電迅至,晴空霹靂。震盪著萬輛四馬拉的空車,擊潰了八千尺高度的絕壁。猛烈地穿透心臟並震裂耳朵,驚異從腳後跟進入並從頭頂出來。夾雜著剝啄的聲音,像濕漉漉的沙子和石頭。忽然停止而沉默無聲,如同一切聲音都寂靜下來。又突然間如江河傾盆,潑倒天瓢中的水,變成滴滴細雨而降。水流滾滾,水面廣闊無邊,千里的水全部注入瞿塘峽。波浪迅急,湍流受驚;水流翻騰,飛卷彎曲,從天上飛到底柱山上。前秦符堅的百萬雄師亂紛紛地逃避東晉謝玄的五千人。夫差的水軍氣勢強盛,強弩數百射向潮頭後向天射箭。雨稍微蜷縮和發抖之後便淋瀝滴落,雨滴再一次不斷垂落。如蛟龍奮飛而不再屈居,跳躍起來高飛。蚯蚓像啞了一樣不鳴叫,青蛙像噎住一樣不喧鬧。天地之間的好運聚積,想要覆蓋大地然後一洗天下。罔兩驚訝地環繞山石轉動,罔象喜悅地在深淵中跳躍。使糞坑中的污穢之物溢出,埋沒了庭下的香草。疑似天地之間的不好運,重返上古時的茫然。
小孩子跌倒後不甦醒,害怕玩具崩裂和美玉壞掉一樣。老太太趴著不動,一定蜷縮不安。他們此時心中有什麼主張?應該是隨外在事物變遷而變化。獨自在草堂取樂,清高曠達,不受外界影響。只是緩緩撩起衣襟,端正帽子衣服來等待天亮。主張忠貞不貳,為什麼還要奸邪?一道閃電快速橫空而過,然後假借餘下的力氣返回。星辰如吐出火焰般微亮,月亮似流水般清潔美好。在這種情況下扶著床下地,邊敲擊藜杖邊詠唱。歌中唱到:“看起來如死屍般寂靜,實際如蛟龍閃現;看起來如深淵般無聲,實際如雷聲殷殷。他們自己憤怒而變幻,我僅僅是保持著常態。安居而保持心態,一心不亂;推廣而發揚精神,四海皆確。又何必怒於貶謫和喜於受引薦呢?”

創作背景

作者題下自注“己酉五月十三日”,由此可推知,此賦作於海迷失後稱制元年(1249年)的初夏,大概是有感而發。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賦是一篇出色的描寫迅風暴雨的賦,分兩大部分,前一部分重在寫景,後一部分重在抒情。
第一部分描寫了夜晚怒雨來臨之前的天象變化和怒雨滔滔蕩蕩的景象。作者將月亮、箕宿的貪婪比作敲骨吸髓而自肥的貪官污吏,天帝為之而憤怒,遂問辭伐罪,一時間天地陰森可怖,殺氣騰騰。勢不兩立的陰陽二氣充塞了整個宇宙,怒吼的狂風席捲天下,烏雲滾滾,翻江倒海,籠罩九州。萬物為之寒粟,山川為之震顫。驚雷一聲,六合為之破碎,絕壁為之崩摧。雷聲仿佛從人腳底而入,穿透心肺,震裂兩耳,衝破腦殼而去。雷聲沉寂,稀疏的雨滴如沙石一樣從天而降。一陣寂靜之後,鋪天蓋地的大雨宛若江河傾瀉、鐵騎奔突。驟雨初歇,洪水滔天,濁浪排空,泥沙千里一注,所向披靡。作者運用雙聲疊韻的連綿詞和工整的儷句,運用擬人、比喻、誇張的手法對風雷雨電進行鋪排刻畫,氣勢奪人,銳不可當。
第二部分寫怒雨之後蛟龍、罔兩、罔象驚喜得手舞足蹈,蚯蚓、蛙黽因恐懼而不嗚不喧,小孩、老嫗被嚇得失魂落魄,然而作者卻從容自若,高枕而眠,表達作者對小孩、老嫗“彼胸中兮何主?宜外物之變遷”的不提倡,強調無論風雨如何猛烈,自己都要有定力,不能隨外物變遷而變化,這是對君子人格操守的要求。在對比反襯中,作者心地的曠遠坦然與淡泊外物的個性和精神風貌得到充分展示與張揚。最後的“歌曰”更是作者閒適高雅的生活情趣的藝術再現。“何怒之遷而喜之引”一句集中表達了作者的哲理思想,是作者整個人生觀的詮釋,反映了在元代這一民族矛盾、社會矛盾都異常尖銳的時期,對文人士大夫思想人格操守的恆定性要求是比較高的,從中可以看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對他的影響與浸染。
全賦多用比喻、誇張的手法,描寫空間廣闊、場景壯觀,多用排比、鋪排的手法,把人皆熟知的暴雨寫得有聲有色,扣人心弦,將自然現象與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及作者豐富的想像有機結合,筆力雄健,寫出了作者獨立不懼,履險如夷的個性、氣質。

名家點評

中國賦學會會長許結:郝經的《怒雨賦》摹寫怒雨之狀云:“忽六合之破碎,迸金光於虛碧。震來兮虩虩,迅擊兮霹靂。轟萬乘之空車,隕千尋之絕壁。勁穿心而裂耳,訝踵人而頂出。……驟江傾而河沛,港天瓢為一滴。“其”“碧”“靂”“壁”“出”“滴”為韻,以險仄之聲狀危聳之景,喻示作者對社會、人生的憂患情緒,可謂這篇賦的最突出的藝術特點。(《中國賦學歷史與批評》)

作者簡介

郝經(1222年—1275年),字伯常,祖籍澤州陵川(今山西陵川),生於許州(今河南許昌)。曾受教於元好問。後受詔於忽必烈,赴南宋議和,被權臣賈似道秘密囚禁16年,時人稱之為“南國蘇武”。北歸後第二年去世。反對“華夷之辨”,推崇四海一家,主張天下一統。通字畫,擅詩文,著述頗豐。有《陵川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