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四次科學革命

心理學四次科學革命

美國心理學家巴斯(A. Buss)在《心理學革命的結構》一文中提出,心理學已經歷了四次科學革命:從構造主義到行為主義的革命;從行為主義到認知心理學的革命;精神分析的革命;個人主義的革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理學科學革命
  • 外文名:Psychological Revolutions
從構造主義到行為主義的革命,從行為主義到認知心理學的革命,精神分析的革命,個人主義的革命,對“心理學革命”的爭議,

從構造主義到行為主義的革命

構造主義心理學以內省的方法研究意識的構造。它的科學範式有這樣幾個方面:第一,實驗內省的方法;第二,以意識構造的分析作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第三,由於需要個體的內省作為研究的途徑,內省的主體必然被看成是積極的、主動的。行為主義以新的範式取代了構造主義的舊範式。行為主義的科學範式包括的內容是:第一,客觀實驗的方法;第二,以可觀察共證的行為作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第三,由於把個體看成是受刺激和反應控制的,因而個體被看成是消極的、被動的。行為主義革命成功地推翻了構造主義的範式,確立了行為主義的統治地位。

從行為主義到認知心理學的革命

無論是早期的行為主義還是新行為主義,都不把作為研究對象的人作為主體進行研究,而是把人作為一種客體,當成消極、被動的有機體、認知心理學的產生改變了這種狀態,確立了一種新的範式。認知心理學的範式包括以認知過程作為研究對象,探索感知、記憶、思維等內部過程,並把人的心理過程看成是積極的、主動的,從而再次確立了作為研究對象的人的主體地位。

精神分析的革命

行為主義和認知心理學的革命產生於實驗心理學的內部,而精神分析革命卻產生於實驗心理學的外部。在弗洛伊德之前,理性和意識是人的突出特點,心理學家認為人的行為是受理性和意識支配的。然而弗洛伊德從根本上改變了心理學家對人的看法。在弗洛伊德那裡,人成了本能衝動的犧牲品,人是受無意識支配的,是非理性的,人的一生決定於本能的力量和早期經驗的作用。這一範式在某種程度上同行為主義的範式有著共同之處,因為兩者都把人看成是消極的、被動的客體,是為某種力量所決定的。

個人主義的革命

人本主義心理學自稱是心理學的“第三勢力”,是不同於行為主義和精神分析範式的另一種新範式。它反對精神反洗和行為主義把人看成是客體的決定論模式,認為人是積極的、主動地、自主的、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為,決定自己的命運。在人本主義的範式中,人是自由的、有理性的和負有創造性地,總之,人不再是一種被決定的客體,而是一個積極行動的主體。這種對人的觀點確立了一種新的範式,代表著心理學中的人本主義革命。

對“心理學革命”的爭議

巴斯所提出的心理學革命究竟能不能稱之為革命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肯德勒(H. Kendler)在《進化還是革命》一文中認為,上述所謂的革命並不能稱之為革命,而只能稱之為進化,因為革命帶有破舊立新的性質,是舊範式的徹底推翻和新範式的建立。但在心理學中,從一個學派向另一個學派的過度並不帶有這種性質。從構造主義向行為主義的過渡中,行為主義並沒有徹底拋棄構造主義,而是繼承了構造主義的自然科學化傾向和元素主義的分析方法;認知心理學也沒有徹底拋棄行為主義,它只是從量的方面強化了新行為主義的某些觀點,例如,認知心理學家接受了“刺激-中介因素-反應”的公式,所不同的只是認知心理學家不把中介因素看成是某種生理刺激,而是把它看成是知識或心理表征。因此從構造主義到行為主義又到認知心理學是一個漸進發展過程,而不是破舊立新的革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