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三大勢力

心理學三大勢力

科學心理學建立以後,出現了現代心理學的十個主要學派,其中行為主義心理學、精神分析學派和人本心理學逐漸發展壯大,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被稱為“西方心理學的三大勢力”。其中以弗洛伊德、榮格為代表的精神分析學派為第二勢力,以華生開創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為第一勢力,以馬斯洛為代表的人本主義心理學為第三勢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理學三大學派
  • 組成:精神分析、行為主義、人本主義
  •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華生 、馬斯洛
主要內容,三大學派,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行為主義——代表人物:華生 、斯金納,人本主義——代表人物:馬斯洛、 羅傑斯,

主要內容

精神分析學派、行為主義、人本主義心理學影響最大,被稱為心理學的三大主要勢力。
心理學三大勢力
三大流派主要受益於美國的心理學實踐,具備直接和系統的對於異常心理的治療方案和手段。獲得了更多來自精神科專業醫生和組織的認可。
三大流派分別應對潛意識、行為和自我完善三個層面的治療與心理發展,恰巧相互支撐和相互完善形成一個完整的大體系。

三大學派

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學派是弗洛伊德在畢生的精神醫療實踐中,對人的病態心理經過無數次的總結,多年的累積而逐漸形成的。主要著重於精神分析和治療,並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獨特的解釋。強調人幼年的經歷對人的影響。

行為主義——代表人物:華生 、斯金納

華生認為人類的行為都是後天習得的,環境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模式,無論是正常的行為還是病態的行為都是經過學習而獲得的,也可以通過學習而更改、增加或消除,
斯金納認為心理學所關心的是可以觀察到的外顯的行為, 而不是行為的內部機制。

人本主義——代表人物:馬斯洛、 羅傑斯

馬斯洛的自我實現論:馬斯洛認為人類行為的心理驅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將其分為兩大類、七個層次、像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安全需要(人身安全、健康保障、工作職位保障、家庭安全),歸屬與愛的需要(分為友情、愛情),尊重的需要(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對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認識需要(感知、理解力和學習,好奇心,對於知識、真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解釋宇宙之謎的一成不變的欲望),審美需要(包括諸如秩序、勻稱、完整、結構以及存在於某些成人身上和幾乎所有健康兒童身上的對行為的完滿的需要。馬斯洛認為審美需要是類似本能的,它在自我實現者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現。)、自我實現需要(道德、創造力、自覺性、問題解決能力、公正度、接受現實的能力)。人在滿足高一層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須先部分滿足低一層次的需要。
羅傑斯的非指導式諮詢:非指導式諮詢(受輔助者中心療法)是羅傑斯創建的一種人本主義的心理療法。通過動員受輔助者內在的潛能進行自我理解,改變對自我和對他人的看法,產生自我指導的行為,以達到自我治療的目的。羅傑斯認為,受輔助者中心療法的關鍵在於諮詢態度和諮詢氣氛。成功的諮詢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真誠一致、無條件積極關注、設身處地的理解(同理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