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的“關懷”,1949年前後的書生與政治》是2013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奎松。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忍不住的“關懷”,1949年前後的書生與政治
- 作者:楊奎松
- 出版時間:2013
- 出版單位: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基本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基本簡介
書名:忍不住的“關懷”,1949年前後的書生與政治
作者:楊奎松著
ISBN:978-7-5495-3630-6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3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探討的是張東蓀、王芸生、潘光旦三位知識分子在1949年前後的思想轉變具體是如何發生的。內容包括:張東蓀“叛國”案再研究、王芸生與1949年以後的《大公報》、潘光旦的“思想”與“改造”。
目錄
目錄 | 目錄 |
第一章 | 張東蓀“叛國”案再研究 |
一、 | 引言 |
二、 | “北平和平解放,張先生第一功”? |
三、 | 中共為何重視張東蓀? |
四、 | 去了西柏坡之後 |
五、 | 寄希望於美國人 |
六、 | “勾結”美國案發經過 |
七、 | 張東蓀案的暴露與坐實 |
八、 | 政治高壓下的示弱與屈服 |
九、 | 從“擠牙膏”到“徹底坦白” |
十、 | “叛國”案的嚴重後果 |
十一、 | 對張東蓀涉案原因的簡單討論 |
第二章 | 王芸生與1949年以後的《大公報》 |
一、 | 引言 |
二、 | 天津《大公報》揭旗“革命” |
三、 | 宣布“投降”的意外收穫 |
四、 | 報紙新聞性的初步喪失 |
五、 | 新制度下的艱難掙扎 |
六、 | 衝上階級鬥爭第一線 |
七、 | 思想改造再獲“解放” |
八、 | 求助北京的意外收穫 |
九、 | 誓以餘力辦大公的決心 |
十、 | 北遷合併後的內部危機 |
十一、 | 整風運動中坦露心聲 |
十二、 | 報社內部的“反右”清洗 |
十三、 | 毛澤東保護下沒成右派? |
十四、 | 親手埋葬《大公報》 |
第三章 | 潘光旦的“思想”與“改造” |
一、 | 引言 |
二、 | 1949年以前的“政治”歷史 |
(一) | 罷考風波與加入“大江會” |
(二) | 優生救國與精英主義 |
(三) | 人權論戰中的“外行” |
(四) | 主編《華年》的涉政言論 |
(五) | 身陷“一二·九”風波 |
(六) | 對學潮態度的轉變 |
(七) | 寄希望於中央政府 |
(八) | 自由理想與蘇俄陰影 |
(九) | “一二·一慘案”時的矛盾心理 |
(十) | 李聞案的刺激與影響 |
三、 | 建國後的適應與改變 |
(一) | 新政權區別對待的策略 |
(二) | “抗拒改造”的典型? |
(三) | “願以教讀終老”的無奈 |
(四) | 為了跟上新時代 |
四、 | 說不清的“歷史問題” |
(一) | “非說不可了”! |
(二) | 學周恩來做自我檢討 |
(三) | “承認的就承認,不接受的就堅持” |
(四) | 不能把進步說太多了 |
(五) | 越抹越黑的檢查 |
(六) | “連盟員的資格都不夠”? |
(七) | 落難之際的師生之情 |
(八) | “從極落後的深淵中爬出來” |
五、 | “跟黨走”的尷尬 |
(一) | 為土家族爭名而惹禍 |
(二) | 為“羅隆基小集團”陪綁 |
(三) | 費孝通反黨活動“發明人”? |
(四) | 帽子“戴”也容易“摘”也容易 |
(五) | “改造標兵”奈何命運已定 |
六、 | 結語 |
餘論 | |
徵引文獻要目 | |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