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縣基督教忠州福音堂

忠縣基督教忠州福音堂

忠縣忠州鎮福音堂位於忠縣機神廟巷十七號。占地面積350㎡,為教堂、仁濟診所、住宅一體的綜合樓,教堂為哥德式建築風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忠縣基督教忠州福音堂
  • 位於:忠縣機神廟巷十七號
  • 占地面積:350㎡
  • 建築風格:哥德式建築風格
簡介,發展,

簡介

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英籍牧師張唔道蒞忠,租老街熊氏住宅作教堂,宣揚福音,同時創辦國小。光緒三十年(1904年)牧師嘉立德移教堂、學校入吳氏宗祠。宣統3年(1911年),牧師巴約翰來忠,改倫敦會教堂為英美會教堂。民國元年(1912年),加拿大籍牧師穆禮、儒學士龔新民、醫生韋林士聯袂來忠,專司布道、西醫、教育三項,將原教堂遷入城內箱子街(原人民路),取名忠州福音堂;將學校遷入城內橫街(原中學路),取名曙光國小;辦醫院於北門,取名仁濟醫院;設報館於金水門。民國十年(1922年)加拿大籍牧師王慕、孔來忠,永租白公祠山林作教會公墓地,在丁字街購地再建教堂。民國十四年(1924年),滬案發生,外籍傳教士離忠。民國十五年(1925年),中華基督教呈準國府,改英美會為慕道會,牧師校長、院長等職概由華籍教民充任,教會亦責其保管,並成立忠縣教區。基督教在成都設立總會,下設各地分會,忠縣教會屬全省10個之一,管轄忠縣、豐都、石柱、墊江、梁平5座禮拜堂。忠州福音堂最後一位牧師是黎耀先(長壽人)
1953年,仁濟醫院由忠縣人民政府接管,改名忠縣人民醫院,1965年社會主義改造,教會房產歸忠縣房管所經營管理,教會停止宗教活動。
1984年落實宗教政策,其大多教產以變賣方式用現金歸還教會,僅在金水門保留一處房產。1986年,經過改建忠州福音堂恢復宗教活動,1987年仁濟診所重新營業。

發展

忠州福音堂經過近二十五年的發展,現有信徒600多人,專職傳道人一人,義工傳道員一人,同工15人,每周三查經,星期日主日崇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