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羅嗦

快樂的羅嗦

《快樂的羅嗦》是冷茂弘編導、楊玉生編曲的舞蹈,1959年由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文工團首演。

基本介紹

創立背景,演出介紹,風格特色,獲獎,

創立背景

1959年,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四川省歌舞演出團給首都觀眾帶來了一台精彩的民族音樂舞蹈晚會,由涼山彝族自治州文工團演出的彝族舞蹈《快樂的囉嗦》 (“囉嗦”系彝語的譯音,通譯為“羅倮”,意即“彝族”),給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是在首都舞台上第一個反映彝族人民經過民主改革,打碎了千年的奴隸枷鎖,成了掌握自己命運的主人後的自由、幸福、歡樂的舞蹈作品。
快樂的羅嗦

演出介紹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處在大西南涼山地區的土地上,還保持著殘酷、落後的奴隸制度,生產方式極為落後,有的地方還採用著最原始的刀耕火種。奴隸主掌握著奴隸的生死及一切,奴隸沒有任何的人身自由。所以,在涼山上聽不到歡笑聲,到處是低沉、痛苦的呻吟。1956年,涼山地區實行了和平民主改革,結束了千年的奴隸制度,過去的奴隸如今成了社會的主人,整個社會則從奴隸制一下子飛躍到社會主義,生產力得到了大解放,糧食產量不到幾年就比過去提高了十多倍,大量的工廠、學校辦起來了,公路修得四通八達……解放後的涼山呈現出一片繁榮興旺的景象,到處是歡歌笑語和快樂的人群。

風格特色

該舞編導冷茂弘是涼山民主改革前進入涼山的,他親身參加了涼山的民主改革運動,目睹了涼山這一翻天覆地的變化,感受到在這場社會大變動中彝族人民精神面貌的歷史性變化和彝族一代新人的成長。火熱的生活,使他產生了強烈的創作衝動。由於過去彝族人民生活的悽苦,彝族的舞蹈情調大多比較低沉,很少有表現歡樂情緒的舞蹈。冷茂弘以彝族的祭祀舞蹈“瓦子嘿”為基礎,吸收了彝族其他舞蹈中的“大字步”、“拐腿”、“盪裙”、“前擺腳”等動作,從節奏、動律、力度、速度和幅度上給予發展變化,同時還採用了民眾即興舞蹈中的甩手和腳部動作的特點,創造出《快樂的羅嗦》中上肢不停地甩手、下肢腳部連續劃圓圈的基調動作,從而創作出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涼山彝族地區實行民主改革後,表現彝族人民新的精神面貌和歡樂情緒的舞蹈形象,在發展和創造彝族新舞蹈中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快樂的羅嗦》表現了曾經是苦難深重的涼山,經過民主改革,彝族人民像展翅高飛的雄鷹一樣,翱翔在自由的天空,奔向社會主義。通過對一群彝族男女青年互換定情禮物的自由幸福的愛情生活的描寫,表達了彝族人民翻身解放後歡欣鼓舞的心情。全舞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鮮明的民族風俗特色和強烈的時代感。舞蹈動作活潑、輕快、熱情洋溢,富有青春活力,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快樂的羅嗦》在首都演出後,很快在專業和業餘舞蹈團體中得到普及,在20世紀60年代一個時期內,形成了各個藝術團體都在爭跳“羅嗦”的局面。

獲獎

《快樂的羅嗦》在1994年“中華民族20世紀舞蹈經典”評比中獲經典作品金像獎。
主題詞或關鍵字: 彝族 群舞
欄目關鍵字: 中國舞蹈
出處: 中國舞蹈名作賞析: 1949~199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