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琴弦》的作者是身為一名警察,且平時又愛寫散文的汪彤。 《心若琴弦》有她人生遊歷過的山水大川;有她的親人、朋友;還有她深夜燈下讀書時興起寫出的點滴筆記;這裡更有作者從少年到中年人生的一些片段記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若琴弦
- 書名:心若琴弦
- 出版社: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
- 頁數:300頁
- 開本:32
- 作者:汪彤
-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5889610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序言,圖書目錄,文摘,後記,
內容簡介
女孩子的心事都會在小小的日記里流露,如和父母不便說的小小心事;每天生活中遇到的點點滴滴;《心若琴弦》的作者汪彤便將此匯聚於此,希望本書能與您心靈的琴弦共鳴一次!
作者簡介
汪彤
筆名丹雨,甘肅蘭州人.甘肅省作協會員,致力於敬文創作,作品散見於《飛天》《華夏散文》《中國文化報》《北京青年報》《絲綢之路》等報刊。現居天水。
筆名丹雨,甘肅蘭州人.甘肅省作協會員,致力於敬文創作,作品散見於《飛天》《華夏散文》《中國文化報》《北京青年報》《絲綢之路》等報刊。現居天水。
序言
寫在前面的話 卞毓方
汪彤讓我為她的新書寫序,我答應了,但一直未能動筆, 為什麼?無他,實在太忙。我之忙,大概是汪彤不能想像的。 若說寫千把字,也就一會兒工夫,你就抽不出來嗎?事情沒有 那么簡單,我為人寫序,首先要認真閱讀原文,幾十萬字的 書,得玩味數天,然後進入思考,一定要有感而發,這感,還 要與眾不同,與以往不同,我決不敷衍,決不重複,所以,看 似簡單的序,對我是一件苦活。尤其是,我近年來的工作,愈 來愈忙,光說寫書,《季羨林:清華其神,北大其魂》之後是《天 意從來高難問——晚年季羨林》,之後又是《季羨林圖傳》,之 後又是《金石為開——金岳霖的人生藝術與歐陽中石的藝術人 生》,之後又是《千手拂雲,千眼觀虹一季羨林、錢學森、陳 省身、侯仁之、楊絳、黃萬里的人生比較》,之後又是《尋找大 師》。就說這《尋找大師》吧,每一個對象,都要艱難尋找,比 如說,為見饒宗頤一面,這就需要去香港,偶然聽說饒先生8 月8日去敦煌,趕緊買飛敦煌的機票。又比如說,想見南懷 瑾,他老人家落戶江蘇吳江,我就去了吳江。請上海的一位老 領導引薦,這就要看兩方面許可,一,上海老領導要抽出空, 到吳江來;二,南先生要精神好,方便見客。結果等了一個禮 拜,沒有下文,只得返回北京,再圖後緣。而同時,我還在籌 辦“季羨林中國學術獎”,還在運作一家影視公司,等等。 但答應人家的事,不能食言,無奈,我就請老同學粱志剛 幫忙。是粱先生清閒嗎?不是,他也很忙,既然人家也忙,你 為什麼還要找他?我承認,粱先生比我更無私,更富公益心。 比如,年初我倡議出版一本“弟子回憶季羨林”,其中的絕大 多數文章,都是粱先生一手組織的,我知道他這人除水平高超 之外,比我更實在,更靠得住,所以就把擔子交給他。 粱先生千辛萬苦,把序言寫出來了。我向他感謝,也代表 汪彤向他感謝。一晃有四五年了吧,我去天水開會,認識汪 彤,她向我請教,我也大言不慚地指導一番,我想她在法務部 門,公務很多,恐怕在文學路上,是難以走多遠的,沒想到, 她堅持走下來了,而且成績斐然,還在向更高的目標前進。我 為她祝賀,同時,我羅哩羅嗦說了一大堆自己的忙,也意在告 訴她,文學這東西,你一旦愛上了,就永沒有消停的時候。 謹此,與汪彤共勉。 2010年12月10日 於東莞旅次 (作者系季羨林國際文化研究院院長,中國散文家協會會 長,著名作家,季羨林弟子。)
