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忠魂公墓
- 地址:高邑城南花園村
建造背景,建造歷程,
建造背景
馮占海又名馮壽山,是國民黨軍隊中一位能征善戰有民族氣節的將領。—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變後,他力主抗日,曾在東北戰場上不惜一切代價,對侵華日軍進行過有力地打擊。據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東北軍黨史組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三日提供的資料,①馮占海的六十三軍系原吉林省抗日義勇軍改編而成。“九·一八”事變後,因該軍在東北積極抗日,戰功卓著,有悖於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屈膝退讓的“絕對不抵抗”政策。況且該軍又是國民黨嫡系外的所謂“雜牌”軍,所以不久就被國民黨當局凋往原察哈爾省懷來縣駐軍,企圖在該軍與馮玉祥的西北軍中製造矛盾。但是馮占海將軍在困難面前,以大局為重,根本不上蔣介石的這一圈套,於一九三四年三月由原察哈爾省的懷來縣移駐高邑。馮駐軍高邑後,其軍部設在縣城,同時在元氏、趙縣等臨近高邑的縣都有駐軍。
建造歷程
高邑一帶地處平原,肥田沃土,早澇保收,交通方便。馮占海準備長期占有這塊地盤。所以在駐軍高邑後,先在縣城東南的莊頭村建了修械所,後稱造槍局。據說每月能製造足夠裝備一個連的槍枝彈藥。此外,就是修忠魂公墓。
據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東北軍黨史組提供的材料:②
“一九三五年九月,馮占海軍長在高邑城南之花園村建立了一座陣亡將士公墓,豎立《忠魂公墓碑記》碑石於其上,同時秘密在公墓西側一丈遠的地方,埋下一個《墓志銘》碑石和一個《陣亡將士姓名碑》”。
查閱高邑舊志⑨,也有如下記載:
“忠魂公墓位縣南三里許之花園村東,陸軍第六十三軍軍長馮公壽山紀念該軍東北作戰陣亡將士之地也。墓建於民國二十四年九月①,地約三畝有餘。其中佳木蔥籠,豐碑屹立。履其地者,民族之思河山之感油然生矣!”
針對以上情況,為將這座忠魂公墓的一些情況進一步搞清楚,中共高邑縣委黨史資料徵集辦公室和縣民政部門曾派專人進行過考查。經與忠魂公墓第二代守墓人年邁八旬的郭三成老漢座談,以及花園村郭盛志等知情民眾提供的情況,證實了原忠魂公墓的位置就在現在花園村南口外,鄉政府的東北方向,花園鄉通往縣城柏油公路東,郭三成老漢門前的耕地里。
公墓原四周建有圍牆,大門朝南開。門口有兩個用水泥築的門垛,左書“忠魂公墓”,右書“烈士佳城”。進院後首先看見有東西並排的三個大墓,其後有小墓幾十個,院中遍植花草翠柏,曾是附近村莊孩子們的樂游之地。忠魂公墓中共有石碑三塊,地面上豎的一塊較為高大,名為《忠魂公墓碑記》,記載了修建公墓的目的、墓地的面積及守墓人的姓名等。碑記中還記有墓內耕地準許守墓人自耕自吃等。此外還有兩塊石碑,一塊是《墓志銘》,另一塊是《陣亡將士姓名碑》。這兩塊石碑都秘密地埋藏在公墓院內西側約一丈遠的地下。這些情況與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東北軍黨史組提供的資料完全一致。
因為這座忠魂公墓是“陸軍第六十三軍軍長馮公壽山紀念東北軍作戰陣亡將士之地”,所以公墓中地面上大小墓邱均為空墓。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後,該公墓屢遭破壞,到一九四五年九月高邑縣城解放時已破爛不堪,地面上豎的那塊《忠魂公墓碑記》石碑以及大小墓邱早就不見了。農業合作化以來,原墓地周圍的土地,一直是花園人民公社花園大隊第三生產隊的耕地,早已看不見忠魂公墓的任何痕跡。一九七七年秋,該公社土地劃方後,生產隊在平整土地時,公墓中秘密埋藏的兩塊石碑才被挖去,現已散失在民間,查無下落。據傳,挖去的兩塊石碑其中的《陣亡將土姓名碑》有人見過,上面蓋有一塊紅石板,碑高約四尺,寬二尺,半尺厚,碑的正面刻有“陣亡將士之靈”六個大字,背面刻有烈土的名單。每個人名都記有籍貫。那塊《幕志銘》石碑什麼樣子,至今仍無從查考。
馮占海將軍對修建這座公幕頗費心神,據說對選擇墓地他有兩個想法,一是要儘量距縣城近,好來去方便,二是要有風水,好占吉詳之地。所以在選擇這塊墓地時,馮占海將軍經過親自請風水先生看了風水後才確定的。一九三五年秋公墓開工修建時,馮占海將軍還親自到工地為公墓破土,後又經常到工地視察工程進展情況。公幕建成後,為能長期保存下來,馮還在花園村選擇了公墓附近的忠厚農民郭老振為守墓人,並準許郭在百年之後讓其兒子郭三成代為守墓,待遇不變。為此,馮占海將軍與郭家交往甚重,還將郭老振的次子郭白岑收為義子。馮占海的六十三軍被改編為九十一師後,奉命調往南方,至一九三七年十月侵華日軍侵占高邑前的幾年,每逢七月十五日,馮都派員到高邑準備整豬整羊等大量祭品到忠魂公墓中進行祭奠,併到寄墓人郭老振家拜訪。
原國民黨六十三軍馮占海部駐軍商邑至今巳有五十多年了,當時整個東北的大好河山巳全部論亡。內地國民黨地方官員則無心治政,對日軍的入侵早巳談虎色變,終日大飽私囊苟且偷安,廣大農村破產農民與日俱增,社會上經濟蕭條,匪盜橫生。在這種形勢下,馮占海駐軍高邑,一方面加重了這一帶人民的負擔,但另一方面由於馮部注意整飭軍紀,同時還在社會上開展打擊匪盜禁菸查毒等項活動,舊縣誌對此的評價是⑤“駐紮高邑巳逾三載,風紀肅而號令嚴,查苻清而閭閻謐,所以福吾氏良深”。顯然,這是當時文人對馮占海將軍的吹捧。馮占海軍長駐軍高邑,曾一度穩定了當時的社會秩序也是事實。至今訪問本縣的老年人,每談及馮占海軍長及其在高邑修建的忠魂公墓時,都給予較好的評價。
注釋:①、②據中中央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東北軍黨史組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三日給徐瑞林同志的信。此信曾由河北省委書記高揚同志批轉給高邑縣委。其抄件現存縣委黨史辦。
③.見高邑舊志,文中標點是引用時加上的。
④.即公曆一九三五年。
⑤.見一九四一年刊印的《高邑縣誌續編》第五十四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