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一生的104個他鄉故事(心靈雞湯海外文摘版)》由海外文摘雜誌社編著,《回味一生的104個他鄉故事(心靈雞湯海外文摘版)》講述的是國人在外的親身經歷與體驗。這是一群異鄉的漂泊者和尋夢家,他們或為前途萬里留學,或因工作艱難打拚,又或者,他們踏上旅程去感受那份“在路上”的喜悅與神秘。他們骨子裡鐫刻著中華文明的元素,在這場“異域遭遇戰”中體認到深濃的文化差異與衝突,卻也常常感受到人類普適性的溫情與關懷。
基本介紹
- 書名:《回味一生的104個他鄉故事(心靈雞湯海外文摘版)》
- 作者:海外文摘雜誌社
- ISBN:9787807293019,780793012
- 頁數:302頁
-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1月1日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回味一生的104個他鄉故事(心靈雞湯海外文摘版)》由海外文摘雜誌社編著,他們在法國感受節約型社會,他在歐元硬幣鑄造廠打工,他為您書寫金三角腹地生活紀實,他誤入荷蘭玻璃屋他搭車游德國……“海外親歷”講述了形形色色真實而生動的故事,它告訴我們異域風情的魅力,破解我們對國門之外的迷惘,為我們了解世界提供了捷徑。讓我們在開闊眼界的同時,獲得有益的經驗、教訓。另外,這些故事本身還展示著一個鐵的事實,那就是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有著卓越的創造力和頑強的拼搏!
圖書目錄
留學日誌
美國:讚美式教育/002
百萬寶貝/005
美國教育注重自由表達/009
終生受益的五美元/011
看美國師生情/013
紐約捷運里的中國音樂人/016
日本大學流行“反省會”/020
當年艱苦的歲月/021
難以揮去的記憶/023
我的美國房東/026
在法國感受節約型社會/050
我在法國學法語/032
在德國的“同居”生活/034
柏林城鐵書香濃/037
我在歐元硬幣鑄造廠打工/039
“摳門”的美國留學生/041
難忘志願軍老兵的深情目光/043
如此課堂/046
記我的兩位英國老師/050
我在美國闖“四關”/053
客居見聞
不該當的冤大頭/060
溫暖在哥倫比亞/063
令人汗顏的罰單/065
高棉之僧侶印象/066
美國人視寵物為情人/069
金三角腹地生活紀實/076
中國品牌讓我長面子/079
雨中的鄉愁/082
從愛動物中學會做人處世/085
王子賓思的部落家園/087
我的德國私人醫生/091
在加拿大體驗“部分婚姻”/094
芬蘭中醫瑪麗亞/099
新加坡考駕照“陷阱”多/102
為沙特富翁當保鏢/105
我在法國當醫生/107
到“地下金庫”當搬運工/111
我的導遊伊戈爾/114
美國老師真心愛學生/119
真不該丟這張臉/121
養老移民紐西蘭/125
“土老美”約翰/126
旅行奇遇
在紐約逛“雅市”、“蓋垃圾”/130
誤入荷蘭玻璃屋/133
印度洋上走一遭/154
我登上“阿芙樂爾”號巡洋艦/156
黎巴嫩歷險記/159
蘇丹,我的蘇丹/142
搭車游德國/146
瑞士富翁很“小氣”/151
慕尼黑的乞討者/155
體驗義大利火車/156
尋夢《羅馬假日》/159
和莎士比亞有個約會/162
游歐三記/165
北歐遇酒鬼/167
波士頓感懷/170
遭遇真假警察/174
逛莫斯科中國大市場/175
