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尼卡

念尼卡

念尼卡,即阿訇對著新人念誦《古蘭經》中關於尼卡的經文,由阿訇用阿拉伯語誦念證婚詞、祈禱、祝賀詞等。尼卡,Nikah,一詞最初源於阿拉伯語,漢語中大概可譯為“結婚”。念尼卡是伊斯蘭教規定的一種結婚儀式,通過宗教人士“念尼卡”承認男女雙方婚姻關係,是一種穆斯林宗教習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念尼卡
  • 意義:宗教結婚儀式
基本解釋,含義,參加人員,前提條件,儀式地點,念詞內容,合法結合,非法念尼卡,婚禮習俗,

基本解釋

含義

從儀式的總體結構來看,維吾爾族的結婚儀式由兩個部分構成:其一是“尼卡”階段,也就是我們在本文探討的重點;其二,是為接待客人而舉行的宴會儀式。“尼卡”(Nikah)一詞最初源於阿拉伯語,漢語中大概可譯為“結婚”。不過,就“尼卡”一詞在伊斯蘭文化語境中所表達的意義以及它在民間生活中的實用方式來講,這裡所說的“尼卡”又跟我們在漢語中所指的“結婚”不同。在信仰伊斯蘭教的人們的生活中,“尼卡”是指通過伊斯蘭教的相關教法教規和宗教程式來證明併合法化雙方的婚姻關係,從而達到將兩人的婚姻關係從宗教層面獲得安拉和民間認可的目的。因此,尼卡儀式是維吾爾族婚禮儀式的核心部分。

參加人員

參加尼卡儀式的人有新娘、伴娘、父母、親朋好友、新郎、其父母和親朋好友,以及念尼卡的阿訇、有威望的長者等。按照傳統習俗,尼卡儀式一般由阿訇(“阿訇”是在清真寺中帶頭作禮拜和組織各種宗教儀式活動,具最高威望並能說會道的宗教專職人士)來主持。

前提條件

念尼卡儀式的具體過程如下:首先,結婚之日,阿訇、新郎和新娘各要做大淨一儀式化了的沐浴。做大淨與平時的淋浴有本質的區別。在伊斯蘭教中,大淨是所有的穆斯林在作禮拜、朝聖、懺悔、婚禮、葬禮等重要宗教活動之前必備的條件,是按照伊斯蘭教的教規和程式來完成的儀式性淋浴(ceremonial washing),一種潔淨自體的儀式性行為。
儀式性淋浴之所以必要,是因為按照伊斯蘭教的定義來說,身體的“污”來自生理方面或身體的自然過程,如排便、性交和死亡等。所以所有人都同樣受這些污染源的侵蝕,而要從那些污染源中得到淨化,只能依靠某些經常性的、反覆的、個人和不公開的行為。儀式性淋浴的大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種。雖然人類學家巴斯關於伊斯蘭教儀式性淋浴的解釋無法完全用於解釋伊斯蘭教關於“污”的觀念體系,但是,就儀式而言,他的表述有一定的說服力。大淨程式結束後,他們都穿各自最乾淨的衣服準備參加尼卡儀式。阿訇也得穿特殊的聖服。儀式性淋浴的目的在於使參與儀式的人物在肉體上(生理上或物質上)得到潔淨,完全擺脫骯髒,並進入儀式的神聖情景與領域中。這樣,儀式性淋浴很自然就成為婚禮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按教規,在正常情況下,世俗世界中的任何東西都不允許原封不動地進入神聖的情景與領域中。因此,舉行典禮儀式時一切日常的世俗事務都必須停止。遵守這些規定的個人使自己神聖化,也因此替自己做好了進入神聖世界或情景中的準備。

