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調適能力

心理調適能力

任何事物,包括萬物之靈的人類,想要生存,就非得適應環境不可。反而言之,“適應環境”也是萬物的一種本能。人類在面對環境壓力時,通過各種反應形式,以對個體或群體有利的變化來對付這種壓力,使得個體或群體有更好地生存的能力,稱為心理調適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理調適能力
  • 外文名:Ability of adjusting your mentality
  • 學科:心理學
  • 起因:壓力
重要意義,提出,提高方法,心理健康,

重要意義

要學會合作共事,互惠雙贏。今天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係,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關係它是一體的,以後講領導者是主動的,被領導者是被動的。領導者是主導者,被領導者是從屬的。今天領導者與被領導者是一起,這種一起就是說一個組織的目標和任務需要兩者的互相合作與協作。以前的領導者是火車頭,火車跑的快全憑車頭帶。那么今天講領導者要搭建平台讓下屬唱戲,領導者是一個火炬,你這個火炬就必須要和團隊在一起,不能一個人拿到火炬跑老遠,那就是鬼火了,要能夠和團隊在一起,要能夠理解你在做什麼大家才能支持你,幫助領導者來一起完成組織的目標和任務。所以說今天的管理,是領導搭台下屬唱戲的過程,是個借力的過程,領導者必須藉助下屬的力量完成組織的目標和任務,所以這樣就使的上級和下屬在合作共事當中彼此互相的支持、互相理解、互相的合作。這點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是一個互惠雙利。組織的發展要為每個人的發展提供一個空間,也就是在這樣一個互惠雙利的過程中,組織的發展也帶給每一個人的發展,每一個人的發展也促進了組織的發展。
最後一個就是要學會生存,就是每一個人都要適應社會的發展,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社會在不斷發展的時候,其實在計畫經濟時代下沒有像今天這么大的社會、生存的壓力。計畫經濟時代的時候下一個人有個工作後就能幹到退休,而今天每一個人都要去維護你今天工作的權利負出更大的努力。這個工作不是天經地意就是你的,你能夠勝任這個工作崗位,每個人都在為能夠勝任這個工作崗位負出更大的努力,就是要不斷的提高的生存能力,你要不斷的能夠與時俱進,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的提高時代的發展對提出的一個能力的要求,才能成為一個更幸福的人。
心理調適是使用心理科學的方法對認知、情緒、意志、意向等心理活動進行調整,以保持或恢復正常狀態的實踐活動。既可以自己進行心理調適,也適用於幫助別人。

提出

社會發展對人們的心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壓力
心理壓力的分析
在時代發展之下,人們心理壓力也隨之發展。心理的壓力是外部條件的變化,對主體所提出的要求。外部環境變了,每年都會有新的知識點,社會在不斷發展,這對每個人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要求就可能使得在生活中產生一些壓力如:社會壓力、工作的壓力、生活的壓力、個人差異性所致壓力。
1、壓力的生理反應
另外就是壓力的生理反應。就是當人有壓力的時候,它會使人的很多的系統發生改變。比如說人的心腦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那么也就是說當壓力過大,或者不會處理這樣一種壓力的時候,他會給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損害。之所以公務員提出心理調適的能力,也就是推行公務員制度已經十年多了,在工作當中很多的公務員在工作中的這種壓力。包括有些領導者,處級領導者、局級等他的發病率,尤其是心神系統的發病率、死亡率都呈一個直線上升的趨勢。而國家的公務員是國家的精英,應該愛護、保護每個公務員的健康。那么就他的心理的反應來講,壓力過大,或者不能及時的進行心理調適,就會對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個非常大的破壞。
人們的心理的很多疾病,是因為人們缺少這種心理的常識。有很多的生理衛生的常識,飯前飯後都知道要洗手,然後細菌就不容易繁殖。其實人在這種生理過程當中的時候,心裏面也容易蒙上些灰塵也有些污垢,但是人們又不知道怎么樣去增強人的心理衛生的能力。所以這就是這些年,為什麼吃的好了,得病的人卻多了;有了娛樂城,煩惱的人卻多了;不睡板床也不睡土炕了,睡席夢思了失眠的人卻多了;整體上生活水平提高了,死的卻越來越快了,是人對生活的不適應。
2、壓力的心理反應
從心理社會的角度,男人是和責任一起生下來的,男人生下來就要齊家治國平天下,那么在工作上承擔的壓力總體上來講要比較大。女性來講也是有很多的壓力,但是就社會這一個角度來講,男人感覺他的責任可能更大一些。男人和女人生下來的時候眼淚是一樣多的,但是隨著年齡的成長,女人的眼淚被保留下來了,女人可以哭一輩子。但是隨著社會的成長,男人慢慢的隨著生命的成長,他就不流淚了。小男孩只要過了三歲過了五歲,每一次流淚,都會伴隨著斥責。男性和女性的社會的形象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所以男人隨著生命的成長,眼淚會越來越少。但是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的挫折,而且生命當中的不如意,或者說挫折、失敗、打擊包括一些委屈,所有這些負性情緒或者人的這種壓抑,所分泌出來的眼淚,都帶有大量的化學的成分。而女人的都通過眼淚,把它宣洩出來,把這些有害的東西宣洩出來。而男人是把這些有害的有毒的東西一次一次的咽到肚子裡,所以這對男性的生理的健康造成一種非常大的危害。所以我認為,男人從生活的這種方式上來講要慢慢的要學會宣洩自己的這種情感。