汪彤讓我為她的新書寫序,我答應了,但一直未能動筆, 為什麼?無他,實在太忙。我之忙,大概是汪彤不能想像的。 若說寫千把字,也就一會兒工夫,你就抽不出來嗎?事情沒有 那么簡單,我為人寫序,首先要認真閱讀原文,幾十萬字的 書,得玩味數天,然後進入思考,一定要有感而發,這感,還 要與眾不同,與以往不同,我決不敷衍,決不重複,所以,看 似簡單的序,對我是一件苦活。尤其是,我近年來的工作,愈 來愈忙,光說寫書,《季羨林:清華其神,北大其魂》之後是《天 意從來高難問——晚年季羨林》,之後又是《季羨林圖傳》,之 後又是《金石為開——金岳霖的人生藝術與歐陽中石的藝術人 生》,之後又是《千手拂雲,千眼觀虹一季羨林、錢學森、陳 省身、侯仁之、楊絳、黃萬里的人生比較》,之後又是《尋找大 師》。就說這《尋找大師》吧,每一個對象,都要艱難尋找,比 如說,為見饒宗頤一面,這就需要去香港,偶然聽說饒先生8 月8日去敦煌,趕緊買飛敦煌的機票。又比如說,想見南懷 瑾,他老人家落戶江蘇吳江,我就去了吳江。請上海的一位老 領導引薦,這就要看兩方面許可,一,上海老領導要抽出空, 到吳江來;二,南先生要精神好,方便見客。結果等了一個禮 拜,沒有下文,只得返回北京,再圖後緣。而同時,我還在籌 辦“季羨林中國學術獎”,還在運作一家影視公司,等等。 但答應人家的事,不能食言,無奈,我就請老同學粱志剛 幫忙。是粱先生清閒嗎?不是,他也很忙,既然人家也忙,你 為什麼還要找他?我承認,粱先生比我更無私,更富公益心。 比如,年初我倡議出版一本“弟子回憶季羨林”,其中的絕大 多數文章,都是粱先生一手組織的,我知道他這人除水平高超 之外,比我更實在,更靠得住,所以就把擔子交給他。 粱先生千辛萬苦,把序言寫出來了。我向他感謝,也代表 汪彤向他感謝。一晃有四五年了吧,我去天水開會,認識汪 彤,她向我請教,我也大言不慚地指導一番,我想她在法務部 門,公務很多,恐怕在文學路上,是難以走多遠的,沒想到, 她堅持走下來了,而且成績斐然,還在向更高的目標前進。我 為她祝賀,同時,我羅哩羅嗦說了一大堆自己的忙,也意在告 訴她,文學這東西,你一旦愛上了,就永沒有消停的時候。 謹此,與汪彤共勉。 2010年12月10日 於東莞旅次 (作者系季羨林國際文化研究院院長,中國散文家協會會 長,著名作家,季羨林弟子。)
圖書目錄
三陽川里卦台山
月明南郭寺
走近晚霞湖
行吟淨土寺
幽谷清泉
拉卜楞行記
清水河畔話女媧
葦蔓中的雷台
海的集市
水房裡開始的播音
沙漠裡的童年
遙遠的牧場
把靈魂留在這裡
礦區的孩子
病中拾遺
我刀向何
睡陽光
洗瓦當
警訓手記
十分選擇,十分自由
父親的信
吾母之愛
故園隨想
我的父親
最難熬的那一夜
心若琴弦
心上的地震
用一支筆讓孩子去上學
情系福州
雲上的情誼
憶事悼逝
與卞毓方先生的師生情
跟蔣子龍先生學“武功”
陳忠實先生印象
致狄青
張舉鵬先生印象
王瑞生先生二三事
悼念程凱先生
周法天印象
與劉蓉老人的忘年友情
夜訪張維萍老師
辛啟榮老師的寶貝
李益裕老師的兩個後花園
劉玉璞先生印象
腳印的光輝
有拉才讓
門克新的目光
藝花邀蝶
讀《薩樂美的一生》
解讀弘一法師的“認真”
讀沈從文先生
學錢穆先生讀書
隨馮國瑞先生尋覓天水歷史
回眸世紀老人季羨林
石緣
誰來傳唱天水酒歌
“魚龍曼衍”硯小記
盲人小曲
後記
月明南郭寺
走近晚霞湖
行吟淨土寺
幽谷清泉
拉卜楞行記
清水河畔話女媧
葦蔓中的雷台
海的集市
水房裡開始的播音
沙漠裡的童年
遙遠的牧場
把靈魂留在這裡
礦區的孩子
