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人類學亦稱“教育人類學心理學派”。教育人類學的一個流派。用心理人類學的方法和成果研究教育。代表人物為美國學者查爾斯·哈林頓。萌芽於 20 世紀初美國人類學家弗朗茲·博厄斯倡導的“歷史學派”。30 年代,瑪格麗特·米德、魯思·本尼迪克特和艾布拉姆·卡迪納等倡導的“文化與個性” 理論研究,為其開端。70年代教育人類學專業化時期形成雛形。
理論上,對教育進行泛文化考察,把教育視為包括正規學習與非正規學習在內的過程; 強調文化與特定個性形成之間的關係;探討人類行為的心理過程與社會心理本質;試圖解決感性與認知、社會化以及社會變遷等問題。方法上,注重系統觀察與資料記錄,投射測驗和個性測量技術,深受精神分析理論的影響。代表作為查爾斯·哈林頓的《心理人類學與教育:研究領域的概括》(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