儀式地點

尼卡儀式通常在新娘家舉行。尼卡儀式正式開始之前,在念尼卡時,新郎和新娘忌在同一房間裡,往往被要求相互分離,坐在相互隔離的相鄰房間裡。因為,從尼卡儀式的運作邏輯來考慮,包括時間和空間在內的所有儀式構成要素都具有不可抗拒的神聖性。按照伊斯蘭教的規則,新郎和新娘在舉行尼卡儀式之前決不允許在大眾面前,即在這一神聖時空中公開碰面。但是,他們之間的距離必須足以聽得清阿訇的誦經聲。所以,以上的隔離做法完全符合尼卡儀式的內在邏輯和神聖規則。此外,就其性質而言,尼卡儀式是一種通過儀式。所以在儀式過程中,為了達到使男女兩人以富有象徵意義的神聖儀式手段相結合的目的,男女必須暫時相分離。而阿訇念誦《古蘭經》中的尼卡經並宣布兩人關係的合法性後,男女才被允許公開相見。這樣,儀式的規則對儀式空間的分配及其功能要有明確的規定。這在很大程度上構成儀式的空間邏輯。總的來說,整個儀式過程按照其自身的一整套運作邏輯來進行並達到預期的效果。阿訇一般跟新郎坐在同一房間,這時新娘絕不允許露面。按照儀式的規則,阿訇一般坐在房子的最高處或最上側,而新郎面對著阿訇坐在房子的中心。這時參與儀式的父母和朋友都圍繞他們站在周邊。值得一提的是,阿訇在儀式空間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人們對宗教神聖性的高度敬畏。因為,這一儀式的總體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是以阿訇通過自己的宗教知識和神聖想像創造出的神聖氣氛來實現的。因此,人們在儀式過程中始終對阿訇的言行保持極為敬畏的心理狀態。一切準備好後,阿訇對著新人念誦《古蘭經》中關於尼卡的經文。在民間,這一般稱之為“念尼卡”。

念詞內容

所謂“念尼卡”,就是由阿訇用阿拉伯語誦念證婚詞、祈禱、祝賀詞等。證婚詞的漢語內容是:——《古蘭經》說:你們當敬畏你們的真主安拉,他從一個人創造了你們,把那個人的配偶造成與他同類的,並且從他們倆創造許多男人和女人。”伊斯蘭教是人世的、鼓勵人們追求兩世(今生、後世)幸福的宗教,在對穆斯林的要求中,包括了結婚成家,反對禁慾和出家等。婚姻是至高的安拉的命令,聖人穆罕默德的聖行,伊斯蘭曆史上眾學者的決議,是男女雙方喜悅的事情。今天,你們舉行婚禮,並且具備了兩個當事人的證婚人和法定的聘禮,你們願意結為夫妻嗎?
禱告和祝賀詞的內容是:
——安拉啊!求您讓這個吉慶的結合成為兩世幸福的階梯和夫妻互助的起點。安拉啊!求您讓他們倆團結一心,正如阿伊莎(穆罕默德聖人之妻子)和使者穆聖團結一心一樣。

合法結合

既然婚姻是真主的命令,穆罕默德的聖行以及兩世幸福的起點,那神聖、莊嚴和鄭重是不言而喻的了。基於此,維吾爾族同世界上其他穆斯林一樣,重視“念尼卡”和婚姻的“作證人”是在情理之中的。其後,一對新人要在房中面對阿訇而坐,回答阿訇提出的有關基本宗教信仰的問題——清真言、作證言。
念完尼卡經,就讓坐在新郎和新娘旁邊的朋友們立即給這對新人吃先前準備好的、泡在鹽水裡的饢塊。維吾爾人至今把鹽視為聖物,加以崇拜,表示敬畏,求其護佑。這不僅是因為它在生活中不可缺少,更重要的是他們深信鹽具有一種超自然的、與人們的命運息息相關的神力。維吾爾人發誓時也常說“以鹽為證”等等。維吾爾人生活中許多習俗禁忌都與此信仰有關。H1維吾爾人認為鹽和饢是人生的第一需要,在人們的生活中離不開鹽,無鹽的飯菜無滋無味。而饢易貯藏,便於攜帶,也是維吾爾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將這兩種東西放在一起食用,預示著新郎與新娘如鹽和饢一樣,永不分離,在未來的生活中,就像擁有鹽和饢一樣,永遠擁有團圓、幸福。之後,新郎和新娘就被認為是合法夫妻,其後的儀式只是為了增加喜慶的氣氛和取得更多人的認可而舉行的宴會性儀式。

