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籽屬

心籽屬,是一種植物,屬於心籽屬、 科達目、心籽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籽屬
  • 外文名:Cardiocarpus
  • 科名信息:科達目
  • 形態:種子橫切面兩側對稱
簡介,形態描述,比較研究,時代產地,

簡介

中 文 名 :心籽屬
心籽屬心籽屬
科名信息:Cordaitales, 科達目
屬名信息:Cardiocarpus,心籽屬

形態描述

種子橫切面兩側對稱,具明顯側翼或否。珠被自外向內由薄壁細胞的肉質層、厚壁細胞的硬質層和薄壁細胞的珠被內層構成。珠心除基部外與珠被分離,在頂端形成圓柱狀構造。基部主維管束在肉質層內先分出兩根珠被維管束,它們在主平面內沿相反方向向上一直延伸至種子頂端。主維管束向上繼續延伸至珠心與珠被結合處(合點)。在有些種,珠心內也可有維管束,或呈分離的束狀,也可為連續的套狀。

比較研究

目前所知具解剖構造的華夏植物區Cardiocarpus屬種子有C. taiyuanensis Hilton et al.、C. tuberculatus Wang et al.、C. samaratus Wang et Tian、C. dabiziae Hilton et al.和C. huopuensis Wang et al.等4個種。C. tuberculatus的珠被肉質層的厚度變化很大使得種子表面形成一些瘤狀突起物(Wang et al., 2003);C. samaratus的珠被肉質層向二側強烈延展形成明顯的側翼(王士俊、田寶霖,1991;Wang et al., 2003);C. dabiziae的珠被肉質層內具大的橢球形腺體(Hilton et al.,2001);C. huopuensis的個體非常大:長15mm,寬12-15mm,厚7-8mm。因此,這4種種子與當前標本區別明顯,當屬不同的種。 在上述4種種子中,當前標本與Cardiocarpus taiyuanensis 在大小、橫切面形狀和珠被的解剖構造等方面較為相似,這裡做一較詳細的比較。C. taiyuanensis的成熟標本一般高4-6 mm;當前標本僅有的2個最小縱切面標本中,一個的高5.5 mm,另一個高不到4 mm,總的來說二者的高度差不多。二者的橫切面形狀均為扁的二側對稱形,側翼不甚發育。二者的珠被構造都是由表皮、肉質層、硬質層及偶爾發育的珠被內層構成,其中肉質層和硬質層均可分為二帶。珠被的厚度都不大。但二者的區別也是很明顯的(比較圖版75和圖版77)。如當前標本大多較扁,寬度與厚度之比較大,對4個標本的測量值的變化範圍為1.32-2.48,平均值為1.95。而C. taiyuanensis的寬度與厚度之比較小,對4個標本的測量值的變化範圍為1.12-1.4,平均為1.25。
二者的橫切面形狀也略有差異:當前標本或多或少呈菱形或扁菱形,有時具微弱發育的側翼。而C. taiyuanensis的橫切面則多為透鏡形或橢圓形,基本無側翼。二者的縱切面形狀區別似乎更明顯:C. taiyuanensis在最小縱切面內其上下部分的厚度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基本上呈近橢圓形,而當前標本在最小縱切面內其近基部的厚度較大,向頂端則較快變薄,呈近披針形。C. taiyuanensis的表皮細胞外的角質層較發育,厚可達5-7m(李中明,1992),當前標本的角質層則很薄。C. taiyuanensis的肉質層厚度一般較大,在二側面處的厚度有時可達100-200m,細胞也較大,直徑一般在20-30m以上。而當前標本所有的個體的肉質層的厚度都很小,在二側面處的厚度一般不超過40-60m,常僅30-40m,細胞也較小,直徑一般只有10-20m。C. taiyuanensis的硬質層雖也可分為內、外帶二帶,但它們之間沒有明顯的分界線,常是逐漸過度的,外帶細胞常較內帶細胞略小,而在當前標本這二帶之間的界線非常明顯,內、外帶細胞差不多大。
此外,C. taiyuanensis的硬質層的厚度在同一標本,甚至同一切面中多有變化,常常向二翼及頂部和基部逐漸變薄,而當前標本硬質層內外帶的厚度在同一個切面中非常均一,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 C. taiyuanensis的珠心膜常較厚,珠心下部維管化較強烈,常形成連續的套狀構造(李中明, 1992; Hilton et al., 2003)。而當前標本的珠心膜則較薄,維管化較弱。 總之,當前標本雖然與C. taiyuanensis在有些特徵上較為相似,但二者在珠被硬質層和表皮的構造以及最小縱切面形態等特徵上區別還是較明顯的,再綜合考慮其它一些特徵還是能較容易地將二者區分開來的。本文認為它們應該代表了2個不同的種。 Hilton et al.(2001)簡要報導了幾種產自中國河北平泉楊樹嶺礦太原組的礦化種子(非煤核)。其中第3種與當前標本較相似:較小,高2-5 mm,橫切面近透鏡形,微具側翼,肉質層也很薄等(Hilton et al., 2001,Pl.6, fig.2)。但其它特徵,如其肉質層和硬質層是否分為二帶?肉質層細胞直徑是多少?其最小縱切面內的形狀如何等,均不清楚。因此難以與當前標本進行詳細對比。
歐美植物區Cardiocarpus屬目前共有如下一些種:C. drupaceus Brongniart, C. orbicularis Brongniart, C. sclerotesta Brongniart, C. spinatus (Graham) Andrews et Felix, C. magnicellularis Baxter et Roth, C. oviformis Leisman, C. tritolopus Serlin和 C. leclercqiae Snigirevskaya。其中,前3個種產於法國晚石炭世晚期—斯梯芬期沉積中,它們的個體非常大,珠被非常厚(Brongniart,1881; Doubinger et al., 1995),與當前標本完全不一樣。最後一個種產於前蘇聯頓涅茨盆地晚石炭世中期(Westphanian C-D)沉積中(Snigirevskaya, 1972),它也比較大(高10-12 mm,寬8-14 mm,厚2-5 mm),肉質層也較厚。此外,它的花粉室形狀很特殊,為寬的矛頭狀,而當前標本的則為鈍尖狀。因此二者應為不同的種。其他4個種產自北美晚石炭世中期(Westphanian)沉積中,它們的個體都較大,珠被肉質層較厚。此外,C. spinatus的珠被硬質層在橫切面及最小縱切面內向外不均勻擴展成刺狀(Andrews and Felix, 1952;Roth, 1955);C. magnicellularis的珠被肉質層的外帶由大的徑向伸長的細胞構成(Baxter and Roth, 1954);C. oviformis的橫切面形狀呈近橢圓形,無側翼(Leisman, 1961;Costanza, 1985);C. tritolopus具發育的側翼,珠被內層由1-2層大的(直徑可達120×85m)不呈縱向伸長的薄壁的細胞構成(Serlin, 1982),而當前標本的側翼發育微弱,珠被內層由小的縱向伸長的薄壁細胞構成。因此,當前標本同歐美植物區的Cardiocarpus屬各種區別明顯,應為不同的種

時代產地

山東南部棗莊礦區;太原組16號煤層,晚石炭世晚期或早二疊世早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