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春情

《念奴嬌·春情》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創作的一首詞。此詞為春閨獨處懷人之作,上片由春閒引發對遠人的思念,下片通過抒寫春寒之日的淒清,反映作者百無聊賴的心情。這首詞敘事條理清晰,層次井然,全篇融情入景,渾然天成,是一首別具一格的閨怨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念奴嬌·春情
  • 作品別名:念奴嬌·春恨、念奴嬌·春日閨情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漱玉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李清照
  • 詞牌:念奴嬌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念奴嬌·春情
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閒滋味。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闌乾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遊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雙調一百字,前後闋各四仄韻。
⑵重門:多層的門。
⑶寒食:古代在清明節前兩天的節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稱寒食。
⑷險韻詩:以生僻而又難押之字為韻腳的詩。人覺其險峻而又能化艱僻為平妥,並無湊韻之弊。
⑸扶頭酒:易醉之酒。
⑹征鴻:遠飛的大雁
⑺玉闌乾:欄桿的美稱。慵:懶。
⑻煙斂:煙收、煙散的意思。煙,這裡指像煙一樣瀰漫在空中的雲氣。
⑼晴未:天氣晴了沒有?未,同否,表示詢問。

白話譯文

蕭條冷落的庭院,吹來了斜風細雨,一層層的院門緊緊關閉。春天的嬌花即將開放,嫩柳也漸漸染綠。寒食節即將臨近,又到了令人煩惱的時日,推敲險奇的韻律寫成詩篇,從沉醉的酒意中清醒,還是閒散無聊的情緒,別有一番閒愁在心頭。遠飛的大雁盡行飛過,可心中的千言萬語卻難以托寄。
連日來樓上春寒泠冽,簾幕垂得低低。玉欄桿我也懶得憑倚。錦被清冷,香火已消,我從短夢中醒來。這情景,使本來已經愁緒萬千的我不能安臥。清晨的新露涓涓,新發出的桐葉一片湛綠,不知增添了多少遊春的意緒。太陽已高,晨煙初放,再看看今天是不是又一個放晴的好天氣。

創作背景

此詞為春閨獨處懷人之作,是詞人早期作品。政和六年(1116),清照三十三歲。這年三月初四,夫婿趙明誠遊覽距青州約一百七十里的名剎靈嚴寺。夫君離她而去,深閨寂寞,她卻無可奈何。斷腸心事難以寄託,於是在滿懷思念之時創作了這首《念奴嬌》。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懷人之作。它敘寫了寒食節時對丈夫的懷念。開頭三句寫環境氣候,景色蕭條。柳、花而用“寵”、“嬌”修飾,隱有妒春之意。接著寫作詩填詞醉酒,但閒愁卻無法排解,已有萬般怨尤。一句“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道出詞人閒愁的原因:自己思念遠行的丈夫,“萬千心事”卻無法捎寄。下闋開頭三句,寫出詞人懶倚欄桿的愁悶情志,又寫出她獨宿春閨的種種感覺。“不許愁人不起”,寫出作者已失去支撐生活的樂趣。“清露”兩句轉寫新春的可愛,因之產生遊春心思。結尾兩句最為佳妙:天已放晴,卻擔心是否真晴,那種心有餘悸的感覺,表現得極為淒迷。
“蕭條庭院”句寫詞人所處的環境,給人以寂寞幽深之感。庭院深深,寂寥無人,令人傷感;兼以細雨斜風,則景象之蕭條,心境之悽苦,更覺愴然。一句“重門須閉”,寫詞人要把門兒關上,實際上她是想關閉心靈的窗戶。
“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這兩句由斜風細雨,而想到寵柳嬌花,既傾注了對美好事物的關心,也透露出惆悵自憐的感慨。“蕭條庭院”句遣辭造句上,也顯示了詞人獨創的才能。“寵柳嬌花”是以和易安名句“綠肥紅瘦”相比美,以其字少而意深,事熟而句生,足見錘鍊功夫。其中可以引申出這么一些意思:春近寒食時節,垂柳繁花,猶得天寵,人來柳陰花下留連玩賞,花與柳便也如寵兒嬌女,成為備受人們愛憐的角色。其中又以人之寵愛為主體奈何臨近寒食清明這種多雨季節,游賞不成,只好深閉重門,而花受風雨摧殘,也“惱人”之列。
“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閒滋味”,由天氣、花柳,漸次寫到人物。風雨之夕,詞人飲酒賦詩,藉以排遣愁緒,然而詩成酒醒之後,無端愁緒重又襲上心頭,“別是閒滋味”。一“閒”字,將傷春念遠情懷,暗暗逗出,耐人尋味。“征鴻過盡”句點上片主旨,是虛寫,實際上是用鴻雁傳書的典故,暗寓趙明誠走後,詞人慾寄相思,而信使難逢。“萬千心事”,關它不住,遣它不成,寄也無方,最後還是把它深深地埋藏心底。
“樓上幾日春寒”句拓開一層,然仍承“萬千心事”意脈。連日陰霾,春寒料峭,詞人樓頭深坐,簾垂四面。“簾垂四面”,是上闋“重門須閉”的進一步發展,既關上重門,又垂下簾幕,則小樓之幽暗可知;樓中人情懷之索寞,亦不言而喻了。“玉闌乾慵倚”,刻畫詞人無聊意緒,而隱隱離情亦其中。征鴻過盡,音信無憑,縱使闌乾倚遍,亦復何用。闌乾慵倚,樓內寒深,枯坐更加愁悶,於是詞人唯有懨懨入睡了。可是又感羅衾不耐春寒,漸漸從夢中驚醒。心事無人可告,唯有托諸夢境;而夢鄉新到,又被寒冷喚回。其輾轉難眠之意,悽然溢於言表。“不許愁人不起”,多少無可奈何的情緒,都包含這六字之中,詞人為離情所折磨而痛苦不堪,又因明誠外出而實有此情,並非虛構。虛虛實實,感人至深。
從“清露晨流”到篇終,詞境為之一變。此前,詞清調苦,婉曲深摯;此後,清空疏朗,低徊蘊藉。“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寫晨起時庭院中景色。從“重門須閉”,“簾垂四面”,至此簾卷門開,頓然令人感到一股盎然生意。日既高,煙既收,本是大好晴天,但詞人還要“更看今日晴未”,說明春寒日久,陰晴不定,即便天已放晴,她還放心不下;暗中與前面所寫的風雨春寒相呼應,脈絡清晰。以問句作結,更有餘味不盡的意味。
全詞從上片的天陰寫到下片的天晴,從前的愁緒縈迴到後面的軒朗,條理清晰,層次井然。詞中感情的起伏和天氣的變化相諧而生,全篇融情入景,渾然天成。是一首別具一格的閨怨詞。