病中拾遺
我刀向何
睡陽光
洗瓦當
警訓手記
十分選擇,十分自由
父親的信
吾母之愛
故園隨想
我的父親
最難熬的那一夜
心若琴弦
心上的地震
用一支筆讓孩子去上學
情系福州
雲上的情誼
憶事悼逝
與卞毓方先生的師生情
跟蔣子龍先生學“武功”
陳忠實先生印象
致狄青
張舉鵬先生印象
王瑞生先生二三事
悼念程凱先生
周法天印象
與劉蓉老人的忘年友情
夜訪張維萍老師
辛啟榮老師的寶貝
李益裕老師的兩個後花園
劉玉璞先生印象
腳印的光輝
有拉才讓
門克新的目光
藝花邀蝶
讀《薩樂美的一生》
解讀弘一法師的“認真”
讀沈從文先生
學錢穆先生讀書
隨馮國瑞先生尋覓天水歷史
回眸世紀老人季羨林
石緣
誰來傳唱天水酒歌
“魚龍曼衍”硯小記
盲人小曲
後記
文摘
讀《薩樂美的一生》
《薩樂美的一生》,作者伊爾姆嘉德·徐爾曼。初讀此書,感覺似乎有與作者同樣需求的動力驅使。
伊爾姆嘉德·徐爾曼是在她腿部受傷幾乎再也站不起來時,接觸到薩樂美這位特別女人的偉大人性。或許伊爾姆嘉德和許多人,都是在人生的緊要關頭,有了情感最大渴望需要的衝動時,才想著從一些人物傳記的人物事跡中,得到解答、幫助和支持,從而尋到啟發迷惑心靈問題的一些答案。這仿佛是人們迫切需要讀此書的相同心情。
與伊爾姆嘉德·徐爾曼不同的是,我似乎還有很多好奇心的驅使。我在想,這位俄羅斯的“妖女”是如何在她60歲的時候,還不曾經歷更年期?她的經歷對我們充滿著誘惑。我想她每天都充滿激情的生活,源自於何樣的事、何樣的人、何樣的境、何樣的內心感受。我不相信沒有外界的干擾,僅僅是她的天資,就能夠鑄就她如此偉大,能夠抵禦人一生自然常態的變化。
起初,這位18歲被母親陪伴離開俄羅斯來到蘇黎世的“古怪女兒”,她對社會為她規定的各種角色不屑一顧。她淡泊名聲,對生活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和濃濃的欲望,這些欲望促使她在蘇黎世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伊爾姆嘉德·徐爾曼對她學習的態度用這樣的語言來描述: “每次學習和工作都是不到累得吃不消了不休息。”
或許是薩樂美的疾病做了催化劑,改變了她孜孜以求,在平淡的個人學習中度過快樂一生的要求。在羅馬療養疾病中的薩樂美,認識了與她思想上志同道合的保羅·雷埃。而保羅·雷埃是這樣把薩樂美又介紹給他的朋友尼采: “她雖然缺乏女人特有的種種風情,給人以‘非女性化’的感覺,但是卻能給人以強烈的刺激感受。”我想這種刺激是使人們耳目一新,精神上產生衝動的刺激。 “男人們一向把淵博的學識和敏銳的思辨,當作是男人特有的財產,但是這筆財富卻在這個女人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顯露。”我想薩樂美是一個可以和男人們真正平等盡情交流思想的女人。
然而這個女人的與眾不同是在羅馬的彼得斯大教堂結識尼采後才真正體現出來的。她打破了傳統中種種束縛在人性身上的重重枷鎖,她在與尼采見面的當時,就打算和尼采同居,這種同居是精神上的志同道合,也是志同道合的人們作為動物性的人在肉體上的需要。
然而作為女人,她真正與其他女人不同之處,在於她自從結識了雷埃和尼采之後,她竟然異想天開地打算和這兩個男人共同生活、共同學習。
一般女人與男人的不同之處,往往是因情感的專一而局限了思想的發展,而她的精神生活追求卻不同一般。 “男女情愛可能會破壞她想像中的共同生活,但她沒有考慮這個問題。”她仿佛只感受到的是與兩個鐘情於她的人進行精神聚合的需要。