馬六甲情縈/179
在維也納過把“指揮家”癮/182
異域採風
感受澳大利亞環保意識/186
由捷運站的彈簧門想起/187
於細微處見文明/189
法國人具有兩面性/191
美國眼/192
小丑/194
感受加拿大人“一根筋”/196
在瑞典體驗和諧社會/198
東京城鐵風景線/204
美國居委會權力大/208
漫步德國紐倫堡教育博物館/210
我眼中的日本警察/212
愛上英國“清貧”生活/216
薺菜/220
倫敦的“門戶開放”日/223
濃濃問路情/225
以色列過節“怪事”多/227
詮釋死者尊嚴的美國葬禮/229
金色大廳里的小男孩/232
生不起病的富國/233
無法逃避的地震/237
韓國飲食如是說/240
英國人這樣處理垃圾/243
德國“垃圾詞典”/246
交往札記
業餘老農的“黃瓜外交”/250
參加德國家庭派對/252
親歷摩洛哥國王婚禮/254
中國主婦在德國成功維權/258
與美國交警打交道/261
我的種族,不容歧視/264
南美高原上的中國餃子店/267
與法國人交往的秘訣/269
十月中國風吹紅伊莎岸/271
修建坦贊鐵路逸事/274
日本人的冷漠與熱情/278
“那山那人那狗”/281
客居摩門家庭/284
兩盒清涼油“打天下”/287
感受加納的中餐館/290
中國神醫征服墨西哥前總統/292
中國文化在南非/294
我給老卡做翻譯/297
當中國習慣遭遇美國刻板/300
美國:讚美式教育/002
百萬寶貝/005
美國教育注重自由表達/009
終生受益的五美元/011
看美國師生情/013
紐約捷運里的中國音樂人/016
日本大學流行“反省會”/020
當年艱苦的歲月/021
難以揮去的記憶/023
我的美國房東/026
在法國感受節約型社會/050
我在法國學法語/032
在德國的“同居”生活/034
柏林城鐵書香濃/037
我在歐元硬幣鑄造廠打工/039
“摳門”的美國留學生/041
難忘志願軍老兵的深情目光/043
如此課堂/046
記我的兩位英國老師/050
我在美國闖“四關”/053
客居見聞
不該當的冤大頭/060
溫暖在哥倫比亞/063
令人汗顏的罰單/065
高棉之僧侶印象/066
美國人視寵物為情人/069
金三角腹地生活紀實/076
中國品牌讓我長面子/079
雨中的鄉愁/082
從愛動物中學會做人處世/085
王子賓思的部落家園/087
我的德國私人醫生/091
在加拿大體驗“部分婚姻”/094
芬蘭中醫瑪麗亞/099
新加坡考駕照“陷阱”多/102
為沙特富翁當保鏢/105
我在法國當醫生/107
到“地下金庫”當搬運工/111
我的導遊伊戈爾/114
美國老師真心愛學生/119
真不該丟這張臉/121
養老移民紐西蘭/125
“土老美”約翰/126
旅行奇遇
在紐約逛“雅市”、“蓋垃圾”/130
誤入荷蘭玻璃屋/133
印度洋上走一遭/154
我登上“阿芙樂爾”號巡洋艦/156
黎巴嫩歷險記/159
蘇丹,我的蘇丹/142
搭車游德國/146
瑞士富翁很“小氣”/151
慕尼黑的乞討者/155
體驗義大利火車/156
尋夢《羅馬假日》/159
和莎士比亞有個約會/162
游歐三記/165
北歐遇酒鬼/167
波士頓感懷/170
遭遇真假警察/174
逛莫斯科中國大市場/175
馬六甲情縈/179
在維也納過把“指揮家”癮/182
異域採風
感受澳大利亞環保意識/186
由捷運站的彈簧門想起/187
於細微處見文明/189
法國人具有兩面性/191
美國眼/192
小丑/194
感受加拿大人“一根筋”/196
