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叢書·國中化學怎樣學

《國中化學怎樣學(第3版)》在每一章節後配有習題,這些習題的取材上著意考慮它的典型性、代表性和新穎性,不僅關注了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同時,也關注了自主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要求,收集了近年各地中考中體現研究性學習要求的相關試題,這也大大豐富了《國中化學怎樣學(第3版)》知識層面的內容,為同學們提供了大容量、高質量的信息。

基本介紹

  • 書名:怎樣學叢書•國中化學怎樣學
  •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頁數:315頁
  • 開本:16
  • 品牌: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作者:顧建辛 周珊新
  • 出版日期:2009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3940078, 978754394007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國中化學怎樣學(第3版)》國中階段全程陪伴,讓方法成就優秀。怎樣學——掌握可靠有效的方法,這樣學——獲得事半功倍的收效,一書陪伴國中化學學習全過程,保駕學得好、考得好、升學好。

作者簡介

顧建辛,任教於浙江大學附屬中學。浙江省化學特級教師,杭州市首批教授級高級教師,教育碩士導師,中國化學會會員,浙江省化學會理事,浙江省地方課程教材審定委員。從事高中化學教學25年,出版《怎樣提高高中化學綜合能力》、《專題兵法——物質結構與元素周期律》、《高考兵法——理科綜合》、《高中化學雙基要點精析》、《國中化學怎樣學》、《“3+X綜合”高考複習教程》、《高中化學競賽教程》、《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導》《初高中銜接教材》等數百萬字的著作;在國家級及省市級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十篇,長期從事教育科學研究,有多項教科研成果榮獲省、市基礎教育政府獎。
周珊新,杭州市第七中學高級教師,杭州市化學教研大組成員。多年從事中學化學教學工作,曾先後被評為杭州市教壇新秀、杭州市“輕負擔、重質量”百名教師,浙江省“春蠶獎”獲得者。課堂上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和學生潛能的發掘,深受學生的歡迎。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先後有多篇教學論文發表,並與他人合作編寫了多本教學參考書籍。

媒體推薦

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 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一、怎樣利用比較法區別物質的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二、怎樣區別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三、怎樣理解“物質的性質”與“物質的變化”之間的區別與聯繫 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 四、怎樣對實驗現象進行合理分析 五、怎樣準確觀察並描述實驗現象 課題3 走進化學實驗室 六、怎樣正確掌握實驗的基本操作 第一單元測試題 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課題1 空氣 一、怎樣計算空氣的組成 二、怎樣通過實驗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三、怎樣減少空氣污染 課題2 氧氣 四、怎樣觀察“物質燃燒”實驗的特徵現象 五、怎樣區別燃燒中的“發光”與“火焰”、“霧”與“煙” 六、怎樣區別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 課題3 製取氧氣 七、怎樣分析實驗室製取氧氣的有關問題 八、怎樣理解催化劑的催化作用 第二單元測試題 第三單元 自然界的水 課題1 水的組成 一、怎樣通過水的分解反應理解化學反應的實質 二、怎樣區分純淨物和混合物 三、怎樣通過看圖解答有關化學題 課題2 分子和原子 四、怎樣運用分子的觀點區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五、怎樣運用分子的觀點區別混合物與純淨物 六、怎樣理解原子與分子的關係 課題3 水的淨化 七、怎樣理解水淨化的各種方法 八、怎樣提高過濾實驗的成功率 課題4 愛護水資源 九、怎樣理解造成水污染的各種原因 十、怎樣解答水電解的綜合性試題拓展性課題最輕的氣體 十一、怎樣認識氫氣的可燃性 第三單元測試題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課題1 原子的構成 一、怎樣正確認識原子 二、怎樣理解原子結構中3種微粒問的關係 三、怎樣理解原子是物質進行化學變化的最小微粒 四、怎樣運用原子、分子等概念解釋某些現象 五、怎樣計算相對原子質量(原子量) …… 第五單元 化學方程式 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第七單元 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單元 金屬和金屬材料 第九單元 溶液 第十單元 酸和鹼 第十一單元 鹽 化肥 第十二單元 化學與生活 第十三單元 化學計算問題的討論 第十四單元 國中化學實驗問題分析 參考答案

圖書目錄

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
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一、怎樣利用比較法區別物質的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二、怎樣區別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三、怎樣理解“物質的性質”與“物質的變化”之間的區別與聯繫
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
四、怎樣對實驗現象進行合理分析
五、怎樣準確觀察並描述實驗現象
課題3 走進化學實驗室
六、怎樣正確掌握實驗的基本操作
第一單元測試題

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課題1 空氣
一、怎樣計算空氣的組成
二、怎樣通過實驗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三、怎樣減少空氣污染
課題2 氧氣
四、怎樣觀察“物質燃燒”實驗的特徵現象
五、怎樣區別燃燒中的“發光”與“火焰”、“霧”與“煙”
六、怎樣區別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
課題3 製取氧氣
七、怎樣分析實驗室製取氧氣的有關問題
八、怎樣理解催化劑的催化作用
第二單元測試題