但是她的這種需要,並沒有得到滿足,她的做法超出了自己母親作為女人對她的理解和容忍。對於與兩個男人同時生活、學習,在現代開放式的女性看來,這也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而她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原則,我想,她要與雷埃和尼採在一起的想法,可能有超越肉體和精神的更偉大的需求,而那種……
《薩樂美的一生》,作者伊爾姆嘉德·徐爾曼。初讀此書,感覺似乎有與作者同樣需求的動力驅使。
伊爾姆嘉德·徐爾曼是在她腿部受傷幾乎再也站不起來時,接觸到薩樂美這位特別女人的偉大人性。或許伊爾姆嘉德和許多人,都是在人生的緊要關頭,有了情感最大渴望需要的衝動時,才想著從一些人物傳記的人物事跡中,得到解答、幫助和支持,從而尋到啟發迷惑心靈問題的一些答案。這仿佛是人們迫切需要讀此書的相同心情。
與伊爾姆嘉德·徐爾曼不同的是,我似乎還有很多好奇心的驅使。我在想,這位俄羅斯的“妖女”是如何在她60歲的時候,還不曾經歷更年期?她的經歷對我們充滿著誘惑。我想她每天都充滿激情的生活,源自於何樣的事、何樣的人、何樣的境、何樣的內心感受。我不相信沒有外界的干擾,僅僅是她的天資,就能夠鑄就她如此偉大,能夠抵禦人一生自然常態的變化。
起初,這位18歲被母親陪伴離開俄羅斯來到蘇黎世的“古怪女兒”,她對社會為她規定的各種角色不屑一顧。她淡泊名聲,對生活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和濃濃的欲望,這些欲望促使她在蘇黎世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伊爾姆嘉德·徐爾曼對她學習的態度用這樣的語言來描述: “每次學習和工作都是不到累得吃不消了不休息。”
或許是薩樂美的疾病做了催化劑,改變了她孜孜以求,在平淡的個人學習中度過快樂一生的要求。在羅馬療養疾病中的薩樂美,認識了與她思想上志同道合的保羅·雷埃。而保羅·雷埃是這樣把薩樂美又介紹給他的朋友尼采: “她雖然缺乏女人特有的種種風情,給人以‘非女性化’的感覺,但是卻能給人以強烈的刺激感受。”我想這種刺激是使人們耳目一新,精神上產生衝動的刺激。 “男人們一向把淵博的學識和敏銳的思辨,當作是男人特有的財產,但是這筆財富卻在這個女人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顯露。”我想薩樂美是一個可以和男人們真正平等盡情交流思想的女人。
然而這個女人的與眾不同是在羅馬的彼得斯大教堂結識尼采後才真正體現出來的。她打破了傳統中種種束縛在人性身上的重重枷鎖,她在與尼采見面的當時,就打算和尼采同居,這種同居是精神上的志同道合,也是志同道合的人們作為動物性的人在肉體上的需要。
然而作為女人,她真正與其他女人不同之處,在於她自從結識了雷埃和尼采之後,她竟然異想天開地打算和這兩個男人共同生活、共同學習。
一般女人與男人的不同之處,往往是因情感的專一而局限了思想的發展,而她的精神生活追求卻不同一般。 “男女情愛可能會破壞她想像中的共同生活,但她沒有考慮這個問題。”她仿佛只感受到的是與兩個鐘情於她的人進行精神聚合的需要。
但是她的這種需要,並沒有得到滿足,她的做法超出了自己母親作為女人對她的理解和容忍。對於與兩個男人同時生活、學習,在現代開放式的女性看來,這也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而她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原則,我想,她要與雷埃和尼採在一起的想法,可能有超越肉體和精神的更偉大的需求,而那種……
後記
什麼時候喜歡上寫作?