另外就是他的這種生活方式,女人的生活方式是講保健,吃什麼更有營養,你看晨練的或者是晚上鍛鍊的,往往是女性比較多,男性的生活方式就是應酬比較多,抽菸、喝酒的比較多,那么這樣也會對男性的健康有一定的破壞作用,那么大家都知道,早晨要吃好,因為早晨的營養可以被吸收70%,中午是20%,晚上是10%,但是的生活是倒過來的,早晨匆匆忙忙,中午湊湊合合,晚上再認認真真的吃,但是這樣的方式其實是很不健康的,就是晚上吃好多油性的和肉性的東西,容易造成身體的一種酸性物質,就是你不能充分的吸收,時間長了沉積到身體裡面,對人體的健康有一定的影響,所以還要有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3、壓力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另外就是,消化系統,那么這種壓力有一個例子。就是在培訓的時候,也是一個領導者,就是正職和副職之間,工作當中人際關係有些緊張。那怎么辦呢,兩個人的關係又比較緊張,然後就開始血壓高、失眠,然後就頭痛,突然就腦淤血。所以講心腦系統疾病,就是如果一個人,在工作當中的時候,不善於去調節。或者我有了這樣一個問題,我應該怎么去調節,或者面對這樣的一個問題的時候要怎么能積極地去調節心理,可能就不會對這種健康有這么大的破壞。另外就是人的這種消化的系統,胃本來皺褶狀的,我們吃多少東西,它會分泌多少胃液,漲開的程度就不同,漲開了以後就還分泌胃液了。胃液是胃酸和胃蛋白酶。胃蛋白酶是一種酸性比較強的一種物質,所以我們知道胃裡再吐出來的東西會都會是沫狀的東西,就是它腐蝕的能力非常強。那么我們在工作當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說我們講,不高興或者是一些抑鬱的情緒。如果我們缺乏常識,就會叫自己很長的一段時間都心情不是特別好,就不知道怎么去處理這個問題,那么一方面你要在心理上調試,後面我們會講到心理調適的方法。那么在生活當中有這樣一個,就是心情不好的時候,一定要不吃和少吃東西,然後要多喝一點水。那么水在胃裡只能停留五分鐘,就把你抑鬱的情緒所分泌的過量的胃酸排出體外,這樣就能減少,胃液對我們傷害。這也是心理衛生的一個常識。
4、壓力對內分泌系統的影響
內分泌系統,就是講人體的新陳代謝方面的。糖尿病80%以上都是因為後天引起的,只有20%的人是由於遺傳造成的。糖尿病就是人面對很多壓力的時候你不知道怎么去處理,然後持續的心裡的這種緊張,會導致人體新陳代謝的一些改變。那么為什麼把糖尿病列為一種心神疾病,壓力大的時候你不會調節,他會改變你新陳代謝的狀況。包括臨床上表現的癌症,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一個數字,由人們的心理和社會的因素引起的癌症,臨床上占了64.2%。
那么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癌症是和心理有關係的。在前邊講過,我們的社會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從過去的計畫經濟,到今天的市場經濟;從原來的競爭制到工作崗位的競爭;由農業社會的以前很多的上層建築、工作方式、人際交往,到現在這樣一個工業化的社會,日新月異的不斷變化的社會,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他就要求人的心理結構和承受心理壓力的能力,要不斷地去提高。那么如果社會環境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工作的方式、人際交往的方式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而心理的能力沒有得到提高的話,那么生理的軀體就會受到傷害。所以講一個人的心理對一個人的生理,具有非常大的控制和影響作用。也就是說,你如果需要生理的健康,就需要心理的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對人的健康有四條標準: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就是要去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
二:時代的變化
1:政府職能發生的改變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對公務員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的行政職能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以前的主要靠行政命令的手段來管理國家,到服務型的政府,職能上需要有重大的轉變。以前是對上負責,如今是對公民負責。原來程式比較繁雜,辦一件事要蓋很多的公章,都是“一站式”服務。比如《審批法》以後,一個是政府管理的能力,再有一個是公務員的能力都需要提高。每一位公務員,自身能力的提高就顯得特別重要,就給人們帶來一種工作、心理上的壓力。
2:社會的變遷
