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推薦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關係,只有彼此接納雙方的不完美,才能創造出完美關係。許宜銘先生有著豐富的人生歷練,坦誠的勇氣和非凡的智慧,他用充沛的熱情、精力和慈悲心,以及對心靈的敏銳覺察來協助學員開發潛能、自我成長,釋放生命中的種種能量。
如果您像今天的我,有能力支付幾千元錢,我建議您參加智慧之旅工作坊;如果您像二十年前的我,口袋裡沒有幾個錢,我建議您來買這書,這些都對我有很大的幫助。在這裡,您將有機會體察到自身擁有的強大潛能並釋放出來,可以創造財富,實現理想i讓自己生活得更從容,更愉快!
每個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機會,沒有任何人能夠代替自己重新活一次,人世間各種其他的責任都是可以分擔或轉讓的,惟有自己人生的責任,每個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來承擔,一絲一毫依靠不了別人。
編輯推薦
《心靈三部曲(套裝全3冊)》作者許宜銘先生是華人世界影響力最深遠的心靈導師。
《活出自己》:將東方傳統哲學智慧和本文心理學的精華溶於一爐,適合華人心靈成長的簡單有效之道。
《原來可以這樣愛》:探索男人和女人之間不同的需求、價格和心靈深層。
《重塑心靈》:最適合自我分析的心靈讀物。
親密是允許別人進入你,像你了解自己一樣地去了解你,邀請別人進入你最深處的核心。在自己的婚姻里,同性父母是我們模仿的對象,異性父母的期許則深深地影響著我們。人在生理上有男女之分,而在靈魂和心靈上並沒有性別之分。詳細解讀兩性關係中最重要的五大領域:靈、欲、情、色、愛。你最近可曾認真地注視過你的愛人?愛情,從結婚才剛剛開始。
自我性格的形成和重塑,阻礙自我能量展現的十二個禁止令,五種束縛自己的驅迫令,影響我們的七種負面人格特質,八種著名的心理遊戲,重新書寫自己的人生劇本,自我人格診斷問卷。
華人世界影響力最深遠的心靈導師。
將東方傳統哲學智慧和本文心理學的精華熔於一爐,適合華人心靈成長的簡單有效之道。
這是一本為你而寫的書,也是一本作者必須是你的書。
探索男人和女人間,不同的心理需求、價格和心靈深層。
內容簡介
《重塑心靈》內容簡介:你知道嗎?我們慣常的思考模式,創造了我們種種的經驗,藉著改變思想,我們便有能力改造生活經驗。帶領成長課程、團體治療有二十年經驗的資深治療師許宜銘,在書中提供一套清晰可遵循的架構及人格剖析範例與練習,帶你進行一場自我人格的回溯之旅。
你會開始明白父母、原生家庭的特質及成長過程中的重大事件,如何點滴烙印在你的人格上,如何強化了你的思考與應對模式;也只有在更清楚自己的時候,你才可以為自己做出新的抉擇,找到更適合你展現的人生劇本,擁有自主的人生。
《原來可以這樣愛——開啟全新情愛關係》重點探索男人和女人間不同的心理需求、人格和心靈深層,有別於一般的兩性情感書。希望讀者在看完這《原來可以這樣愛——開啟全新情愛關係》後,對兩性感情的本質與發展過程會有更清晰的認識,並通過與自身兩性關係的經驗進行驗證,從而會對自己和伴侶有更深刻、更深入的了解和領悟。清楚雙方生活互動模式及對關係的影響,明白因男女價值觀和認知差異所產生的核心衝突及盲點,並建立化解負面情緒的建設性能量,讓關係中充滿更多允許與接納,分辨並打開愛、情緒、性等不同的能量中心,從而深入了解其能量轉化過程與提升能量品質,享有身心合一之真愛。會更清楚該如何提升愛情的層次,也會更有能力和意願去經營美好的兩性關係。