非法念尼卡

念尼卡,作為穆斯林民眾結婚的一種儀式,在我國是被允許的,前提是需要男女雙方先進行結婚登記,在此基礎上,再念尼卡是不違法的。如果沒有履行婚姻登記手續,而以非法念尼卡形式結婚,則屬於違法行為。
依據我國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禁止利用宗教干涉婚姻。為此,將加強對婚姻領域輕微違法人員的教育。對出於樸素宗教感情或因法制觀念淡薄、不熟悉、不了解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而為子女包辦婚姻,或違法行為情節輕微、社會危害程度小,尚不構成行政處罰和犯罪的,以教育、批評方式為主。同時加大對婚姻領域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力度。對於宗教教職人員給未領結婚證者以念“尼卡”或其他宗教儀式“結婚”的;未依法辦理婚姻登記手續而通過念“尼卡”等宗教儀式“結婚”,或以“塔拉克”方式“離婚”的;非宗教教職人員給他人念“尼卡”或其他宗教儀式“結婚”,擾亂社會秩序、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根據《婚姻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宗教事務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規定,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根據《刑法》等法律法規和自治區有關政策規定,對有配偶的人通過念“尼卡”或其他宗教形式與他人“結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以念“尼卡”和其他宗教儀式“結婚”,情節嚴重的,按重婚罪處罰;明知是不滿14周歲的幼女,而念“尼卡”證婚致使幼女被姦淫的,或者利用宗教誘騙、脅迫不滿14周歲的幼女與他人發生性行為的,以強姦罪共犯定罪處罰;對多次通過念“尼卡”或其他宗教形式,為不符合結婚條件者主持證婚儀式,情節惡劣、後果嚴重的,根據《刑法》有關規定,以利用迷信破壞法律實施罪追究刑事責任。

