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像

志願軍像

《志願軍像》是1953年程曼叔葉慶文創作的雕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志願軍像
  • 創作年代:1953年
  • 作者:程曼叔、葉慶文
  • 類別:雕塑
  • 規格:高2.80米,寬1.60米,加上底座共4.80米
創作背景,作品內容,

創作背景

那還是在1953年2月,年輕的共和國正經歷著血與火的考驗,抗美援朝激戰正酣。為了宏揚愛國主義精神,激勵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的鬥志,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籌)委託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現為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創作三件雕塑任務,其中一件就是《志願軍》。由青年教師葉慶文和他的老師程曼叔先生共同完成的。在整個創作過程中程曼叔先生始終放手讓葉慶文承擔創作小稿和放大製作的主要工作。他們通過嚴謹的構思、反覆推敲,小泥塑稿做了一個又一個,最後有了比較成熟的構思。力圖表現出志願軍戰士雄赳赳、氣昂昂的英雄氣概和屹立在天寒地凍的前沿哨所嚴陣以待,保家衛國的主題。在江南杭州風景秀麗的西湖畔,屹立著一座雄偉的《志願軍》雕像,它在這裡默默站立了60餘年,成為該城標誌性的雕塑之一。2016年,它和我們一樣也迎來了建黨95周年的紀念日。仔細端詳,人們可以在塑像背面一個不引人矚目的地方發現有兩個手寫的名字:程曼叔、葉慶文。
志願軍像

作品內容

這座雕像高2.80米,寬1.60米,加上底座共4.80米。雕像輪廓清晰有力,形體飽滿,人們在遠處就可以領略到志願軍戰士昂首挺胸的身姿。雕塑家以紀念碑雕塑特有的手法,強調了人物的體量和空間感。志願軍戰士的頭部正視前方,與身體有些微微交錯。重心落在了右腳,穩而有力,左腳則鬆弛,一前一後;一手握搶,一手握子彈帶,一高一低,一虛一實間形成了較強的人物體態上的節奏感。最精彩的處理是軍用雨披隨風飄起,既打破了完全靜止的形態,又構成了似雄鷹展翅的動感,擴展了體量。顯示出志願軍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威武神態。
為使作品具有很強的真實性,葉慶文幾下部隊,反覆挑選年輕戰士的形象。為了做到每一個細節都無可挑剔,《志願軍》手握的是當年蘇式的衝鋒鎗,身穿的衣服、皮鞋、披風、彈夾甚至腳下的岩石都是作者費心找到實物作為塑造依據。志願軍棉衣棉褲的塑造,質感逼真,既體現出朝鮮戰場天寒地凍的惡劣氣候,又顯示了兩位雕塑家細膩的雕塑造型語言。只露出的一點山崖石,令我們想到朝鮮戰場特有的地勢風貌……正是通過這樣細節和形象的深入塑造,一代保家衛國的志願軍戰士正時刻警惕,雄赳赳,氣宇軒昂的英雄形象展現在人們面前。
這座紀念碑塑像人物結構嚴謹,神態刻畫傳神,雕塑手法細緻,是非常優秀的城市雕塑。不僅很有時代氣息,還具有西方嚴謹的現實主義雕塑傳統風格和中國雕塑浪漫主義和英雄主義的色彩。
作者程曼叔先生是留法回國任教的中國第一代雕塑家,基本功紮實,修養全面,有相當豐富的雕塑創作和教學經驗。另一位雕塑家葉慶文先生,是剛留校任教的青年才俊,學業優秀,年富力強,充滿創造力。正是他們的辛苦創作,留給了這座城市一個不朽的記憶。
1954年,經杭州市政府、園文局的討論,將這座墨綠色人造石的雕像安放在六公園。2003年西湖改造,為將這尊有城市氣息的紀念性城雕永久保留,進行了鑄銅翻新,當年的年輕作者葉慶文已是年近八旬的老先生。他的老師程曼叔已於1961年去世。在葉慶文先生嚴格質量把關下,那古銅色的雕像仍屹立在湖邊,體現出了一個城市的藝術品味,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們的生活和夢想。從這個意義出發,一件優秀的城市雕塑作品不僅僅是一個城市的代表,它可以體現出作者對一個時代的藝術體驗,引導公共的視野,而背後引出的是國家形象。它不僅是這座城市的豐碑,也見證著這座城市的變遷和發展,成為這個城市的一個坐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