在瑞典體驗和諧社會/198
東京城鐵風景線/204
美國居委會權力大/208
漫步德國紐倫堡教育博物館/210
我眼中的日本警察/212
愛上英國“清貧”生活/216
薺菜/220
倫敦的“門戶開放”日/223
濃濃問路情/225
以色列過節“怪事”多/227
詮釋死者尊嚴的美國葬禮/229
金色大廳里的小男孩/232
生不起病的富國/233
無法逃避的地震/237
韓國飲食如是說/240
英國人這樣處理垃圾/243
德國“垃圾詞典”/246
交往札記
業餘老農的“黃瓜外交”/250
參加德國家庭派對/252
親歷摩洛哥國王婚禮/254
中國主婦在德國成功維權/258
與美國交警打交道/261
我的種族,不容歧視/264
南美高原上的中國餃子店/267
與法國人交往的秘訣/269
十月中國風吹紅伊莎岸/271
修建坦贊鐵路逸事/274
日本人的冷漠與熱情/278
“那山那人那狗”/281
客居摩門家庭/284
兩盒清涼油“打天下”/287
感受加納的中餐館/290
中國神醫征服墨西哥前總統/292
中國文化在南非/294
我給老卡做翻譯/297
當中國習慣遭遇美國刻板/300
文摘
這些鼓勵不禁讓我想起了在國內學校里發生的一件事。學校里舉行運動會,有一個同學積極報名參加賽跑,可比賽的時候,他沒有表現好,沒有取得名次。帶著滿頭的汗水,他沮喪地坐在位子上,可是沒有一個人走到他身旁安慰他,老師和同學都很不高興。從那一次起,他就再也沒有參加過任何的運動會比賽項目。對於失敗,那位同學已經很自責了,可是老師、同學還要給他施加壓力。事實上,壓力並沒有給他帶來什麼動力,反而成為一種對他的警告,仿佛在告訴他,不要去嘗試,沒有把握的話就不要去做。
而我呢,在老師和同學的鼓勵下,沒有放棄任何機會。今年2月份,我又報名參加了當地十幾個城市的高中生獨唱比賽。當時,有好多賽區的很多學生參加了比賽。我表演完之後,去別人的比賽區域閒逛,想看看別人的表現。沒想到,很多人都不是很會唱歌:跑調的、唱錯詞的、發音方法不對的,總之什麼樣的都有。考官呢,倒是很客氣,會說:“你這樣的年齡,唱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但是你不認為這樣唱會更好嗎?”隨後,考官會給他做一個示範。當然,當表演者看到成績的時候,心情也不會比想像的更差。
在“鼓勵式社會”里,這種誇獎會給人們很多的勇氣和信心,但偶爾也會讓你覺得自己很脆弱。美國有一個最流行的電視節目《American Idol(美國偶像)》,在那裡考官可不會給你好臉色,然而來參加面試的“音樂家”大部分都是自我感覺良好的,雖然他們有的人根本不能算會唱歌,但他們卻要去試。這是一個好的現象,但也許因為他們太自信了,所以根本受不了考官挑剔的態度而大受刺激。
這種誇獎,有時也讓我不知所措。在生活中,大家都在互相誇獎,以至於連自己都不知道對方是在講實話還是在客氣。我就有很多次這樣的經歷。2005年的聖誕節過後,我申請了學校的聲樂獎學金,除了填寫一些表格和說明自己需要獎學金的理由外,我還需要三位音樂老師的推薦信。由於她們寫的推薦信內容都是對我保密的,所以儘管三位老師平時都誇我,可是我的心裡還是沒有底,並不知道她們是真的認為我好,還是鼓勵我。現在,結果還沒有出來,我希望可以儘快得到一份好的通知。
還有一次,家長會上,所有的老師都在誇獎同學們。回到家媽媽就問我:“你在學校到底表現怎么樣?”“老師不都告訴你了嗎?”“可是你們老師說的全是優點,沒有缺點,況且他們有的可能是在誇大其詞呀!”哈哈,連媽媽都了解美國的教育方式了!
