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怒放》以獨龍族特有的七彩獨龍毯為意象,以“赤橙黃綠青藍紫”為各章節命名,圍繞雲南省委省政府對“獨龍江鄉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脫貧”的工作歷程,全景式展現獨龍族在黨的脫貧攻堅政策指引下,以
高德榮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奮力拚搏,艱苦奮鬥,終於在2019年實現“整族脫貧、整鄉脫貧”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幸福路的歷程。
作品目錄
赤:陽光 | 經線:刀耕火種 | 橙:火塘 | 黃:草果 | 木梭:三江併流 |
---|
1.千里共嬋娟 2.兩封來自中南海的信 3.唱支獨龍山歌給總書記聽 4.雪冷血熱 5.獻九當,是我的福地 6.一枕高山一枕流水 | 1.宛然太古之民 2.周恩來總理為獨龍人定族名 3.曾祖父、祖父和我 4.第一個走進獨龍江的中國作家 5.為自己的民族書寫文學簡史 | 1.在“卜辣”與“阿細”之間 2.與山、與水、與神對話 3.素手織千年 4.獨龍女俠 | 1.我們的老縣長 2.木利全和他的女兒們 3.一樹花椒四方香 4.吉久昂贊,一家人 | |
綠:希望 | 青:印花 | 緯線:彩練當空 | 藍:雲梯 | 紫:怒放 |
---|
1.一個也不能少 2.有夢就有希望 3.我的支教我的團 | 1.最後的獨龍玫瑰 2.印在臉上的花 3.迪政當到保山的距離 4.遠嫁 | | 1.百年姻緣一線牽 2.山間鈴響馬幫來 3.趕馬路上的情緣 4.遠去的馬蹄聲 5.草果驛道 6.甘做一塊鋪路石 7.輝哥的獨龍江時間 | 1.山花 2.歸來 3.奔跑 4.互聯 5.堅守 後記:歲月如梭 |
作品鑑賞
藝術特色
《怒放》的書寫對象是特異的,但敘事同樣包含了脫貧攻堅書寫的基本要素,特色產業發展、教育扶貧、醫療保障、志願者幫扶、駐村幹部助力等,在作品中都有比較充分的呈現。只是作者對這些要素的展開方式,不是用工作經驗總結式或新聞報導式,而是採用貼合客體獨特性的故事性敘說。獨龍族聚居地山高江險道阻,道路成為制約獨龍族擺脫貧困的障礙。從人馬驛道,到獨龍江公路建成,再到長達6.68公里的獨龍江公路隧道貫通,一條路的歷史正是獨龍江脫貧攻堅歷史的縮影。但作者沒有將它做工程化的處理,而是通過人與路命運故事的訴說,反映獨龍族人命運的改變和生活的重構。“闌尾炎不再是死神”篇,講了一個故事:大雪封路,家住孔當村的小男孩金學鋒患急性闌尾炎,派出所民警一路警車開道,路政交警鏟雪清障,小男孩平安到達貢山縣人民醫院,得到了及時治療。敘事中,作者有機插敘巴坡獨龍江烈士陵園中一位烈士張卜的故事。這位深受獨龍族民眾愛戴的解放軍戰士,1964年5月在執行任務途中突發急性闌尾炎並且穿孔,儘管軍地千方百計施救,甚至協調借用緬甸航線空投急救包,因為無路可走,張卜最後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作品正是在“幸”與“不幸”的強烈對比中,富有表現力地實現了它的主題意涵。不僅如此,新時代獨龍江的新路成為獨龍族人連通外面精彩世界的彩虹橋。“最後的獨龍玫瑰”篇中,1957年出生的董寸蓮,“是從獨龍江出發走得最遠的人”,她走出雲南,輾轉京津台灣,遠赴新加坡,展示獨龍族獨特的文化。作者以難掩的歡欣之情敘說人物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生行旅,讀者從中看到的不僅是物質上的脫貧致富,更可感受到董寸蓮們充盈的心靈記憶體。《怒放》將個體命運的演變置於當代獨龍族民族史的流轉中加以表現,既避免了主題創作中的同質化,有效呈現出對象的獨特性,同時又遵循了非虛構敘事的審美規律,使作品在真實性與文學性間獲得了某種藝術張力。
作品評價
《怒放》是中國扶貧文學的一個精緻樣本,具有舉重若輕、從微知著的藝術魅力;具有平中見奇,精於編織的結構布局;具有唯真求是、抱朴守拙的底線堅守。
(《文藝報》評)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徐劍,雲南省昆明市大板橋人,火箭軍政治工作部文藝創作室原主任、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文學創作一級,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宣部全國宣傳文化系統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出版有“飛彈系列”“西藏系列”等文學作品六百萬字。
李玉梅,筆名一半,中國作協會員,東營市作協副主席。作品散見於《中國作家》《山東文學》《時代文學》《延河》,已出版長篇報告文學《雲門向南》《怒放》《國碑》《生命交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