第二方面是指社會的變遷。由計畫經濟轉變成市場經濟,由農業社會,步入到工業社會,時代的變遷也會給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的人帶來壓力。我國在農業的社會生活了5000多年,直到78年改革開放時,才逐步進入到工業化社會。在農業社會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採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春天播的種子,只有秋天才能收,人們對它的收穫都有一種預期。甚至十年都不會有特大的變化。計畫經濟三十年,人們工作的方式都沒有什麼變化。所以在農業社會當中,經驗是最重要的。所以小的時候經常在講: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因為經驗最重要,他吃過的鹽比吃的飯還多,他對好多事情就會有一種預期,就會對年老的人充滿了一種敬仰。
3:工作方式的變化
工業化社會是日新月異的社會。這種日新月異就使得人們工作、生活的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而且社會的發展,使人對未來的預期有了很多的不確定性。也使上下級的領導方式和工作的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種改變就會給人帶來相應的壓力。在入世之後,每個人面對的新事、難事、急事會越來越多,過去的經驗就不適應了,今天的經驗還沒有形成,所以每個人都要去面對一些需要自己去承擔、處理的事,這樣也會給大家帶來一定的壓力。
4:生活方式的變化
另外一個就是生活在個性化的、工業化的時代,就是說步入到了資訊時代、經濟時代、網路時代和數字時代。信息化時代就使原有的知識淘汰的速度越來越快。所以當人類進入信息化時代的時候,就跨過了達文西時代。在達文西時代的時候,他除了是一位偉大的畫家,還是著名的雕塑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大家都知道恩格斯,他是位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他寫過一本書,叫做自然辯證法,對數學、物理、生物都有非常深的造詣。
三:社會發展要求
知識經濟的時代就是要人類的創新、創造能力。“十一五”提出:要增強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如果沒有這樣創新的能力,我們就成了打工的市場了。網路時代它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它使我們工作的方式,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如今都是無紙化辦公,是網路時代,坐在屋子裡面可以和世界上任何角落的人聊天,可以在網上進行貿易的活動,它徹底的改變了人類工作和人際交往的方式。人生活在不同的時代,就會對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提出相應的能力要求。時代在不停的發展,它對人的素質要求就會越來越高。
所以應該說,生活在工業化的社會,很少有人沒有壓力。孩子上學有壓力,工作有壓力,其實人就算退休了也有壓力,當然我國的保障也會不斷的發展,因為時代對人不斷的提出了要求,人要適應這種要求,人要生存就會面對很多的挑戰。
這是因為平時發展的速度非常快,就像大家知道手機,大哥大離今天有多遠?也就十年的時間。95年的時候,如果有人能拿個手機就意味著一種社會地位一種經濟地位,那時候才賺幾百塊錢,一個手機要兩三萬塊錢。誰能想到,十年以後連上學的孩子都有手機。如今的手機能照像、攝像。手機的功能停止了嗎?誰能知道五年以後的手機什麼樣?這就是工業化的特點,它在不斷的變化,它會不斷的開發新的功能。誰也不知道,他還會有什麼新的東西來滿足人對他的要求。這就是今天時代十倍速的發展,然後他就使得人才的競爭日趨劇烈。
所以這一個時代,比以往的任何一個時代,最大的區別就是:每個人生活在這樣的時代要不斷地為了與時俱進和適應這樣時代的發展,提高人的學習能力,還有人的合作能力,都是今天這樣時代,對人的要求。因為任何一個人,無論他有多么大的能力,都不能獨立的完成組織的任務或者是組織的目標,他需要人們在一起合作。以前看電視,不論是雍正王朝還是康熙大帝,皇帝又沒有副皇帝?縣太爺有沒有副縣太爺?為什麼一個正職都要配備副職呢?就是因為社會越發展,專業化的分工越精細,不同人的能力的組合,一個人的能力不成,需要很多人的能力的組合,任何機構都需要很多能力的組合。那么因此,在今天的時代,人與人合作的問題是非常重要的。

提高方法

一、改變認知模式
認知模式是一種思想
的方法和思維的習慣,其實就像所講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把它叫做一個認知的模式。那么每個人的認知模式的形成是受每個個體所生活的環境,接受的教育,形成的一些智商、情商等,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個人的認知模式形成以後,就會影響這個人對世界的一些看法,包括對生活和學習的態度。對人際關係處理,所應該遵循的準則,包括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那么講,一個人你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大多數人都是好人”你可能就更容易真誠;如果你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你和別人交往的時候,戒備的心理就會特彆強。也就是說人的這種思維的模式,不是從娘胎裡帶出來的,而是在後天的生活當中,不斷地接受教育和影響的結果,那么他會形成價值的一些理念。
