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救國軍

忠義救國軍

忠義救國軍為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統局領導的特務游擊武裝。 1937年8月13日淞滬抗戰爆發後,為了加強組織領導廣大民眾支持抗戰,蔣介石於9月4日電令成立“蘇浙行動委員會”於上海。委員是戴笠宋子文張治中吳鐵城俞鴻鈞杜月笙楊虎、錢永銘、劉志陸、貝祖詒吉章簡蔡勁軍俞作柏。戴笠、杜月笙、劉志陸三人為常務委員,書記長戴笠。

1938年3月13日,戴笠接奉蔣介石電令:“收容整編流散浦東及京滬滬杭沿線之國軍,期以加強敵後游擊”,即派阮清源、鮑步超等潛赴日占區,會合堅持江南敵後的幹部及武裝積極收容擴編。為了擴大社會影響,使在陷區民眾特別是農村及幫會中,以“忠心義勇救國救民”作號召。戴笠呈請蔣介石於1938年5月批准,將別動隊改名為“蘇浙行動委員會忠義救國軍”,總指揮戴笠兼任。日降在即,戴笠親令麾下“忠義救國軍”,開赴京滬、京杭鐵路沿線,接手長江下游的淪陷區。戴笠死後不出一月,軍統局最龐大的單位“忠義救國軍”整編成了交警總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忠義救國軍
  • 成立時間:1938年5月
  • 總指揮:戴笠
  • 領導機關:蘇浙行動委員會
前身,作戰,擴大,結局,

前身

1937年8月13日淞滬抗戰爆發後,為了加強組織領導廣大民眾支持作戰,蔣介石於9月4日電令成立“蘇浙行動委員會”於上海。委員是杜月笙、楊虎、錢永銘、劉志陸、張嘯林、貝祖詒、張治中、戴笠、宋子文、吳鐵城、俞鴻鈞、吉章簡、蔡勁軍、俞作柏。杜月笙、戴笠、劉志陸三人為常務委員,書記長戴笠。
9月7日,南京又發來蔣委員長電,限令戴笠和杜月笙“在一個月內,組建萬人的別動隊游擊武裝,配合正規軍對日作戰,在敵前敵後襲擾牽制日軍,肅清奸諜”。
戴笠久久有心掌控軍統直轄武裝,而杜月笙也願意發動上海工人、幫會擴充勢力。在抗日的宣傳下,經國民黨蘇浙行委發動,眾多工人、學生、教員、失業失學青年踴躍參加別動隊抗日。愛國人士章乃器等人也介紹不少進步店員、大中專學生加入該部。而共產黨人張執一、余紀一等人也打入“別動隊”。
戴笠除選派軍統骨幹掌握別動隊要職外,電黃埔軍校畢業生調查處輸送尉級、校級軍官,要南京中央警官學校選拔有高中以上文化受過警官正科訓練學員來滬,分別安排任大隊(相當於步兵營)、中隊(連)軍事、政工幹部。又向在浦東作戰的第八集團軍總司令張發奎商調輸送一批軍士來別動隊任班長副班長。這樣,國民黨“蘇浙行動委員會別動隊”迅速建成,當時有1.08萬多人。總指揮是劉志陸。此人曾任桂軍軍長、集團軍司令,幾次反蔣,投附過陳炯明、吳佩孚、張宗昌。張宗昌失敗後歸附國民政府,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路軍總指揮,後改任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劉早年加入會黨,與杜月笙同為“悟”字輩。
因應淞滬戰爭形勢,剛剛組建訓練不足的別動隊迅速上火線。在滬西、南市、浦東、蘇州河兩岸及京滬、滬杭兩鐵路沿線,維護交通,掩護主力國軍作戰與轉移;運用游擊戰術對日軍突襲、狙殺、偵察、破壞;救助難胞,作出了貢獻。隨著戰場情勢的逆轉,別動隊在蘇州河、南市、奉賢和上海縣,亦加入與日軍正面戰鬥,傷亡加重。“別動隊”官兵於淞滬抗戰中陣亡者共2700餘人。

