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審判是指通過在監獄參觀的經歷而引發對人生,自由,健康的思考。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心靈的審判
- 文學體裁:敘事
今天,心情一直很沉重,因為工作的需要,我參觀了監獄。 監獄並沒有建在偏僻的深山,而僅僅與這座城市一牆之隔。初看去,也就是一個普通的建築,別無兩樣。只不過那道高牆隔離了城市的的喧鬧與繁華,使得監獄的顯得有些肅靜,有些冷清。 然而,隨著“嘎吱”一聲,那扇高高的鐵門緩緩地打開,腦子裡出現的不僅是威嚴,更多的是陰森,儘管監獄和環境並非如此,但這並不阻撓陰森這兩個字在腦海里的出現。此時此刻心開始緊縮,這讓我更加堅信,這種感覺不是來自於環境,而是來自於心靈。 走在我向後的還有幾百名在職的黨員幹部,但此時我聽不到一絲說話的聲音。 就在此時,音樂聲緩緩響起,服刑人員隨著音樂的節奏,開始動了起來。我被這音樂、這場景、這畫面,深深地打動了。關於監獄,我有較多的想像,但並沒有把它與音樂聯繫起來,把它與眼前溫馨的畫面聯繫起來。 監獄長說,這是服刑人員在做早操,這個早操與外面我們平常做的不一樣,其動作是把體操、健美操和一些啞語手勢融為一體的,其音樂的是“相親相愛”和“從頭再來”。 不僅重鍛鍊身體,更重於塑造人的心靈,讓人在音樂與運動中體驗“真、善、美”。尤其是想到了啞語,真的是不錯,關於愛,關於感恩,沒有比這啞語更能夠表達這種絕美的東西了。這是一個多么偉大的實踐了的構想。於是,我開始佩服最初構想並付之實踐的人。 走進監獄的人,都是被法律審判過了的人。而法律對一個人的審判,我想更多的是對行為的審判。當然,其中人的想法在此被稱為動機也作為參照,但最終作為證據的是行為的實施。但這並不意味著要我們去忽略所謂的動機。因為這動機,恰恰來自於一個人的心靈,來自於人的意識,對事物的思考與認知。 監獄,真的是一個讓人不得不思考的好地方。而思考,恰恰是有意識的人最需要的,而正確的科學的人性的思考,則是人必備的,因為他是人認知事物並作出行為的先導。儘管行為是那么的重要,但一個忽略或者輕視思考的人,終究會受到懲罰。我想在這監獄裡的人他們在此比以前有了更多的思考。或許,他們之前思考得少了一些,行為得多了一些。人有時正是如此,一些不加思考的行為被加以審判。 而現實生活中的人,更多的是要自覺接受一種來自心靈的審判。監獄裡的人之所以到了監獄,恰恰是忽略了這種來自心靈的審判。亦正是如此,當法律的審判剛剛結束,另外一種來自心靈的審判又悄然開始。服刑人員在法庭上表現出的是對其行為的陳述與辯護,而在監獄中,更多的則是對內心的反判與懺悔。而種音樂與運動正是在幫助他們完成一種心靈的回歸與重塑。 而對於我們,進來觀看的人們,還有我身後的那些人,此時又何止沒有一種來自心靈的對話?而這種對話又能否真正幫助我們重塑心靈?這要看我們是如何在對話我們的心靈,因為這種心靈的對話可能是一種來自心靈的審判,但並非對於所有人都是審判,在此我並不排除人的個體差異。但我要補充的是,一個人缺乏一種來自心靈的審判,取而代之的就是法律對其行為的審判。 有人說,醫院是一個盛產哲學家的地方,那是因為人進了醫院,才體會到對於人來身來說,健康是最重要的;引申開來,監獄亦是一個盛產哲學家的地方,那是因為人進了監獄,才體會到對於人本身來說,自由是最重要的。可為什麼我們非得要進醫院或監獄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哲學家呢?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只要是能夠引起人思考的地方,就是一個盛產哲學家的地方。因此,不僅只是醫院或監獄,也不僅是在醫院或監獄,世界上時時處處都可以產生哲學家,也都在產生哲學家。因為,一個會思考的人,不一定非得要進醫院,他才會想到健康;不一定非得要進監獄,他才會想起自由。而事實上,進醫院的人是少數,進監獄的人更是少而又少,不是因為這些人不是哲學家或成不了哲學家,而是因為這些人本身就是哲學家,或者說他們與哲學家一樣,在進醫院和監獄之前就更早地思考到了健康與自由對於人的重要,而倍加珍惜。 而這種思考,我稱之為一種來自心靈的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