但是講同樣的刺激,每個人會得出不同的反應。同時看一場電影的時候,有人會說它好,有人會說它不好;一個人,有人會欣賞他,有人會不欣賞他甚至反對他。那么為什麼同樣的刺激每個人會做出不同的反應呢?比如說老師在講課,一個班裡50多人,老師講的課是一樣的,而為什麼有的人成績好,有的人成績不好呢?“一母生九子,九子皆不同”,每個人對外界的反應,他是能動的,他有做出他主體的一個反應的不是被動的。給什麼刺激,就接受什麼刺激,他是有選擇的,他會做出主觀的判斷來進行認知的。因此我們講,每一個人的思維模式,其實都帶有它的局限,我們之所以對同樣的問題有不同的反應,對一個人有不同的看法,是由於我們每一個人接受了不同的教育,我們有不同的知識結構,不同的信息、經驗、閱歷,一件事情或者一個人,20、30、40歲的人,或者學不同專業的人,有不同知識背景的人,或者有不同信息的人,對他的理解和認識都是不一樣的。
所以講,為什麼要改變人的認知結構呢,因為每個人的認知結構,都有他的局限性。沒有人能窮盡天下的真理,每個人這樣一個對於知識、信息的把握,都帶有主觀的經驗。為什麼要合作?因為現代化的社會當中一個人的專業的知識越來越精深,對其他知識的涉獵就相對的比較少,解決問題的時候,又需要很多的智慧能力。所以他就需要合作,需要很多人在不同的角度來完善對這個事物的認識,才能得出更立體、客觀的認識,所以每個人的認識結構都要不斷地進行調整。
那么今天的培訓,就是在於不斷的做信息的傳遞,然後改變人的認知和思維的模式,改變的一些觀念,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改變行為。也就是一個人,認識的模式、觀念不改變,行為是不可能改變的。比如說在吃早點的時候,看到有些人不吃蛋黃,他一定是接受了一個理念——蛋黃膽固醇高,你不要吃!你接受了這個理念你的行為馬上發生了改變,如果你不接受一個理念,人的行為就不會改變。
以前有句老話就是人學會數理化走遍全天下,一個人只要有能力,就可以有發展。其實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社會對每個人的要求,是三位一體的,像一個金字塔的結構一樣,它需要人的智商、情商和逆境商。也就是說今天任何一個的發展,或者是一項事業的成功,一個人的聰明才智和專業能力固然重要,這是一種能力,但是更重要的是一個人根據發展和形勢的變化,來時時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的能力,和一個人人際交流的能力,溝通協調的能力,這是人的情商的一部分。還有就是人遇到挫折時,自我激勵的能力,這是逆境商。這是我們剛才講的方法一,就是不斷地改變認知模式和認知理念。
二、增強人際關係的適應能力
世界衛生組織說,人的健康其實很重要的就是人的適應性。人的適應性最主要的就是人際關係的適應性。知道人有不同的角色,在領導者面前是被領導者;在被領導者面前,可能還會是一個領導者;在父母面前是兒女;在兒女面前是父母,人際關係是身心健康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如果在單位的人際關係的緊張,或是在家庭的人際關係的緊張都會影響到人的身心健康。所以講,人的適應關係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際關係的適應。
那么在人際關係的適應當中,需要注意三點:
1、人在不同的場合應該有不同的表現
是面對同事還是面對上級,是面對朋友還是面對親人,面對的人不一樣,說的話就應該不一樣。人應該能夠去區分什麼是工作的場合什麼是生活的場合,什麼是同事什麼是朋友。這是應該有界限的,如果你沒有選擇,想說就說,不分場合、地點,不分你面對的是誰就說,不知道你自己說了多少,那么肯定就會有心理的困擾,就會造成這種人際關係的不適應。
生活在不同的圈子,不同的氛圍,不同的工作環境,不同的生活環境,對人的行為有相應的不同的約束的。這樣的作用,所以應該在不同的場合,有一種不同的表現,還有說話的時候要把握一個不同的分寸感,是面對同事、領導的說話應該怎么樣去說,應該說多少?要有一種不同的分寸感,還有留有不同的餘地。就是在交流的時候,應該給別人一個空間,也可以叫做餘地。
2、改變看問題的角度
(1)要學會做自我否定,不要太固執。人為什麼要學會自我否定?剛才講,人對於任何事務的看法都帶有主觀性的特點。那當和別人對同樣問題有不同看法的時候,是層次事務的不同的方面。假設,這是一個客觀的問題,今天大家討論它,你們所看到的和我所看到的問題是不一樣的。這就是剛才講每人的認知結構的不同造成的。你看到的,我沒有看到,而我看到的你也沒有看到。如果我們不能自我否定,你覺得我看到的,眼見為實,我沒有看到的,我就不承認,認為它是不存在的,這就不是一個學習的理念。我剛才講,我們時代的特徵要構成一個終生學習的社會體系。
在人際相處過程的時候,要學會自我否定。就是當我提出的觀點,別人跟我的觀點不一樣的時候,要有一個學習的態度,而不是一個拒絕的態度。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是由我們的認知結構、知識、經驗和信息來決定的。所以,今天你把你的知識給我,我把我的知識給你,我們兩個都增加了能力。當我們能夠互相交換,因為它有很多的角度,很多的這樣一個側面,如果我們能夠彼此之間,互相之間能夠交換每一個人的看這個客觀問題的角度,才能最後完善對客觀問題的整體認識。所以,我們與別人相處的時候,必須要有一個自我否認的態度。一個人只有自我否定,才能夠反思。反思這個問題哪些方面是我看不到的,是我沒有想過的,是我沒有思考過的。這樣我們就能夠從其他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當中去學習,而不能說我這樣看就這樣看。偏視或者是固執,這樣我們就會過於狹隘。對一個問題的看法過於狹隘。也不是學習這樣一個態度。