關於讚美式教育,我了解得不多,但我看過的美國歷史書告訴我,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就進入了一個樹立信心的時代,目的是擺脫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在美國,人人都認為自尊心是人生成功的重要前提,所以當我跟美國老師講述中國的考試成績排名榜時,他們會驚訝得目瞪口呆。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敢想像,那些排在後面的學生如何承受那樣的傷害?更不明白中國的學校為什麼要拿學生的自尊心開玩笑。
在我們的高中里,有一個“personal communication(個人交流)”班級。聽說在那個班裡,老師會教你怎樣增強自信心。在我們學校里,老師就不再用象徵不及格的紅筆打分,而是用彩筆。在我的“creative writing(創造性寫作)”班裡,每個星期五,班裡就會有人自願讀某人的文章。如果是在國內,老師一定會讓同學們寫下對此文章的感想,尤其是建議。可是美國的老師並不這樣做,老師總是讓我們寫下我們為什麼喜歡這個人的文章,目的是讓大家感到自信。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來美國生活的中國人,不管他們在這裡生活了多少年,還是沒有學會美國的讚美文化。一位來美國多年的華人來我家做客,看到我寫的《一個中國女孩的美國中學生活》這本書後,第一句話就是“不錯”,接著,她說:“其實,我女兒也能寫出來這樣一本書,只是沒有寫。”她的話讓我覺得很遺憾。
我認為,正是美國這種讚美式的教育方法,給人勇氣和信心。在中國,如果我們也能多給彼此一些讚美和鼓勵,我想,我們就會多一些勇氣和信心吧。P003-004
而我呢,在老師和同學的鼓勵下,沒有放棄任何機會。今年2月份,我又報名參加了當地十幾個城市的高中生獨唱比賽。當時,有好多賽區的很多學生參加了比賽。我表演完之後,去別人的比賽區域閒逛,想看看別人的表現。沒想到,很多人都不是很會唱歌:跑調的、唱錯詞的、發音方法不對的,總之什麼樣的都有。考官呢,倒是很客氣,會說:“你這樣的年齡,唱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但是你不認為這樣唱會更好嗎?”隨後,考官會給他做一個示範。當然,當表演者看到成績的時候,心情也不會比想像的更差。
在“鼓勵式社會”里,這種誇獎會給人們很多的勇氣和信心,但偶爾也會讓你覺得自己很脆弱。美國有一個最流行的電視節目《American Idol(美國偶像)》,在那裡考官可不會給你好臉色,然而來參加面試的“音樂家”大部分都是自我感覺良好的,雖然他們有的人根本不能算會唱歌,但他們卻要去試。這是一個好的現象,但也許因為他們太自信了,所以根本受不了考官挑剔的態度而大受刺激。
這種誇獎,有時也讓我不知所措。在生活中,大家都在互相誇獎,以至於連自己都不知道對方是在講實話還是在客氣。我就有很多次這樣的經歷。2005年的聖誕節過後,我申請了學校的聲樂獎學金,除了填寫一些表格和說明自己需要獎學金的理由外,我還需要三位音樂老師的推薦信。由於她們寫的推薦信內容都是對我保密的,所以儘管三位老師平時都誇我,可是我的心裡還是沒有底,並不知道她們是真的認為我好,還是鼓勵我。現在,結果還沒有出來,我希望可以儘快得到一份好的通知。
還有一次,家長會上,所有的老師都在誇獎同學們。回到家媽媽就問我:“你在學校到底表現怎么樣?”“老師不都告訴你了嗎?”“可是你們老師說的全是優點,沒有缺點,況且他們有的可能是在誇大其詞呀!”哈哈,連媽媽都了解美國的教育方式了!
