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唐玄宗天寶年間,上界花神率百花女使向西天赴華嚴佛會,群芳俱入供養,只有幽蘭仙史遲到二十九刻,天宮震怒,罰其謫生人世二十九載,經歷種種磨折,要貞心不改,勁節無虧,才能解脫,重歸仙界。幽蘭仙史投生於山東濟南府章邱縣的窮秀才姚俊家,母方氏,因其降生之夕父親夢見幽蘭一枝孤生空谷,因此取名夢蘭。八九歲時,姚秀才教她讀書識字,母親課之針指女工。夢蘭生性聰明,一學就會。到十二三歲,除日與父親講詩論文外,還做針指以貼補貧寒的家境。除夕之夜,姚秀才向母舅告貸被奚落了一頓,一氣之下意欲自盡,幸遇穆員外搭救。員外見他才品雙全,請他代修筆札,並教二子書史。後姚秀才因用心過度,咯血而死。方氏迫於生活無著,改嫁給衙役孫虎,夢蘭亦改姓孫。嫁後兩月,方氏便一病身亡。孫虎嫌夢蘭拖累,對她百般刁難。夢蘭孤身一人,只能虔心向佛,祈上蒼保佑。正值新科進士錢塘顧孝威暫居大名,其家人紅絲乃孫虎妹丈。顧因夫人王氏無乾,便在紅絲勸說下聘定夢蘭為妾。不料濟南知府吳良之子吳賴早已對夢蘭垂涎再三,將孫虎拘去,討要夢蘭。孫虎貪圖錢財,收下吳家二百兩財禮,又將夢蘭許與吳賴。吳家花轎來迎親,夢蘭寧為文人之妾不做俗人之妻,以剪刀自刺拒婚。吳知府誤以為夢蘭已死,於是將孫虎革職,索回定金。孫虎無奈,再次把夢蘭許與顧孝威。孝威自大名來迎娶夢蘭,孫虎撕毀婚書,意圖敲詐不成,又欲將夢蘭賣與黃金店主人。夢蘭以自縊相拒,幸遇好心人搭救成全,與孝威一起搭船還家完婚,途經揚州,夢蘭不幸染上瘟疫,沉疴莫治,虧藥師佛改裝成醫生才將其治癒,又夢到仙翁廣成子祖師授其劍術、天書以及呼雷駕雲的咒語,自此夢蘭能武知兵。一帆風順到錢塘家裡。王氏夫人視之如同姊妹,生活方才安定。後顧孝威特授南昌府大名縣縣令,到任後體恤民情,清廉正直,民得以治。又因盼子心切,在王夫人慫恿下連納吳雲仙、張巧姑、尤胖姑、周媚香四女為妾。
時交趾國王都羅可汗無端興兵犯唐。頭關守將蘇禮力斬番軍先鋒木耳古,但寡不敵眾,苦戰身亡。邊關統帥王宗保與番兵對陣,設計乘夜火攻敵營,大敗交趾兵,收復了失地。都羅可汗不甘心失敗,派人向大琉球國求援兵不成,又怒而興師,二次進兵唐境,靠其軍師蜈蚣道人的妖術,連敗唐兵數陣,王宗保退入關中死守,連夜上表告急。玄宗當即在午門掛出黃榜,徵召能人奇士以破妖法。夢蘭將夢中得授劍術和天書的事告訴顧孝威,隨同孝威進京揭榜應徵。玄宗在殿上試看了夢蘭的神技,龍顏大悅,當下以汾陽王郭子儀為征邊護囚元帥,顧孝威為參軍,夢蘭為先鋒,即日興兵,討伐交趾。唐兵所向披靡,夢蘭以龍泉雙劍破了蜈蚣道人的妖術並將其誅殺,交趾國兵敗請降。郭子儀奏凱歸京,玄宗封顧孝威為智多侯,封妻王氏為一品夫人,封夢蘭為定國夫人,並賜宴遊官,榮耀一時。顧孝威與夢蘭離京上任,未月余夢蘭有孕。同時,雲仙、媚香二妾也身懷六甲。夢蘭懷胎八月產一麟兒,取名顧濱。雲仙、媚香亦各誕一子,分別取名顧湘和顧溪。夢蘭產後身體虛弱,加之諸事操勞過度,一病不起。孝威心急如焚,四處遍請名醫診治,但夢蘭二十九載貶謫期限已滿,藥師佛奉如來敕旨,召夢蘭歸真,仍居蕊珠宮。顧孝威自夢蘭逝後,唯以課子為要,長到四五歲,三子俱已入泮。
交趾國都羅可汗死後,嗣子現里艮牙繼位。他不忘前敗,一意孤行,第三次興兵侵唐。邊關總兵芮石倫急報朝廷,玄宗再招顧孝威進京,派他二次隨郭子儀統兵出征。家人因夢蘭已不在,苦勸孝威不要強出頭,孝威以君命難違為辭。與交趾國兩軍對陣,番帥摩利牙放出巨靈神獸,將唐兵咬得七零八落,顧孝威亦被咬翻在地,昏死過去,幸有香山老祖的門人李靖及時相救,並點化於他,顧孝威茅塞頓開,放棄一切凡念,跟隨李靖遁出紅塵去修心煉性。郭子儀疑顧孝威已經死去,又苦無良策退敵,只好退守邊關,一面拚死守住城池,一面發告急文書,望朝廷速派援軍,時值聖天子敕旨開科廣招賢良,顧孝威三子應試,中同榜進土。天子歡喜,各授要職。孝威之孫顧濱之子文學,年才十五,聰穎異常,文韜武略,靡所不通。他殿試文不加點,一氣呵成,御覽稱絕,親自點為頭名進士,並賜金印一顆、寶劍一把以示恩寵。又委之以重任,隨同叔叔顧湘一道出征,解潼關郭子儀之圍。顧文學大展其才,神機妙算,初試鋒芒就夜劫番營,智斬巨靈神獸。番帥陣亡,交趾兵破,番王再遞降表。
總兵芮石倫見顧文學少年儒雅英武,將小女如雲配與文學。班師還京,皇帝封顧湘為大丞相,封文學為翰林學士,參贊經倫主持館閣。顧文學上表請為外任,願身親民社,澤及百姓,聖上恩準,令署山東真定府東城縣。文學在任上興利除弊,民鹹稱善。時值大旱,顆粒無收,文學不忍催科,虧其父顧濱夫婦變賣家產,方才完了公事,又糴米救荒,幫助百姓度過了饑饉。後受道人指點,辭官還家奉養祖母。夢蘭百旬壽誕,闔門歡慶,顧孝威亦自歸家團圓,全家共享天倫之樂。
創作背景
《中國古典小說大辭典》稱其“書敘事勉強,亦不全符忠烈二字題旨。書中又多說書人口吻,或是據說書改編。”孫楷第雖指出“疑清人偽作”,蕭相愷推斷小說是由戲曲改編的,但是都沒有實證。
版本信息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坊刊本,藏南京圖書館;清義林堂刊本,藏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1985年台灣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影印清鹹同間刊本,中華書局“古本小說叢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義林堂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