(2)應該能夠換位思考。改變看問題的角度包括兩個方面:第一自我否定,不要太固執;第二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我覺得不管是領導者與被領導,如果單純的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一個問題,或者解決一個問題的話,都會覺得自己看問題的角度或是處理問題的方法是最好的。但是如果不能設身處地的,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想,那么可能我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和處理的方法就不會是最得當的。有很多的時候,我們自己的問題、苦惱是常於煩惱。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這么想會非常的痛苦,就會特別的煩惱,甚至會引起一些人際關係的緊張。
那么,如果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能夠設身處地,站在不同的角度想,就像講每個人站在不同的位置上的時候,他對問題的反應是不一樣的。比如講,一個普通的公務員很可能是站在兩層樓上,科級站在五層,的處級站在八層,局級站在十三層,那么所站在不同的級別上,他所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他對問題所得到的結論和看法也是不一樣的。有很多時候,提出一個工作建議,想了很長時間,發現了一個問題提出了一個對策,交給了領導,可領導為什麼不採納呢?如果你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你會認為這個問題特別重要。站在本部門的角度上看,這個問題特別突出也特別重要,但是如果這個問題站在領導的角度、巨觀的角度,它可能不是那么重要。或者它是一個部門的利益的問題,那么就不僅僅說滿足某一個職能部門的利益,那么它可能解決問題的時候涉及到利益問題的時候,要通盤的考慮或是巨觀、全局的考慮。所以說,當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時候,可能就不會那么耿耿於懷了,就不會有很多時候有很多問題想不明白了。
三、應該對壓力有所認識,有所準備
有的時候,之所以覺得受到打擊、挫折,是因為對問題缺乏一些必要的認識和準備。有的人說我努力工作就應該得到表揚;這么辛苦,領導就應該肯定;做的這么好,領導就應該表揚我;或者我提了這么好的方案,領導就應該採納,如果我們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或只給自己一種答案,事情的答案不是這樣的,就會受到打擊和挫折;覺得應該是這樣的,但是我們知道任何事物它應該有很多結果。我們努力工作,每個人都在努力工作,我們在工作當中,不管我們怎么努力,可能也會出現一些差錯。所以任何一個人的工作,可以表揚也可以批評。那么如果你給自己多種準備,我這樣工作,別人也有可能覺得不完善的地方,可以表揚也可以批評,給自己多種答案,那么任何答案你都能夠接受。表揚也好、批評也好、指責也好,你都能夠接受,所以我覺得有很多的時候,給自己心裡一種準備是非常重要的。
就像社會不斷的變遷,它在不斷的發展著變化。《誰動了我的乳酪》這本小冊子之所以能夠風靡全球,是因為它這種理念使我們生活在今天這樣社會是非常的重要。有一天社會發展總會剝奪屬於我們的東西,社會發展太快,它會剝奪屬於我們的知識、經驗。我們不能像那個老鼠一樣,天天都有乳酪,突然有一天乳酪被偷走了,我就每天在那等著。誰把我的乳酪拿走了,為什麼這么不講理?為什麼這么不公平?我們還是會像另外一隻老鼠一樣去尋找,當他沒有了的時候,怎么樣去改變,去適應已經改變了的環境,這個我覺得非常重要。那么產業結構的調整,很多工人要下崗,勞模也要下崗,社會在發展過程當中,一定會剝奪一些人的利益。因此,我覺得每一個人對社會這樣一個發展都應該有準備,有工作當中的行為,也應該給自己多種準備,並不是我這樣,你就必須得怎么樣。
講到人和人之間,黃金法則就是你不想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不要怎樣對待別人,如果你期望別人去尊重你,你就要去尊重別人,如果你希望得到別人積極的態度,那么就應該給別人積極的態度。但不能反過來說,對你怎么樣,你就一定要對我怎么樣。就像我剛才講,我工作好你就應該肯定;我工作努力付出,你就應該表揚我;我提出的方案,你就應該採納,這個是沒有道理的。就像我愛你,你就得愛我,你要不愛我,我就跟你玩命,這就沒有道理了。所以我覺得有很多的時候,我們在面對很多的事情的時候,給自己很多的準備,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不是唯一的一種答案。
四、排除負性情緒的手段
1、應該善於轉移,適當的宣洩。每個人都有苦悶的時候,每個人都有不愉快的時候,這個時候,不要一個人在屋子裡面冥思苦想,一定要轉移一下。人是一個環境的產物,改變一下環境,那么你出去溜溜彎兒,聽一場音樂會,找個朋友聊聊天,看場電影,都能排解人的負性的情緒。中國有句老話叫“萬病氣上得”,美國用一些科學的手段來證明人為什麼生氣會得病,平常喘氣的時候都會有水分的,它把人的平靜、高興、鬱悶、生氣、憤怒、委屈的狀態等,那種狀態下所呼出的氣體收集起來,液化成水做了20年實驗。他們發現只有人在生氣的時候,所液化下來的水的顏色是最深的,含毒量是最高的。那么因此,當一個人情緒不好的時候,要能夠去宣洩,你長期的積累許多負性的情緒,一定會對人的身體健康有損害。