關於讚美式教育,我了解得不多,但我看過的美國歷史書告訴我,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就進入了一個樹立信心的時代,目的是擺脫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在美國,人人都認為自尊心是人生成功的重要前提,所以當我跟美國老師講述中國的考試成績排名榜時,他們會驚訝得目瞪口呆。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敢想像,那些排在後面的學生如何承受那樣的傷害?更不明白中國的學校為什麼要拿學生的自尊心開玩笑。
在我們的高中里,有一個“personal communication(個人交流)”班級。聽說在那個班裡,老師會教你怎樣增強自信心。在我們學校里,老師就不再用象徵不及格的紅筆打分,而是用彩筆。在我的“creative writing(創造性寫作)”班裡,每個星期五,班裡就會有人自願讀某人的文章。如果是在國內,老師一定會讓同學們寫下對此文章的感想,尤其是建議。可是美國的老師並不這樣做,老師總是讓我們寫下我們為什麼喜歡這個人的文章,目的是讓大家感到自信。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來美國生活的中國人,不管他們在這裡生活了多少年,還是沒有學會美國的讚美文化。一位來美國多年的華人來我家做客,看到我寫的《一個中國女孩的美國中學生活》這本書後,第一句話就是“不錯”,接著,她說:“其實,我女兒也能寫出來這樣一本書,只是沒有寫。”她的話讓我覺得很遺憾。
我認為,正是美國這種讚美式的教育方法,給人勇氣和信心。在中國,如果我們也能多給彼此一些讚美和鼓勵,我想,我們就會多一些勇氣和信心吧。P003-004
序言
這套《海外文摘》叢書,匯集了“海外親歷”和“人生百味”兩個欄目近年來所發表的精彩文章。幾百個獨立成篇的小故事,有著很強的可讀性。雖不能自封是雋永箴言,但確實寓意深刻,具有醒世之功能。
在紀念《海外文摘》雜誌創刊25周年的時候獻給讀者的這份厚禮,也是向祖國改革開放50周年所取得偉大成就的祝福。
記得20年前,在國門初開的時日,海外文摘雜誌社舉辦了一次“海外親歷”的徵文活動,訊息一經發出,就在社會上引起了異乎尋常的反響。著名作家冰心、蕭乾、外交家章文晉(時任中國對外友好協會會長)、王殊(中國第一任駐聯邦德國大使)、著名新聞記者田流(曾任《人民日報》記者部主任)、楊翊(時任中國記協書記處書記)等名家欣然出任徵文評審。前外交部部長李肇星(時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以美文拔得此次徵文的頭籌。編輯部精選了100篇優秀徵文出版了《百人海外親歷記》一書,冰心老人親筆為該書題寫了書名。名人薈萃,美文共嘗,一時成為文壇佳話。
從此,《海外文摘》雜誌設立了這個獨具特色的欄目——“海外親歷”。要求刊載的文章必須是親身經歷、真實可靠。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海外親歷”這個欄目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文章越來越精彩。它的作者由初期以外交界、新聞界因公出國的人士為主,逐漸擴展到各行各業、各種身份的人士。人們可以自由出國,去探親、去旅遊、去經商、去求學。今天中國人的足跡踏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從他們的行蹤中,我們可以了解非洲土著居民的原始生活,感受維也納金色大廳那動人心弦的旋律,見識華爾街金庫的黃金寶藏,欣賞北歐那秀麗的風光……總之,“海外親歷”講述了形形色色真實而生動的故事,它告訴我們異域風情的魅力,破解我們對國門之外的迷惘,為我們了解世界提供了捷徑。讓我們在開闊眼界的同時,獲得有益的經驗、教訓。
另外,這些故事本身還展示著一個鐵的事實,那就是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有著卓越的創造力和頑強的拼搏精神——在任何條件下都能生存和發展,傳播中華文明,吸收異域精華。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繁衍昌盛,興旺發達的內在動因。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里,這種優秀的民族品格,更是得到了充分的發揚。
