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語:居欣如自選集

心語:居欣如自選集

《心語:居欣如自選集》主要內容:居欣如的這本《心語(居欣如自選集)》分為五個部分:《世象雜談》、《說文道藝》、《人物風采》。《天南地北》也不純粹是旅遊的篇章,其中有從蘭州出發到敦煌在河西走廊的一次採訪,也包括德國統一前在聯邦德國的一次訪問。至於有些無處歸類的雜文、隨感就放入了《絢麗晚霞》。《心語(居欣如自選集)》中的文字絕大部分發表於《解放日報》、《新民晚報》、《文匯報》、《大江南北》、《檢察風雲》等報紙和期刊。在此一併刊出。

基本介紹

  • 書名:心語:居欣如自選集
  •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 頁數:439頁
  • 開本:32
  • 作者:居欣如
  • 出版日期:2011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263424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心語:居欣如自選集》是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

作者簡介

居欣如,浙江海寧鹽官人。高級編輯。筆名沈誠、子梅。195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在新聞系任教二十餘年。1983年調《解放日報》社,任副總編輯,先後分管採訪報導、理論、文藝、黨刊等工作。曾出版著作《一得集》、《晚霞集》。現將近幾年來見諸報端的雜文、隨筆、散文,以及部分20世紀八九十年代寫作的散文、遊記,匯集成冊,名《心語》。1993年獲國務院表彰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曾任上海市老新聞工作者協會副會長。

圖書目錄

世象雜談
解鈴還須系鈴人
從根查起
喜憂參半的博士生擴招
三種心態和三種類型
“慢一拍”引起的思索
以史為鑑可知興替——重溫《甲申三百年祭》
求真務實:共產黨人必備的政治品質
誰來監督“一把手”
為“弱勢群體”說幾句話
但願是杞人之憂——閒話國企改革種種
立法,要從國情出發
火眼金睛辨真假
貪污分子心理臆測
不應忘卻的一段歷史——剖析“對日關係新思維”
“潛規則”之憂
“搖錢樹”和“保護傘”
參加“女記者論壇”有感
孩子們怎么了?
切斷公共領域的“腐敗鏈”
認真算一算耕地賬¨
警惕“數字陷阱”
老子當權兒撈錢
不要喪失了痛感神經
淨化幹部成長的生態環境
這也是一種腐敗——破一破官場“小圈子”現象
少年強則國強
做公僕豈可當“老爺”
應建立幹部失察責任制
“民生”二字最關情
閒話“用人之道”
嚴格執行耕地控制和保護政策
我們的權力是誰給的?
對食品安全的新期待
75歲成了一道坎?
怎一個錢字了得!
治一治庸官滑吏
話說幹部學說話
常懷憂黨之心恪盡興黨之責
嚴防權力的濫用和異化
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淨化幹部成長環境
公平正義是和諧社會的靈魂
老師,請珍惜您的尊嚴
說文道藝
“三貼近”和新聞規律
文化“注水”現象析
新秋季節忙豐收——讀《蔣星煜歷史小說集》有感
《記憶的證明》值得一看
崇高的理想時代的洪流——讀紀實小說《洪流》有感
一件大好事——喜賀《王中文集》出版
《勤奮·真誠·智慧》——讀趙啟正的溝通藝術
重溫“東京審判”的意義
震撼後的深思——推薦優秀電影《天狗》
對“大片現象”的幾點憂思
敬重經典,多一份文化擔當
談談副刊——我國辦報的一個優良傳統
藝術奇葩國之瑰寶——崑劇《牆頭馬上》觀後感
推薦《周恩來在重慶》
書法藝術是中華文化的精粹
希望多一些《大師》類節目
時代需要精神的引領
從“中華文化標誌城”說起
《“青山夕照”作品集》序
《學藝錄》自序
人物風采
學習著是美麗的——上海老年大學紀實
世界因奉獻而精彩——記上海老科協多姿多彩的活動
發揮各類老年協會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不做時代的落伍者——上海老新聞工作者協會工作紀實
一樹獨先天下春
一位真正的共產黨人——左淑東校長追思
多彩人生——記新聞界老前輩夏其言同志
西光同志在復旦
難得身後言——記一次追思會
一位受人敬佩的老報人
房東媽媽
我的母親
絢麗晚霞
讓晚霞更絢麗——寫在國際老人節之際
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
皖北記憶
讓我們昂起頭顱,挺直脊樑
人生百歲不是夢
一路歌聲憶當年
快樂的中學時代
災難見證中國精神
錯位
大師,而今安在?
剛直與圓通
權勢、人格和其他
照鏡雜說
心中的延安
生命之歌
笑——獻給我們的世博會
青松頌
童年的夏天
天南地北
傣家風情
烏江邊上一條街
在沈從文的家鄉
登岳陽樓
蘭州風采
祁連古道行
歷史名城武威
塞上江南金張掖
茫茫大漠訪鎳都
天下雄關——嘉峪關
來自敦煌的訊息
世界藝術寶庫——敦煌
尋訪緣緣堂
過嚴子陵釣台
沈氏舊園懷詩翁
綠色寶島
武當山一角
黃洋界抒懷
堵車記
晉祠,值得一去
峭壁上的懸空寺
為西湖而醉
農家樂成了新時尚
波恩,貝多芬的故鄉
漢堡掠影
大牆兩面
漢學研究成了熱門課
西德報業面面觀
華盛頓一日
箱根之旅
走近紅場
彼得堡印象
老記游西歐
東歐紀行
我們的徐導
一點感想
外出旅遊要講文明