那么,一個人是不可能不生氣的,一個人多么明白都會生氣,人生氣的時候3-5分鐘分泌出的毒氣,人體能夠自動的過濾和排泄對人身的健康沒有影響。但如果長期的積累,老生氣,那么時間長了,對人體的健康就會有損害。假如今天不出門,2000塊錢丟了,很彆扭,明天還是彆扭,想起就彆扭,一個禮拜還彆扭,一個月我還彆扭就該去看病了,這就不好了。不能像存錢一樣去儲存自己的負性情緒,這是心理健康非常不提倡的,就是我們有了一些負性情緒的時候要學會去宣洩。
一個人在工作的環境中,不能說想什麼就說什麼,這個人太不分場合、地點,見誰跟誰說,這肯定不行。就像用那個高壓鍋做飯一樣,高壓鍋暢開蓋兒煮,這肯定熟不了。那你把蓋壓死沒有一個閥,這個鍋就會爆炸。它一定要有個出氣閥,人也是一樣,人即不能有話不說,只要彆扭擱心裡放著,誰都不說。人肯定不行,這種壓力承受不了,這會分泌很多有害的東西。但是你又不能得誰跟誰說,所以這個題目叫善於轉移,適當宣洩。
人通過一定的渠道,就能夠宣洩自己的情緒,減少自己的心理壓力。這個心理的壓力就像鬆緊帶兒一樣,需要的時候,當的器官有一種負性情緒的時候,就是一種壓力,那么這種壓力就使得這個鬆緊帶兒能夠長開了,需要的時候把它拉開,不需要的時候退回來,然後再需要再拉開,然後再退回來。如果一個鬆緊袋兒老是這么長,就沒有彈性了,器官就損傷了,所以人不能老生氣。
2、不能老生活在歷史裡面。第一講善於轉移、適當宣洩。第二不要生活在歷史裡面。社會在發展,人也在發展,包括人的審美、價值觀、道德觀都在不斷的發展。那么這個發展當中的時候,就不能停留在某個過去的階段。比如:清朝的時候,男人戴個皮帽,穿個長皮馬褂,就覺得最漂亮的。而看到一個男人在馬路上站在,就會覺得是白天看到了鬼,美是在發展的,人的審美就應該隨著歷史的發展而發展。對人的看法也一樣,不能說你以前對我怎么樣,還應該對我怎么樣,人是不斷的發展的。你以前怎么要求我,還要怎么要求我,再高要求我就適應不了,社會在不斷的發展,人的這種關係也在發展的,你不能這樣要求一個人在那樣一種階段是不變的。包括對領導的看法,同事之間都要隨著歷史的發展而發展。
3、要多讀書。書能夠讓更豁達,要發展多種興趣。不能說只會工作,就談工作。對工作有興趣,對其他的都沒有興趣。而工作中許多問題的解決其實來源於我們對生活的感悟。我們生活中其他的一些情趣或者其他一種愛好都能豐富我們對生活的認識,包括我們解決工作當時的問題帶來的靈感。以前常常講“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今天這樣一個時代,三個已經不夠了。生活的圈子越大,每交一個不同的圈子,就會結識不同的朋友。而每一個朋友都會對問題的不同的看法,所以我們常常講,認識一個人就是認識一個世界。
生活當中如果你總和高手下棋,雖然你總是下不過他,但你在和他下棋的時候,你學會了大局觀,不在計較一卒一炮的得失,而要一個整體的勝利,學會了戰略思維,這就是交朋友的好處。所以恩格斯曾經說過一句名言:一個人的發展取決於他所交往一切人的發展。就是你的朋友、交往的人越多,你的信息就會越多。你遇到一切問題的時候,理解你的人就會越多,支持、幫助你的人就會越多,你遇到的解決方案就會越多。這是今天社會的一種要求,當遇到一個問題,只有一種方法去解決它是不夠的。就像工作中遇到了問題一樣,提出一個解決的方案是不成的,要提供幾個解決方案供領導來選擇。因為說管理的過程是一個因人而異的過程。
4、培養幽默感。 是選擇一個嚴肅的領導者還是一個樂觀的領導者,可能很多人會毫不猶豫的去選擇那些樂觀幽默的人。在工作中,一個領導者有一定的由職位權利帶來的一種強制性的控制能力或命令能力。除了這種能力,還應該使下屬員工願意追隨你,它就會使人們產生更大積極性、能動性。
5、要學會寬容。 寬容就是允許別人對任何事物、事件有獨立的看法和判斷,或者對別人不同的意見看法和行動的容忍。社會對人能力的要求中,合作能力特別重要。因為每個人的成功與發展的背後一定會有人際關係的支持。因此一個人在合作過程中,能力才能得以增長,每個人所在的組織發展,才能為個人的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所以這種合作能力就要求在和別人相處的時候,能夠寬容。
今天,這樣社會對人能力的要求,合作的能力特別重要。因為每個人的成功與發展,無論你今天坐到什麼位置,你的工作的職位或者職位的發展,一個人的成長,他背後一定會有人際關係的支持。
因此一個人在合作過程中,能力才能發展,每一個人所在的組織發展才能為人的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所以這種合作能力就要求在和人相處的時候,要能夠寬容。一看到大海就覺得大海特別磅礴,是因為大海容納了很多的支流,無論是清澈的支流還是渾濁的支流,它能夠包容所以它就博大。山下的小溪特別的清澈,但是它太高。因此,我覺得人應該學習大海那種姿態將自己放低,每一個人都有優點,都有我們能夠學到的東西。無論我們與上級、同級相處,甚至我們和孩子相處都能夠學到很多的東西。所以學會寬容,能夠在我們的情緒當中學會去寬容和容忍別人。
人和人之間的差異要大於人和人之間的共識。如果一個人在組織當中,總能夠被別人所代表,那么他在這個組織當中就沒有價值了,人的價值就在於有自己獨立的判斷和看法。那么每個人不同的看法才會對一個客觀問題有不同角度的認識,也才能了解在一個組織當中需要不同的能力,這些能力的組合來完成組織的目標和任務。所以寬容使得人們能夠學到別人不同於自己的差別。