第三單元 自然界的水
課題1 水的組成
一、怎樣通過水的分解反應理解化學反應的實質
二、怎樣區分純淨物和混合物
三、怎樣通過看圖解答有關化學題
課題2 分子和原子
四、怎樣運用分子的觀點區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五、怎樣運用分子的觀點區別混合物與純淨物
六、怎樣理解原子與分子的關係
課題3 水的淨化
七、怎樣理解水淨化的各種方法
八、怎樣提高過濾實驗的成功率
課題4 愛護水資源
九、怎樣理解造成水污染的各種原因
十、怎樣解答水電解的綜合性試題拓展性課題最輕的氣體
十一、怎樣認識氫氣的可燃性
第三單元測試題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課題1 原子的構成
一、怎樣正確認識原子
二、怎樣理解原子結構中3種微粒問的關係
三、怎樣理解原子是物質進行化學變化的最小微粒
四、怎樣運用原子、分子等概念解釋某些現象
五、怎樣計算相對原子質量(原子量)
六、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結構的關係
課題2 元素
七、怎樣正確理解元素的概念
八、怎樣運用比較法理解物質、元素、分子、原子等概念的區別及聯繫
九、怎樣理解元素符號的含義
十、怎樣利用比較法掌握單質與化合物的區別及聯繫
十一、怎樣進行元素的簡單分類
十二、怎樣根據元素周期表確定元素的性質
課題3 離子
十三、怎樣正確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
十四、怎樣根據原子結構示意圖判斷元素的性質
十五、怎樣根據原子結構示意圖確定微粒類型
十六、怎樣理解原子與離子的關係
課題4 化學式與化合價
十七、怎樣正確理解化學式所表達的意義
十八、怎樣進行化學式的式量計算
十九、怎樣運用逆推法確定化學式
二十、怎樣運用歸一法確定元素質量分數
二十一、怎樣根據物質的組成推斷化學式
二十二、怎樣運用代數表達式表示化合價
二十三、怎樣理解化學式是確定化合價的先決條件
二十四、怎樣利用化合價確定分子式
第四單元測試題

第五單元 化學方程式
課題1 質量守恆定律
一、怎樣正確理解質量守恆定律
二、怎樣通過對數據的分析理解質量守恆定律
三、怎樣運用質量守恆定律的兩個不同層面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課題2 化學方程式
四、怎樣正確理解化學方程式所表達的意義
五、怎樣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
六、怎樣運用最低公倍數法配平化學方程式
七、怎樣運用奇數配偶法配平化學方程式
八、怎樣利用信息加工原理書寫化學方程式
課題3 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九、怎樣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
十、怎樣進行有關雜質問題的計算
十一、怎樣進行有關過量問題的計算
十二、怎樣進行多步反應問題的計算
十三、怎樣利用化學方程式確定化學式
第五單元測試題

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課題1 金剛石、石墨和C印
一、怎樣正確理解石墨與金剛石的結構差別
拓展性課題有關單質碳的性質討論
二、怎樣掌握單質碳的化學性質
三、怎樣運用類比的方法解答有關碳的性質的實驗綜合題
四、怎樣利用差量法解答有關碳的綜合計算題
課題2 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
五、怎樣比較氣體發生裝置和正確操作順序
六、怎樣理解實驗室制二氧化碳最適宜的方法
課題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七、怎樣運用比較法學習CO和C02的性質
八、怎樣分析CO和CO2等混合氣體的綜合實驗問題
第六單元測試題
第七單元 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單元 金屬和金屬材料
第九單元 溶液
第十單元 酸和鹼
第十一單元 鹽 化肥
第十二單元 化學與生活
第十三單元 化學計算問題的討論
第十四單元 國中化學實驗問題分析
參考答案

序言

十年前,我們向國中同學奉獻了《國中化學怎樣學》一書,至今它已再版並重印十餘次,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深受廣大同學和教師的歡迎。究其原因,可能得歸功於《國中化學怎樣學》編寫的初衷:必須以面對面的方式與同學研討學習方法,關注學法上的指導,以及知識的分類和歸納、綜合和比較,必須將解題思路、解題技巧與各章節知識內容充分組合,融思路、規律及方法探究為一體,必須注重解題思路的整理和提煉,力求同學們深刻而透徹地把握知識結構,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習效率。
根據當前國中化學教育的改革和教學內容的調整,我們對該書又作了第3次修訂,再次修訂後的《國中化學怎樣學》,以教育部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參照了人教版及各種地方教材,包括各地自行編寫的自然學科教材,在編排體系上力圖做到知識積累與能力提高相統一,基礎知識學習與基本技能提高相統一,課堂學習與自主學習相統一,即考慮了循序漸進原則,又充分體現了源於教材、基於教材,思維訓練又高於教材的基本思路,對疑難問題的分析、思考能力及綜合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作了合理的延伸;同時針對同學們學習中的難點、疑點等,從“怎樣”理解的角度作了具體而又深入淺出的分析。因而,該書也為我們的教師更好地組織教學,以達到變知識為能力,變學習過程為發展智慧型的過程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