序言

原本打算退下來後,晚年生活能過得輕鬆自在,肩上少了些履行義務的責任,多了些品味人生的閒暇。可以泡上一杯清茶,坐下來細細讀幾本早年想讀而沒讀過的中外古今的好書;可以找幾個老朋友相聚一起,以“檻外人”的身份評閱人生,笑談古今;可以邀請親朋好友到祖國各地,忘情山水,秉燭夜遊。這些年來,確如想像一樣過得恬淡、寧靜、充實而祥和。
如今,雖已退下多年,而職業的習慣仍然未改。凡有所感,有所悟者,喜歡寫些短文或雜文以記下,希能讓善良者重新思考,讓奸詐者禍心畢露,對欺世盜名之徒予以痛擊,使貪污腐敗之輩難以藏身。事實證明,以上種種想法,近迂腐可笑。
私下也曾想過,區區短文,於政事無補,於世道無助。有些問題,如《誰來監督一把手》、《教育也要打假》、《擠掉點文化泡沫》、《為舉報者撐腰》等等都寫了文章,還不止一篇,問題不僅存在,有的甚至變本加厲,深感自己的文章竟然是“自說自話”。在這種彷徨、猶豫,想打“退堂鼓”的情況下,友人的首肯和認可給了我支撐和力量。有的朋友鼓勵我:“在這多元化的世界,你的文章也代表一種聲音,一種價值取向。”也有朋友說:可以“添一份正氣在人間”。同志們的鼓勵使我釋然於懷。我想:不管作用大小,該講的還得講!只要我講的是真話、實話、揚正氣的話。更何況目前的輿論環境還相對寬鬆,有時講了些直白而較尖銳的話,沒有受阻,而能刊登出來,也是令人欣慰的。
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告別寫作,也頗為躊躇,頗難做到,可說是積習難返,凡心難去,一碰到催人奮進,令人感慨、憤懣難平的事,就想寫上幾句。有感觸,有議論,也有批評或呼喚,情之所至,暢快淋漓,直抒胸臆,胸懷坦蕩。其實,批評也是抱著希望的。倘若先冷下來,連批評也不屑了那才教人寒心!當然,小冊子中也有對光明正義的追求,有溫馨的憶念,有嚴肅的思考,也有痛苦的拷問,既再現本人的思想軌跡,也反映身處的時代和社會背景。書名就叫《心語》。
人生不能沒有理想。理想是一道陽光,在我們的腦海中閃爍。沒有陽光的生命肯定黯然失色。正如雨果說的“夢想就是創造,希望就是呼喚。製造幻想就是向現實挑戰”。人活著就要在理想的照耀下,不斷求索,不斷創造,不斷前進。而寫作是一種誘惑,一種感受,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精神享受,更是一種社會責任。共產黨人要唱正氣歌。要呼喚正氣,呼喚良知。即使將近耄耋之年,只要有追求和精神支柱,活著才有意義,才有生氣!
幾度猶豫後,我又伸紙濡筆,重理舊業,在這將老未老之時,能夠出一本書,就出一本。雖屬雪泥爪印,也是敝帚自珍。
全書分為五個部分:《世象雜談》、《說文道藝》、《人物風采》。《天南地北》也不純粹是旅遊的篇章,其中有從蘭州出發到敦煌在河西走廊的一次採訪,也包括德國統一前在聯邦德國的一次訪問。至於有些無處歸類的雜文、隨感就放入了《絢麗晚霞》。
本集文字絕大部分發表於《解放日報》、《新民晚報》、《文匯報》、《大江南北》、《檢察風雲》等報紙和期刊。在此一併刊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