美國海灣戰爭的時候,有個大兵回到舊金山的軍士基地休整。休整一個月以後,他給父母打電話說要和自己的一個朋友一起回去。父母說沒有問題。然後他說我這個人朋友在戰爭當中負了傷失掉了一個胳膊和一條腿。然後他的父母就說:他在戰爭當中負了傷,讓國家來撫恤他,你自己回來吧。三天以後,他父母接到箇舊金山警察局的電話,叫他們去辨認他兒子的屍體。父母看到屍體少了一個胳膊和一條腿。有很多時候人並不是直截了當的去陳述自己的主張,當我們覺得給別人增加一些困難和問題的時候,我們都會比較含蓄,我們很少直截了當去提出這樣一種訴求,當別人提出訴求的時候,我們也要去尊重他。
在給同事講這個例子的時候,同事說:“怪這個孩子,如果這個孩子和父母說自己就是這個殘疾人,媽媽能不讓他回家嗎?”就像我們講成年人並不是直截了當的說,那么難道一個人不去直截了當的說我們就不去尊重他嗎?所以說,人和人之間沒有這樣寬容的態度,那么我們就會彼此傷害,母親傷害了兒子,其實母親也受到了更大的傷害。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給我們這樣的反思,就是在人和人相處過程的中即使他沒有明確的說要怎么樣,但是他的主張堅持了兩遍或是重複了三遍,我們應該尊重,允許他按照他想的去做,這就是我們能夠學會到的一種寬容。就是說人和人之間的差異是種客觀的存在,我們和誰都不一樣,有不同的看法、認識是非常正常的。那么我們在這種差異當中能夠合作彼此學習,在差異當中彼此合作,這樣我們才能擰成一個有凝聚力的團隊,所以說人在群體當中應該學會寬容。
6、要能夠放下。 人的煩惱都是昨天發生的,人有一個弱點就是常常在自己受到傷害之後放不下。人和人之間是一個很敏感的關係,就像古話說“聽話聽聲,鑼鼓聽音”。他覺得別人的話傷害了他,常常不會一下子解脫出來。同事、上下級之間在工作當中會有些摩擦,逃不掉也躲不掉的,就必須放下這些情緒。
舉一個例子,是講一故事。兩個和尚白天要去化緣,要過一條河,白天的時候能夠跺著石頭過去,然後晚上的時候水漲了,河水把石頭埋過了。大和尚看見一個女子在河邊徘徊,然後就說:“你是不是要過河?”女子說:“是”,但是她穿著一雙繡花鞋。“那我背你過去吧”大和尚就把女子背過了河,背過去以後放到岸邊,兄弟兩人繼續走,走了很遠很遠的路。小和尚對大和尚說:“師兄,我走了一路,想了一路,也忍了一路,我們出家人第一條不近女色,你不但接近她,你還背著她,這簡直就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大和尚說:“我一過河就把她放下了,怎么走了這么遠的路你還背著她?”
這就是說,有些事必須要放下,不是老想著它。常常想,一件事過去就讓它過去,人讓一切煩心的事過去其實是不容易的,會引起一些焦慮。所以人和人之間,喊人要減少膽固醇,要減肥,我覺得最應該減少的是人和人之間的敵意、傷害。我們能夠去放下很多的恩怨,不再過度的敏感,我們就會讓自己的心輕鬆一些。所以我們要放下生活當中一些不愉快、一些苦惱,人和人之間一些恩怨然後學會珍惜擁有,學會放下然後能夠珍惜擁有。
我看過張海迪一篇文章:假如我能站起來擁抱你,這個世界是多么美好!其實我們總能夠站著,並沒有覺得這有什麼,所以這是人的弱點,這個弱點就是人有什麼就不珍惜什麼,而且人對物質的欲望是永無止盡的。而人常常是沒有的東西就去誇大它的價值,而我們有的東西常常覺得很輕視,覺得有了就無所謂。其實我覺得我們人的一生如果能夠去珍惜,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工作崗位,和同事的關係,大家能夠結成一體完成一個共同的目的、目標,能夠為我們國家服務政體的確立盡到一份責任,可能覺得都是更好的。所以我們如果能夠珍惜所有,就能夠化解生活中一些不愉快的情緒和一些恩恩怨怨,其實每一個都能夠走進生命,都是需要我們去珍惜的。人的一生會和一些人相伴同行,但是陪著我們的人最終都要離開我們的。如果能夠去珍惜,就能夠去善待別人,能夠不太計較工作中發生一些摩擦,可能也不會有這么多的抱怨了。
五、要注重人格的建設和修養
1、人格的建設和修養就是每要樂於接受一些新的管理的理念。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管理的理念也發生的變化,包括新的價值觀、思維理念、行為方式、工作經驗;
2、要對社會的變遷有一個較高的思想和心理的準備。社會在不斷的發展,社會的發展會不斷的對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所以要不斷的學習;
3、與人相處要尊重、理解和寬容,並能用開放的心靈去容納別人不斷的意見和看法;
4、人際相處要和諧、善於溝通與合作;
5、能夠用有效的方法來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6、能夠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是講人格的建設和修養,就是所謂的與時俱進,才能符合這個時代對的要求。
六、建立一個穩定的社會支持系統
1、要學會尋求幫助。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家醜不可外揚,所以人不大於能夠敞開自己的心扉去交流。這也使習慣於一種壓抑,中華儒家文化本身是一種很中性的,提倡一種含蓄的美,這樣人在生活中過於含蓄就會太多的這種壓抑的東西,不大能夠表露出來,就會形成一種痛處。所以人在遇到一些情緒不好或是鬱悶的時候還要學會幫助,也就是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封閉自己。處在一個開放的社會,人的心靈、為人處事的態度都要相對開放。如果一個人過於封閉,那么遇到問題的時候,解決方法就過於簡單。
一個人對問題的處理有的時候是“當事者迷,旁觀者清”,以為很了不起的事,或者很痛苦的事別人看來沒有什麼,所以每個人需要別人幫助。一個人在他的一生當中,自己獨立去面對、解決所有問題的時候,就需要別人的幫助。每個人都離不開社會,所以人和人相互幫助要會去尋求幫助而不要封閉自己,在今天這個社會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同家人、朋友保持一種聯繫,在困難、煩惱的時候可能尋找最信任的朋友傾訴和溝通,可以減少心裡的壓力。
