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上游流域冰雪融水-徑流過程及影響機制研究

《怒江上游流域冰雪融水-徑流過程及影響機制研究》是季漩為項目負責人,雲南大學為依託單位的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怒江上游流域冰雪融水-徑流過程及影響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季漩
  • 依託單位:雲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冰雪融水徑流研究是高寒山區水文研究的熱點和難點,對我國西部地區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項目以怒江上游為研究區,擬通過水文模型模擬開展冰川積雪融水-徑流過程研究。地面觀測降水數據稀缺、現有流域尺度冰雪水文模型模擬精度不足是開展模擬研究面臨的重要問題。本項目首先在經過校正的遙感降水數據基礎上分析怒江上游流域降水分布規律,並通過模型模擬揭示降水變化對冰雪融水-徑流過程的影響機制;考慮獨立冰川的空間分布信息,改進現有模型中的冰川消融模擬功能,研究冰川空間分布形態的參數化方式對冰川融水過程模擬的影響;在此基礎上,解析怒江上游冰雪-徑流特徵並分析其變化趨勢。本項目可為怒江流域水資源應對氣候變化等研究提供技術支撐,為降水資料稀缺的高寒山區流域冰雪水文過程研究提供參考。

結題摘要

冰雪融水徑流研究是高寒山區水文研究的熱點和難點,對我國西部地區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項目以怒江上游為研究區,擬通過水文模型模擬開展冰川積雪融水-徑流過程研究。本項目①針對TRMM降水數據對固態降水(降雪)信息的估計不足,提出引入遙感積雪數據進行多源遙感數據信息融合的校正方案;在經過校正的遙感降水數據基礎上分析了怒江上游流域降水分布規律;②基於遙感技術,提出了一種針對高原山地陰影區冰川的識別方法,提升了冰川信息自動提取工作的效率;③分析了怒江流域冰川空間分布特徵以及近40年來冰川的變化特徵,發現近40年來怒江流域冰川總面積退縮十分顯著,約減少了20.65%,平均每年退縮0.52%;總體上較大的冰川無論是面積還是數量都顯著減少,而小冰川的總面積和數量有所增加;流域內冰川的最低海拔上升了近200米;面積中值高度由原來的5225米,升高到5369米,而冰川退縮主要集中在中值高度以下區域,占總退縮面積的62.6%;海拔5600米以上區域的冰川面積幾乎沒有變化;④採用融合面向獨立冰川空間分布信息的方式,改進了冰川消融模擬方法,結果表明模型模擬效果良好,能有效模擬冰川的面積變化以及冰川消融量;在此基礎上,發現流域的冰川消融量呈顯著減少趨勢,年均減少1億方左右;其中2000前以前冰川消融量年均減少1.43億方,2000年以後年均減少0.36億方,說明冰川消融在經過2000年左右的加速消融後,消融速度有所減緩;相應的,冰川消融量對於徑流的補給比例也呈現出顯著的減少趨勢,其中2000年以前補給比例平均為7.12%,2000年以後的補給比例減少到4%左右。本項目的研究結果可為怒江流域水資源應對氣候變化等研究提供技術支撐,為降水資料稀缺的高寒山區流域冰雪水文過程研究提供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