作為一位警察,經常會有朋友問起這個問題。
我之習作開始於國中寫日記,女孩子的心事都在小小的日記本上。和父母不便說的小心事,每天生活中遇到的點點滴滴,都會記錄下來,小小日記本便成了閨房私密摯友,直到成家,日記從未間斷過。到後來,在《甘肅矯治報》發表第一首關於香港回歸的詩歌,再到現今,整理出版自己的第一本散文集。
施蟄存先生說,散文就像跟人說話,你寫三篇跟你說三句一樣,人家立刻可以瞧得透你這個人的性格。但是“你倘若寫三篇小說或三首詩,至少可以掩飾你性格的一部分”。所以我感覺散文是最能反映人的各方面氣質和修養的文章。
之所以經常寫散文,喜歡寫散文,是因為“我有話說”,這些話有時是說給自己的,有時是說給朋友或讀者的。總之,我覺得散文是我寫作生活中最不可缺的一種抒發感情的文體,也是我這么多年寫的最多的文體。把心情和經歷的人和事,寫出來發表,然後整理便成了這本散文集。
這裡有我人生遊歷過的山水大川;有我的親人、朋友;還有我深夜燈下讀書時興起寫出的點滴筆記;這裡更有我從少年到中年人生的一些片段記錄。總之,把這些年在各個報刊雜誌發表的文章整理成集,算是我人生書寫的一次小結。
投稿和整理稿件從來都是讓我很頭疼的事情,因此一本30萬字的初稿,修改一年後變成17萬字,再過半年校稿8遍。其中有很多親人、朋友的幫助和辛苦,說多少感謝的話,都覺得太平淡。然而,在這本書就要出版之際,我還是要感謝這些年在生活中和寫作上支持、鼓勵、關心過我的朋友們,因為他們的存在,我才有了燈下夜讀、書寫的歡樂。
感謝福州知名作家、攝影家唐希老師,他的幫助使這本書得以整理出版。感謝卞毓方、梁志剛老師給我的指導和序言寫作,以及南寧學者韋臻老師,他啟蒙我讀書,從作文做人各方面鞭策指引我。尤其感謝我的父親汪希功先生,母親馬彩霞,哥哥汪琦,以及楊仲凡、牛慶國、劉玉璞、董兆吉、薛林榮、王亞強、王文娟、蘇忠等諸友,為此書辛勤校稿、策劃,使此書得以完善完成。最後感謝我所有的老師、朋友們,由於你們的支持,使我能堅持走下去,而且一走走了許多年。深深地盼望,這本《心若琴弦》也能與您心靈的琴弦共鳴一次。讓我們一起攜手,將人生的琴弦彈奏出美妙的音調。
2011年3月13日於石緣堂
作為一位警察,經常會有朋友問起這個問題。
我之習作開始於國中寫日記,女孩子的心事都在小小的日記本上。和父母不便說的小心事,每天生活中遇到的點點滴滴,都會記錄下來,小小日記本便成了閨房私密摯友,直到成家,日記從未間斷過。到後來,在《甘肅矯治報》發表第一首關於香港回歸的詩歌,再到現今,整理出版自己的第一本散文集。
施蟄存先生說,散文就像跟人說話,你寫三篇跟你說三句一樣,人家立刻可以瞧得透你這個人的性格。但是“你倘若寫三篇小說或三首詩,至少可以掩飾你性格的一部分”。所以我感覺散文是最能反映人的各方面氣質和修養的文章。
之所以經常寫散文,喜歡寫散文,是因為“我有話說”,這些話有時是說給自己的,有時是說給朋友或讀者的。總之,我覺得散文是我寫作生活中最不可缺的一種抒發感情的文體,也是我這么多年寫的最多的文體。把心情和經歷的人和事,寫出來發表,然後整理便成了這本散文集。
這裡有我人生遊歷過的山水大川;有我的親人、朋友;還有我深夜燈下讀書時興起寫出的點滴筆記;這裡更有我從少年到中年人生的一些片段記錄。總之,把這些年在各個報刊雜誌發表的文章整理成集,算是我人生書寫的一次小結。
投稿和整理稿件從來都是讓我很頭疼的事情,因此一本30萬字的初稿,修改一年後變成17萬字,再過半年校稿8遍。其中有很多親人、朋友的幫助和辛苦,說多少感謝的話,都覺得太平淡。然而,在這本書就要出版之際,我還是要感謝這些年在生活中和寫作上支持、鼓勵、關心過我的朋友們,因為他們的存在,我才有了燈下夜讀、書寫的歡樂。
感謝福州知名作家、攝影家唐希老師,他的幫助使這本書得以整理出版。感謝卞毓方、梁志剛老師給我的指導和序言寫作,以及南寧學者韋臻老師,他啟蒙我讀書,從作文做人各方面鞭策指引我。尤其感謝我的父親汪希功先生,母親馬彩霞,哥哥汪琦,以及楊仲凡、牛慶國、劉玉璞、董兆吉、薛林榮、王亞強、王文娟、蘇忠等諸友,為此書辛勤校稿、策劃,使此書得以完善完成。最後感謝我所有的老師、朋友們,由於你們的支持,使我能堅持走下去,而且一走走了許多年。深深地盼望,這本《心若琴弦》也能與您心靈的琴弦共鳴一次。讓我們一起攜手,將人生的琴弦彈奏出美妙的音調。
2011年3月13日於石緣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