2、要與直屬領導建立有效的支持性的關係。因為在工作當中,與直屬領導的關係是最密切的,那么如果這種關係發生了緊張,不僅對工作也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產生很大的消極的影響;
3、要去理解領導的問題,並能夠讓領導也理解你的問題。因此有必要有這樣的溝通。有的時候由於職位不一樣,角色也不一樣,如果缺乏一些溝通,就不能夠彼此的理解。
七、減少對瑣事的關注
就是不要什麼事都去關注,每件事都特別的瑣碎,這樣就會有一些工作的壓力。
1 、要有有效的溝通。做一個簡單的活動吧,每一個人都拿一張紙,對摺一下,好了嗎?再對摺一下,然後把你左手的左上角撕下來,好了,再對摺一下,然後再把你的左上 角撕下來,這處不複雜吧,複雜嗎?不複雜!那你覺得有多少人和你一樣?你覺得呢?你覺得跟他撕的一樣嗎?你看,有兩個眼兒、有三個眼兒的、後邊那個,都不一樣的。
其實,大家通過這么一個簡單的活動有什麼樣的反思呢?很簡單,對摺撕下來,再對摺再撕下來一個角,為什麼每個人撕的都不太一樣呢?他覺得只有兩種,他覺得只有一種,今天人不是很多,都能撕出好幾種,如果是人多的,還能撕出八個眼兒,不知道怎么撕的。每個人剛才講到那個認知結構一樣,每個人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他都有不同的理解、做法,所以我就覺得這個案例給我們的思考就是不要覺得你說的話,別人的理解都是一樣的,是會有不同的,會有很多的不同看法,你要認為別人對你的不同有種心理的準備。
2、不要推遲處理討厭的問題。覺得生活工作當中這件事很棘手就不去處理,越棘手的問題越要及時去處理,那么也能夠減少壓力。
八、與人為善,和諧相處
那么在這裡面講四點,第一點要尊重他人;第二要關懷、理解他人;第三要幫助他人;第四要支持他人。你能夠做到這幾點才能與人為善、和協相處。
尊重他人,就是在與別人相處的時候,有五點不需要說出來的要求,就是在與人相處的時候,做到這樣五點,第一就是傾聽,不要急於批評;第二就是接納差異,不要指責。剛才講人和人之間的差異,不要因為別人和自己的不同而去抱怨、指責;第三就是肯定別人獨特的品質。每一個人都有他獨特的個性和存在的價值;第四遇到問題要往好的方面去想,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人際關係,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工作當中出現的問題、困難;第五就是要用關懷之心告訴別人你真正的想法,就是要真誠之心對待別人,其實你是否真誠,別人是能夠感受到的,這就是講的尊重和尊重他人。

心理健康

一、要有良好的個性
那么,世界衛生組織關於人類心理健康的標準,今天講到心理調適,心理健康的標準是第一就是要有良好的個性。良好的個性包括了情緒要穩定,不能忽起忽落,性格要溫和,不要太暴躁,意志要堅強,能夠胸懷坦蕩、樂觀。
二、具有良好的處事能力
良好的處事能力要求觀察問題要客觀、現實,不能夠主觀易斷。要具有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態度要積極能夠勇於承擔責任,能夠勝任複雜的環境的變化,這是一個人的處事能力。就是生存的環境在不斷的變化,要能夠適應它。
三、要具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良好的人際關係就是要樂於助人為樂,要和人相處的時候要與人為善,與人相處心情愉快,還不是與人相處的時候覺得不舒服,這樣也很難心理健康。
那么,還要說的一點是時代的發展對每一位公務員提出了更高的素質的要求。這種要求是說每一個人的這種差距和社會發展永遠存在這樣一種距離。就是社會發展特別快,每個人能力的發展、學識是不一樣的,要縮短這樣一個差距的根本的辦法就是學習。一直在講這樣一個理念,也就是要學在新的工作生活條件下一種新的方法,學習新的技能、新的態度和新的理念、價值觀、行為方式和新的思維方式。
那么為什麼要不斷的學習呢?是因為政府的理念發生著重大的改變。前邊談到了,要從一個管制型的政府變成一個服務型的政府,那么這樣就要求政府、公務員的行為,就是在公民事務處理的時候,要能夠有責任能夠是廉潔的並且是廉價的,讓的老百姓能夠用的起政府。
以前就像那個照相機一樣,老的照相機要想拍好一張照片,要學會調變焦,能夠目測距離,還要能夠調光圈,才能照到一個老的照片。如今都用傻瓜照相機,傻瓜照相機在性能在操作的時候越來越簡單了,但它的性能非常高。也就是它內部的運行越來越科學,越來越便捷。那么的政府呢,以後就這樣,要打造成這樣一個傻瓜型政府,就便於老百姓能夠操作它。而不是要跑很多的部門,要跑很多的天才能完成一件事,要成為一個服務型的政府,使老百姓用起來越來越便捷,要減少一些成本。
因此,政府的職能的轉變,依靠每一個國家的公務員,再好的政策也要靠公務員去執行,一個國家的形象首先是一個政策的形象,而政府的形象是由公務員來構成的,因此每一個國家的公務員都代表國家的形象。那么要提高政府的素質,就要首先要提高每一個國家公務員自身的素質。因此,每一個公務員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去提高自身的素質,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自身素質不斷提高的一種要求。
所以,公務員增強自已的調適能力,既是自身成長的一種需要,又是社會發展對公務員能力素質的一種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