人生,這是人們議論最多的話題,也是最難解的課題。人生沒有固定的程式,每個人都在走著自己的路,用生命書寫著自己的歷史。《人生百味》一書,通過一個個動人心魄的故事,再現發生在世界各地的真人真事,展示不同的生活場景和各異的心路歷程:富裕的、貧窮的、幸福的、苦難的、歡樂的、悲哀的……人生是如此的百味雜陳,繁紛多變。但不管處境如何,人們還是在孜孜不倦地尋覓著、忙碌著。
大家都在尋找愛,愛是人生永恆的主題,有愛人生才有溫暖。讓世界充滿愛,為社會創造和諧,這是編輯此書的初衷。
閱讀這套叢書,你會感受到愛的力量,愛會給人以希望,有愛才有幸福和歡樂。生活並不都是坦途和溫床,我們要勇敢去面對,樂觀對待一切挫折和苦難。法國作家大仲馬說的好:“人生是一串用無數小煩惱組成的念珠,樂觀的人是笑著數完這串念珠的。”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以樂觀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現在和未來,愛需要樂觀,社會需要笑容。
介挺
2008年12月
在紀念《海外文摘》雜誌創刊25周年的時候獻給讀者的這份厚禮,也是向祖國改革開放50周年所取得偉大成就的祝福。
記得20年前,在國門初開的時日,海外文摘雜誌社舉辦了一次“海外親歷”的徵文活動,訊息一經發出,就在社會上引起了異乎尋常的反響。著名作家冰心、蕭乾、外交家章文晉(時任中國對外友好協會會長)、王殊(中國第一任駐聯邦德國大使)、著名新聞記者田流(曾任《人民日報》記者部主任)、楊翊(時任中國記協書記處書記)等名家欣然出任徵文評審。前外交部部長李肇星(時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以美文拔得此次徵文的頭籌。編輯部精選了100篇優秀徵文出版了《百人海外親歷記》一書,冰心老人親筆為該書題寫了書名。名人薈萃,美文共嘗,一時成為文壇佳話。
從此,《海外文摘》雜誌設立了這個獨具特色的欄目——“海外親歷”。要求刊載的文章必須是親身經歷、真實可靠。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海外親歷”這個欄目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文章越來越精彩。它的作者由初期以外交界、新聞界因公出國的人士為主,逐漸擴展到各行各業、各種身份的人士。人們可以自由出國,去探親、去旅遊、去經商、去求學。今天中國人的足跡踏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從他們的行蹤中,我們可以了解非洲土著居民的原始生活,感受維也納金色大廳那動人心弦的旋律,見識華爾街金庫的黃金寶藏,欣賞北歐那秀麗的風光……總之,“海外親歷”講述了形形色色真實而生動的故事,它告訴我們異域風情的魅力,破解我們對國門之外的迷惘,為我們了解世界提供了捷徑。讓我們在開闊眼界的同時,獲得有益的經驗、教訓。
另外,這些故事本身還展示著一個鐵的事實,那就是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有著卓越的創造力和頑強的拼搏精神——在任何條件下都能生存和發展,傳播中華文明,吸收異域精華。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繁衍昌盛,興旺發達的內在動因。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里,這種優秀的民族品格,更是得到了充分的發揚。
人生,這是人們議論最多的話題,也是最難解的課題。人生沒有固定的程式,每個人都在走著自己的路,用生命書寫著自己的歷史。《人生百味》一書,通過一個個動人心魄的故事,再現發生在世界各地的真人真事,展示不同的生活場景和各異的心路歷程:富裕的、貧窮的、幸福的、苦難的、歡樂的、悲哀的……人生是如此的百味雜陳,繁紛多變。但不管處境如何,人們還是在孜孜不倦地尋覓著、忙碌著。
大家都在尋找愛,愛是人生永恆的主題,有愛人生才有溫暖。讓世界充滿愛,為社會創造和諧,這是編輯此書的初衷。
閱讀這套叢書,你會感受到愛的力量,愛會給人以希望,有愛才有幸福和歡樂。生活並不都是坦途和溫床,我們要勇敢去面對,樂觀對待一切挫折和苦難。法國作家大仲馬說的好:“人生是一串用無數小煩惱組成的念珠,樂觀的人是笑著數完這串念珠的。”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以樂觀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現在和未來,愛需要樂觀,社會需要笑容。
介挺
200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