作者簡介
許宜銘先生是華人世界影響力最為深遠的心理治療師、婚姻諮詢師。20多年來,帶領工作坊數千個,協助數萬人走上心靈成長道路。
他先後為協和、同仁、中日友好、宣武、回龍觀、解放軍總醫院等20多家醫院的心理科、神經科的主任、醫生們做一年期系列心理專業訓練。
許宜銘先生早年往來美國、日本的各心理治療專業機構,傾注生命中的所有誠懇與專注,潛心於“心靈潛能”研究,將中國的傳統哲學智慧及西方的人類潛能開發(Human Potential Movement)精華熔於一爐,發展出一套適用於中國人的心靈成長之道。
目錄
《活出自己——讓生命擁有一切可能》目錄:
推薦序
前言
第一章 生命潛能——在僅有一次的生命里,活出自己最大的可能
本單元讓你觸動自己無限的可能性,從而激發“我能更好,我要更好”的信念
第二章 我是一切的根源——在自己的世界裡,一切現狀都源於自己
本單元通過闡述因果律,讓你了解:內因與外在環境(他人的刺激)這個外緣結合後所創造出的種種“果”——婚姻、事業、人際、親子關係等
第三章 覺察與覺醒——一個覺醒的人,他的名字就叫佛
一尊迷失的佛,他的名字就叫人
作者將為你闡釋發揮無限潛能的唯一途徑——“覺察”的真貌,如何做到不偏不頗,既能享受生命,又能在與身邊人的互動與生活中,讓自己成長和開發無限潛能
第四章 智慧的殿堂——用勇氣去接觸生命中的每一個真實的發生
知識是資訊的堆積,智慧是生命中心的經驗,知識常是對立衝突的,智慧則是和諧的。在此你將看見智慧的殿堂,並為跨入智慧的殿堂做好充分的準備
第五章 煩惱即菩提——生命所經歷的每一次痛苦,都將引領你走進智慧的殿堂
當你開始生命潛能之旅時,你將發現自己的無限潛能竟然是蘊藏在成長過程中的制約、煩惱與痛苦中,是卡在自己過去避開的、壓抑的、否認的自我當中
第六章 原罪(意識、存在和我)——執著於自己世界裡的是非對錯,你將沉淪於人生的苦海
社會上確立的許多標準、制約會成為我們心中的鞭子,它們會不停地鞭打真實的自己。當我們達不到那些外在的標準時,就會讓我們無法真正的愛自己、欣賞自己
第七章 真愛——愛他,如他所是,並非如自己所想
你就是最美的,除非你能真正的愛自己,否則不會有人真的愛你
第八章 成長與轉變——隨著對自己的行為、思想、感覺、情緒等模式的覺察,自己變了,你的世界也就隨之改變了
如果你將自己的不足當作敵人,那你只會想擊毀它或逃開它,然而生命的能量是永遠不會被摧毀或被壓抑的,它會轉到其他更深的層面影響著你
第九章 擁舞自然——接納和欣賞生命中每一個春夏秋冬
無論我們如何努力,都無法比自然做的更好。當歡笑要走時,想要留住它,那就是痛苦;當悲傷、挫敗來臨時,想要趕走它,那也是痛苦。作者將和你走入自然,進行頭腦和內心的統合,擁舞自然
第十章 如來——我健康,是因為累了我睡、渴了我喝、餓了我吃
當你心中已有信念,即使周圍有人反對,也無法動搖你的抉擇;當你眼前有片美景,你能剎那間拋開自己完全被折服,無我的融入,你就進入了如來的境界
附:許宜銘先生演講錄
談心靈成長、自我成長和潛能開發
後序
見證與分享
《重塑心靈》目錄:
第一章 覺知心靈現象
心靈的啟蒙
走入真正的成長
婚姻的告白
心靈與生活息息相關
三種“我”的分野
在自我上下工夫
第二章 自我重塑歷程
性格成形
重塑人格特質
在“穿越”中學習
拼湊自我圖像
虛假的溝通方式
滋養內在孩童
自我剖析的陷阱
掌握非語言信
人格基本架構
平衡生命的能量