婚禮習俗

維吾爾族人的婚禮,較為隆重,充滿歡樂的氣氛。結婚的前一天,新郎和新娘各自在家與自己的親朋好友歡樂歌舞,進行祝賀。
結婚這天早晨要舉行一種“尼卡”的宗教儀式。新疆由於地區不同,而舉行的時間、方式也不同。南疆有些地區的“尼卡”是在婚禮的前一天舉行,而北疆的有些地區則是在當天舉行。這種儀式在女家舉行,除了新娘、新郎、伴娘、伴郎及新娘新郎的父母和親屬之外,一般不邀請其他的客人參見,所以一般的客人也看不到這種場面。
為舉行“尼卡”儀式,女方家要進行各種準備,除將屋子院內打掃乾淨外,還要準備饢、饊子、水果、糕點登各種食品,對親家的人和親屬進行招待。
“尼卡”游阿訇主持,儀式開始後,男女兩廂站定。新娘這時要放聲大哭,和自己的母親苦別,表示了姑娘對母親及家人的深厚情感。“尼卡”雖然是一種嚴肅的禮俗,卻也很有趣。這天要準備一小碗鹽水,並要泡兩塊小饢。據說過去有個叫依布拉欣的聖人,為人們找到了維持生命的鹽。有了鹽,人類才得以生存,所以維吾爾族人把鹽視為一種珍品,倍加愛惜。兒饢又是維吾爾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選擇鹽和饢作為“尼卡”的一項內容,有著深刻的意義。它象徵著新生活的開始,同時比喻鹽和饢那樣永不分離,白頭到老。
接著,主持人分別問新郎和新娘,是否願意結為夫妻,是否永遠相愛而互不拋棄等。一般只問三次,特別是問到是否願意結為夫妻時,若連問三次不回答,則表示不願意。不過一般情況下,沒有不回答的。新郎在回答時乾脆而響亮,表現出對女方的熱戀和堅定。但新娘則要問到第三次時才回答,而且聲音很小,羞羞答答,其他人幾乎聽不到,只有站在她身邊的伴娘才能聽到,所以大家都由伴娘再大聲地向大家宣告:“願意”。這時,人們都會高興地笑起來。新娘不願意馬上回答,並不是在猶豫,而是有意在逗逗小伙子,當然也有不好意思和怕羞地緣故。
在回答完問題之後,一位姑娘端出一個精緻地托盤,上面擺著一小碗鹽水,裡面泡著有兩塊小饢。這位姑娘要站在新娘和新郎中間,新郎和新娘要當眾搶著吃下碗裡蘸滿鹽水的饢。剛剛新娘還低垂著頭,不好意思,忸忸怩怩,但在搶碗裡的饢時,境況卻大不相同,她勇敢而果斷,動作敏捷而迅速。據說,誰先搶到饢,則表示誰最忠於愛情。所以在搶饢時,男女各不示弱,表示他們從此鄉親相愛,攜手踏上新生活征途的決心。
“尼卡”結束後,男方回家籌備婚禮,下午要組織人馬到女方家來娶新娘,隆重而又熱鬧的婚禮將在男方家舉行。
下午新郎要穿上結婚的禮服,打扮得漂漂亮亮,新娘也打扮得如花似玉,頭蒙面紗在家等候迎親隊伍的到來。新郎由親友們簇擁著向新娘家進發,路途近的可步行,路途遠的可乘車或騎馬。一路上新郎和小伙子們高唱歡樂歌曲,奏起各種民族樂器,興高采烈地來到新娘家,當娘的女友們得知迎親的隊伍來到時,立即把大門堵上,索要禮品才允許迎親的人進門。新郎和迎親的人進屋後,新娘早已蒙著面紗等侯在那裡,這時新娘的女友要招待迎親來的賓客,並要給每位賓客贈手帕等禮物。
當新娘離家出門時,要和家人分別,並流下喜悅激動的淚水。這時女方的歌手模仿新娘母親的口氣唱起告別歌。歌詞大意是請多多關照我的女兒,願青年夫妻和睦相處等。唱完歌之後,同新郎來迎親的小伙子便打起手鼓,彈起獨塔爾和小提琴等樂器,唱著喜歌走在前面,新郎和新娘分乘彩車隨在後面。
按著傳統習俗,沿途的鄉親可以在半路上“攔駕”。這時新郎要向大家施禮,給孩子們散發喜糖。大人們就地翩翩起舞,表示慶賀。
迎親的隊伍來到男方家之後,親友賓客要來看新娘。在揭新娘面紗時,要唱揭面紗的歌。喜歌沒有固定的曲調和歌詞,要即興編唱,觸景生情,出口成章。一般選擇唱喜歌的人都是經過挑選的,歌詞的大意是讚美新娘的美麗、賢惠和祝福新生活。歌詞幽默談諧引人人勝,逗人發笑。
唱完喜歌之後,便請客人入席吃喜宴。在吃喜宴之前,先是請客人喝茶、吃喜糖、吃乾果和點心,之後是饢、手抓羊肉和抓飯。
在客人們飽餐之後,又開始唱歌跳舞。有的地方跳傳統的維吾爾民間舞蹈,大家相互邀請,個個起舞。現代城市的維吾爾族大都舉行交際舞會,以示慶賀。維吾爾族的婚禮舉行方式,由於地區的不同,舉行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城市和農村也不一樣,有的地方還保留新娘進屋要跳火盆,或由舅舅抱著新娘上車等習俗,但城市裡的這些婚俗已簡化,增添了符合時代精神的新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