名家評價

宋·黃升《增修箋注草堂詩餘》:花庵詞客云:前輩常稱易安“綠肥紅瘦”為佳句。余亦謂此篇“寵柳嬌花”之語亦甚奇俊,前此未有道之者。
明·楊慎《草堂詩餘》:情景兼至,名媛中自是第一。(“被冷”二句)二語絕似六朝。······填詞雖於文為末,而非自《選》詩、樂府來,亦不能入妙。李易安詞“清露晨流,新桐初引”,乃全用《世說》語。女流有此,在男子亦秦、周之流也。
明·李攀龍《草堂詩餘雋》:心事有萬千,豈征鴻可寄?“新夢”不知夢何事?心事托之新夢,言有寄而情無方。玩之自有意味。上是心事,難以言傳,下是新夢,可以意會。
明·王世貞《弇州上人詞評》:······易安又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寵柳嬌花”,新麗之甚。
明·沈際飛《草堂詩餘正集》:真聲也。不效顰於漢魏,不學步於盛唐,應情而發,能通於人。有首尾。“寵柳嬌花”,又是易安奇句。後人竊其影,似猶驚目。
明·陸雲龍《詞菁》:苦境,亦實境。
明·徐伯齡《蟫精雋》:·······又“寵柳嬌花”之言,為詞話所賞識。晦庵朱子云:今時婦人能文,只有李易安與魏夫人。
清·毛先舒《詩辨坻》:·······李易安《春情》,“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用《世說》全句,渾妙。嘗論詞貴開拓,不欲沾滯,忽悲忽喜,乍近乍遠,所為妙耳。如遊樂詞,須微著愁思,方不痴肥。李《春情》詞本閨怨,結雲“多少遊春意”、“更看今日晴未”,忽而開拓,不但不為題束,並不為本意所苦。直如行雲,舒捲自如,人不覺耳。
清·王士禛花草蒙拾》:前輩謂史梅溪之句法,吳夢窗之字面,固是確論,尤須雕組而不失天然。如“綠肥紅瘦”、“寵柳嬌花”,人工天巧,可稱絕唱。
清·彭孫遹金粟詞話》:李易安“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皆用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詞意並工,閨情絕調。
清·沈雄古今詞話》:李易安“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又“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楊用修以其尋常語度入音律,殊為自然······易安之“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全用《世說》。若在稼軒,諸子百家,行間筆下,驅斥如意矣。
清·許昂霄《詞綜偶評》:此詞造語,固為奇俊,然未免有句無章。舊人不加評駁,殆以其婦人而恕之耶?十
清·馮伯金《詞苑萃編》:·······羨門云:“作意催花柳”天然微妙;“寵柳嬌花”未免組織矣。
清·黃蘇《蓼園詞選》:只寫心緒落寞,遇寒食更難遣耳。陡然而起,便爾深邃。至前闋雲“重門須閉”,後闋雲“不許不起”,一開一合,情各戛戛生新。起處雨,結句晴,局法渾成。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六:李易安之“綠肥紅瘦”、“寵柳嬌花”等類,造句雖工,然非大雅。
清·沈祥龍論詞隨筆》:用成語,貴渾成脫化,如出諸己······李易安“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用《世說新語》,更覺自然。稼軒能合經史子而用之,自有才力絕人處。他人不宜輕效。
清·李繼昌《左庵詞話》:作詞須用詞眼,如潘元質之“燕嬌鶯奼”,李易安之“綠肥紅瘦”、“寵柳嬌花”,夢窗之“醉雲醒月”,碧山之“挑雲研雪”,梅溪之“柳昏花暝”,竹屋之“玉嬌香怨”。
近代·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寫心緒之落寞,語淺情深。“蕭條”兩句,言風雨閉門;“寵柳”兩句,言天氣惱人,四句以景起:“險韻”兩句,言詩酒消遣;“征鴻”兩句,言心事難寄,四句以情承。換頭,寫樓高寒重,玉闌懶倚。“被冷”兩句,言懶起而不得不起。“不許”一句,頗婉妙。“清露”兩句,用《世說》,點明外界春色,抒欲圖自遣之意。末兩句宕開,語似興會,意仍傷極。蓋春意雖盛,無如人心悲傷,欲游終懶,天不晴自不能游,實則即晴亦未必果游。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約1151),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