第三章 孫悟空的緊箍咒(禁止令)
不要存在
不要當自己
不要親近
不要屬於我們
不要長大
不要像個孩子
不要健康
不要正常
不要成功
不要重要
不要思考
不要感覺
看清自我真貌
心情探索筆記
第四章 馬車夫之鞭(驅迫令)
快一點
要更努力
要堅強
要完美
取悅別人
強迫令與禁止令的關聯
心情探索筆記
第五章 陽光下的陰影(負面人格特質)
批判過度
過度保護與過度干涉
首尾不一,缺乏一貫性
言行不一,表里不一
放牛吃草
理論家
情感匱乏
心情探索筆記
第六章 獵人與熊(心理遊戲)
累積情緒點券
跳脫遊戲陷阱
是的……可是
都是你害的
挑撥離間
讓我逮到了
官兵捉強盜
挑釁
法庭
捕熊者
真實的親密關係
心情探索筆記
第七章 人生劇本的導演
劇本導演是你自己
找回失落的能力
人生概念
出生
三歲前
三歲到六歲
心靈能量分布圖
理清劇本內容
轉變生命品質
第八章 心靈環保
心靈健康要訣
與內在孩童交談
釋放負面情緒
錄求下面支持
創造親密關係
附錄 給為人父母者的一封信
P.A.C.自我價格診斷問卷
《原來可以這樣——開啟全新情愛關係》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半生情緣自剖
波折重重的初戀
痛徹心扉的婚姻歷程
情不自禁的外遇
追尋真愛的冒險行動
第二章 兩性性愛觀的差異
陰陽能量的展現
情投意合的緣由
無形的貞操帶
女性的覺醒
兩性權力之爭
第三章 原生家庭的影響
期許與模仿
父權文化下的輪迴
教育過程中的操控
自主能量的反挫
童年的壓抑與憤怒
第四章 男女需求大不同
協調陰陽特質
文化深層的性別制約
競爭VS.分享
征服VS.匯流
被尊重VS.被愛
目標導向VS.過程導向
第五章 男女相處生態
共生關係
寄生關係
各自獨立關係
相互依存關係
童年期的接觸品質
執著來自匱乏
第六章 現代婚姻的挑戰
神權的破滅
道德感淪喪
速食文化的影響
家庭功能衰退
婚姻的承諾本質
第七章 感情深化的過程
從激情到深情
從深情到友情
從友情到無情
第八章 愛情的黑洞
伊甸園的啟示
“不要當自己”的影響
克服致命的心魔
第九章 身心靈全面互動
大愛與靈性的境界
學習中庸平衡的愛
附:學員分享
序言
我曾有幸參加過許宜銘先生的工作坊,聽過他三天的講演,也看過他《活出自己》的力作,皆使我受益匪淺,留下深刻印象。
‘許先生二十多年來致力於生命潛能開發運動,首先在台灣,幾年前來大陸。他雖引用西方完形治療的理論與技術,但能融合我國傳統的儒、道、佛等有益理念於其中,中西合璧,融會貫通,深藏若虛,厚積薄發,娓娓道來,解人難得。令人受益的不僅是他理論上的透闢純熟、訓練程式的實用有效,更由於他人格的修為和魅力。他多年身患頑疾,痛苦與不便自不待言,但他樂’觀、堅韌、進取的精神,積極主動的態度,在人們面前展示了一個心理健康和潛能施放者的楷模。他的一句話:“病痛是上天的賜福”使的永不能忘懷。
我從年從事心理學的教學,他做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工作。我想,生命潛能開發與心理諮詢和修佛的原理原則和基本法門有許多一致的地方,關鍵在於使來訪者自我認識、自我接納,不再反對和排斥自己,對他人和自己也能有一個接受的態度。
人生的困惑、苦惱和打擊,與其說來自於外界,毋須說來源於自我。人們都在職有一個他們“是”的那個人或不是他“想要”的那個人而遭受折磨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