作戰

1937年11月5日,日本柳川平助中將指揮中國派遣軍三個師團金山衛登入後,國民黨軍隊全線敗退。別動隊官兵也遭分割,一部退入浦東,依託人地兩熟分散游擊;小部繳械後進入英法租界;更有眾多官兵被打散後運用社會關係各顯神通做工人、店員、商販、國小教員,混入汪偽軍警及鄉鎮公所,生存下來。爾後,當“忠義救國軍”重新回到淪陷區活動時,許多人又與之接上關係。
別動隊成建制一部及青浦、松江兩特訓班人員,近2000人,由俞作柏率領繞道撤退後方,於12月間抵達安徽省祁門縣歷口。毛森率江山特訓班及浙東一部趕來會合。這支部隊於1938年1月在歷口整編為兩個教導團,教導總團長由戴笠自兼,俞作柏為副總團長,負責實際工作。
1938年3月13日,戴笠接奉蔣介石電令:“收容整編流散浦東及京滬滬杭沿線之國軍,期以加強敵後游擊”,即派阮清源、鮑步超等潛赴日占區,會合堅持江南敵後的幹部及武裝積極收容擴編。加原有兩個教導團,戴笠手中游擊特種武裝又逾萬人。為避免與康澤所統轄的別動隊名稱重複混淆,更為了擴大社會影響,使在陷區民眾特別是農村及幫會中,以“忠心義勇救國救民”作號召。戴笠呈請蔣介石於1938年5月批准,將別動隊改名為“蘇浙行動委員會忠義救國軍”,總指揮戴笠兼任。分批開進江南敵後作戰略展開,同時進行宣傳,維繫陷區人心。
“忠救軍”總部也前進進駐浙江孝豐;後移駐安徽廣德縣王嶺。總指揮戴笠不兼後,先後由俞作柏、周偉龍及阮清源接任總指揮,石樹勛擔任參謀長。

擴大

太平洋戰爭爆發,中美正式結成軍事同盟。戴笠報請蔣介石批准後,擴大和強化江南敵後的“忠義救國軍”。他調代理總指揮阮清源少將去將官班受訓,邀馬志超中將出任“忠救軍”總指揮,派郭履州少將出任參謀長。又加派王春暉少將為副總指揮。
馬志超於1943年10月9日抵達王嶺,決定首先整編擴充隊伍。當時長江三角洲有不少地方抗日隊伍及江湖草莽英雄,把他們的武裝收編。如張熙明本是上海女工,“八一三”後拉起隊伍打日軍;黃八妹原是金山縣扶王埭人,早先販私鹽走江湖,能雙手開槍,全面抗戰爆發後,她拉起一幫弟兄樹起抗日大旗。與此同時,加強官兵戰技教練及政訓。輪流抽調各部員兵接受美、中教官特種訓練、爆破、擒拿、情報、電訊等技術。對所收編的地方游雜派去副指揮或參謀長,建立政訓室,以緊控該部。軍統干將沈之岳,被派任“忠義救國軍”淞滬指揮部政治部主任。通過政訓,給官兵灌輸反共法西斯思想,效忠蔣介石,成為黨化特務部隊。
至1944年春,“忠義救國軍”共擁有3個(第二、第三、第五)縱隊,5個行動總隊、若干地方支隊、獨立大隊,官佐員兵3.1萬餘人。其骨幹大都出自中央軍校或警官學校,是經過特訓的軍統死黨。其第五縱隊司令,由軍統局東南區(駐於潛縣樂平)少將特派員兼中美合作所東南前進指揮部(駐分水縣印渚)主任毛森兼任。
1944年,忠義救國軍的活動地區在長江以南,以京滬杭金三角為重點,為蘇南、浙江敵後地區,是國民黨軍第三戰區轄地,因而,忠義救國軍也受第3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節制。馬志超在忠義救國軍部隊長會議上強調:“委座諭示:本軍任務是確保京滬杭廣大面;偵察監視日軍動向,收集情報;相機策反汪偽軍;以迎接盟軍沿海登入反攻。應嚴密注意新四軍的活動,務堅決阻抗共產黨武裝進入京滬杭地區。”

結局

在抗日戰爭中,戴笠積極擴充軍統直轄武裝,有忠義救國軍、軍委會別動軍、交通巡察部隊、美中合作編練的教導營以及投效戴老闆的汪偽上海稅警總團,形成龐大的軍事集團。
日本投降之初,全國和平建國呼聲高漲,而國民黨上層因派系矛盾,也有裁奪軍統所轄武裝的提議,如何保存多年苦心經營的精銳武裝?戴笠經與鄭介民、唐縱、毛人鳳、馬志超諸人多次密商,提出除老弱病殘復員轉業外,將精銳部分改編為“交通警察,以負責全國交通治安”。同時,成立交通警察總局,下轄京滬、平津等鐵路警務處和公路、水運、航空警務室。組建18個交警總隊(特種團)。共定編安排官佐員警共64402人。此方案於1946年1月呈報軍事委員會和國民政府,蔣介石迅予批准。交通警察總局遂於1946年3月1日正式成立,首任總局長吉章簡中將、副總局長馬志超中將、徐志道中將。自此,“忠義救國軍”的名稱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