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安亦可步步生蓮2》是2013年鳳凰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曉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若安亦可步步生蓮2
- 作者:張曉玲
-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月1日
- 頁數:232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50616943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序言,名人推薦,
內容簡介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雲歸洞本無心。人生若得如雲水,鐵樹開花遍地春。人的一顆心,可生歡喜,可生障礙,可生萬千煩惱。紛擾的人世,不再有人甘於平淡,不再珍惜擁有,不再感激生活的賜予。在對物慾的追求中,歲月好似豐盈,但心靈卻日漸貧瘠。如此,參透人生,便是禪意所在了。
《心若安亦可步步生蓮2》編輯推薦:超越自我中心的態度,多位禪學大師的思想集錦,說的是禪,學的是道,悟的是心,事當快意處須轉,言到快意處須住。——弘一法師,無心者公,無我者明,智慧型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慧能大師,事能常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圖書目錄
第一篇萬般皆無常,平淡真佛性
第一章一切皆虛幻,依賴更無常
第1節貪圖皆陷阱,看清方可求安/3
第2節不甘心放手,只能一錯再錯/7
第3節不依附不現實的希望/11
第二章看得破,才能看得真
第1節你是唯一能支配自己生命的人/16
第2節看得破,才能看得真/20
第3節三思方可後行,24
第三章沒有人可以阻擋你前進的腳步
第1節一個人最害怕什麼/29
第2節千帆過盡處,才是真晴天/33
第3節人生路上,耐得住寂寞/38
第四章永恆歸於寂滅。無常歸於平常
第1節平淡才是生活的本質/44
第2節嗅得到每日的花香,49
第3節放慢你的腳步/55
第4節一顆小石子的痛與喜/60
第二篇滅卻心頭火,勝點佛前燈
第一章戒嗔恚
第1節滅卻心頭火,勝點佛前燈/67
第2節事事無大礙,何須論短長,73
第3節是非本無度,抱怨招煩惱/79
第二章安忍求和,不生嗔恨
第1節得饒人處且饒人/85
第2節安忍求和,不生嗔恨/90
第3節壁立千仞,有容乃大/96
第三章善待才是出路
第1節付出比得到能收穫更多的快樂/103
第2節無執自我,遠離偏見/108
第3節善待別人,也是善待自己/111
第4節我們都需要認可和鼓勵/117
第三篇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第一章戒貪嗔
第1節戒貪嗔,欲望才是痛苦的根源/125
第2節捨得,有舍才有得/130
第3節那些錯過的美麗/135
第二章無執念,天地自寬
第l節人生本苦,不要和自己較勁/l41
第2節世上有難事/146
第3節困境中也一樣有出路/151
第三章放下,萬般自在
第1節以出世的心態,做人世的事/157
第2節得之淡然,失之亦要坦然/161
第3節生活沒有標準/168
第四篇超然於生命,安然於當下
第一章清淨正覺慈悲
第1節什麼才是強大的內心/175
第2節靜坐心澄清/179
第二章心動了,為何不行動
第1節機會不是等來的/184
第2節人生不易,貴在堅持/189
第3節人生沒有敗筆/194
第4節心動不如行動/199
第三章安然的心態
第1節心外無物才是超然的境界/206
第2節熱水先結冰,遇事需冷靜/210
第3節理事無礙,一心不亂/214
第4節其實你是幸運的/218
第5節安然於生命的每一種形態/223
第6節始隨芳草去,又逐落花歸/229
作者簡介
張曉玲,80後,湖南文理學院中文系。筆名:梧桐。作者致力於心靈勵志和心靈疏導的當代學者,曾多處遊歷,善於用文字安撫內心,將各種文化與心理學相結合,以求得社會靈魂的淨化,呼喚世人回歸本心。曾發表作品《請你一定要幸福》等,以及若干散文、小說,現居長沙。
序言
我想每個人都會不止一次的思量,人生的長度和寬度該如何延伸?
比起日月星辰的永恆,人生短暫得如同起伏的塵埃。但是人們每天還都在忙忙碌碌,為生存的一片天地庸庸碌碌,不肯停歇。
其實人生短暫,生命終結的判決隨時隨地可以下達,誰都不知道屬於自己的終點會在什麼時候出現。其實人生又很漫長,幼時懵懂,少時張狂,中年過得恣睢匆忙,到日漸蒼老,力不從心的時候,縱觀自己的一生,又感嘆那些歲月虛度,恨不能重來一次青春。
佛家說得好,人生的長度,就在一呼一吸之間。生命的精髓都在這瞬間體現。“風送水聲來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當下的一瞬間心安,人生便可享受這一瞬間的寧靜,和風和雨,和月和影。思維無限,便沒有山可阻擋視線,也沒有外物可以牽絆內心,人生的寬度,就是如此拓展的。
常常有看不開的人,說自己愚鈍。其實,又何必執著於自己的內心。這世界如此之大,任是誰都無法盡收眼底。內心也是這樣,越是執著,便越狹窄。把一切都放開了去,反倒可以還自己一個清靜自在。
這世間最集中的痛,莫過於醫院病榻上那些無法操控身體的病人。而試想一下,對身體無能為力是一種痛,那么,無法操縱自己內心的人,空有一副健康的身體,如行屍走肉般生活,豈不是更悲哀?身不在,心在,是一種境界;而身在心不在,便只能是一個符號,終止生命的符號。
佛說,“流水下山非有意,片雲歸洞本無心。人生若得如雲水,鐵樹開花遍地春。”人的一顆心,可生歡喜,可生障礙,可生萬千煩惱。紛擾的人世,不再有人甘於平淡,不再珍惜擁有,不再感激生活的恩賜。在對物慾的追求中,歲月好似豐盈,但心靈卻日漸貧瘠。
當年釋迦牟尼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五百弟子都默然,獨有迦葉微笑。那是一種從容不迫的氣度,寧靜安詳,卻蘊含了對生命最真的體悟。於是佛祖把衣缽相傳與他。面對紛繁人世,最好的心態,莫過於此,純淨無染,無欲無貪,無拘無束,卻能永恆長久。
星雲大師說:“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不聞就是清淨,不看就是自在,不貪就是布施,斷惡就是行善,改過就是懺悔,謙卑就是禮佛,守禮就是持戒,原諒就是解脫,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
而這一切,不過就是兩個字:看破。
看破功名,看破利祿,看破是非成敗,看破得到與失去。看得破,人心便可安寧,可清淨,可回歸最深處的本真。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此世界可安好,心可以開出潔白的蓮花來。
如此,參透人生,便是禪意所在了。
名人推薦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如夢如幻,歲月飄零。人活得就是一種心情,不管成也好,敗也好,愛也罷,恨也罷,不過都是些過眼的煙雲。與其煩惱重重,困擾今生,不如讓自己真真正正地笑一回,珍惜現在所有的所有、珍愛自己曾經的曾經,開心地一笑,投入地一笑,投入地笑一回。
——延參法師
動若不止,止水皆化波濤;靜而不擾,波濤悉為止水。
水相如此,心境亦然。
不變隨緣,真如當體成生滅;隨緣不變,生滅當體即真如。
一迷即夢想顛倒,觸處障礙,一悟則究竟涅槃,當下清涼。
——弘一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