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營耗損證是一種急性放射綜合徵研究中的套用,以動物為實驗對象。
實驗動物是研究急性放射綜合徵的主要對象,常採用60Cor-射線照射實驗動物,使其接受不同劑量的照射,複製成各種不同類型的放射綜合徵或稱放射病。再來研究它的發病特點、變化規律、發病機理、診斷和防治方法等。
當動物全身一次受到較大劑量照射後,可產生急性放射病。隨著照射劑量增大,可以出現一些典型的綜合徵。文獻上對放射病分型和制定標準等問題看法不盡一致。根據我們的資料,以狗為例,當受到200~700拉德照射後,動物所出現的綜合徵主要是以造血系統功能和結構的變化為主,一般稱造血型放射病;2000~8000拉德照射後,動物出現的綜合徵除造血系統功能及結構有嚴重損傷外,消化系統(胃腸道特別是小腸)出現明顯變化,引起消化系統改變為主的綜合徵,稱腸(胃腸)型放射病38000~15000拉德照射後可出現以心血管系統症候為主的放射病,叫心血管型放射病。15000拉德以上照射後,動物主要出現一些以中樞神經系統(主要是腦)症候為主的綜合徵稱為腦型放射病。各型放射病之間並不是截然分開的,中間可有過渡型,而且病變也是交錯存在的。照射劑量在800~2000拉德之間,隨動物機狀況不同可產生造血型或腸型放射病。照射劑量在800~15000拉德之間,隨動物情況不同的可產生心血管型或腦型放射病。動物種類不同造成各型放射病所需劑量亦不同。
根據我們對372條狗、500隻大鼠、1000多隻小鼠的實驗資料分析,我們認為急性放射病類型的劃分標準應綜合考慮四個方面問題:即⑴照射劑量、劑量率;⑵臨床症狀;⑶死亡時間;⑷病理檢查。綜合起來判定屬哪種類型的放射病。造血型放射病的動物,造血器官(骨髓、脾、淋巴結)發生明顯的改變,而消化系統(胃、小腸、結腸)只出現輕微的可恢復的一些變化,臨床上可出現一般放射病的典型分期(初期、假愈期、極期)。病程2~4周。中度以上造血型放射病動物死亡原因是發生了嚴重的出血和感染的結果。腸型放射病,除造血系統發生嚴重的病變外,突出的病變在腸道(主要是小腸),動物照射後即可出現頻繁嘔吐,初期及假愈期短暫或不明顯,很快進入極期,嘔吐更為頑固,狗可吐出膽汁(吐黃)。第一、二天可出現不典型的的柏油便,此後即可出現血水便。吐黃、血小便是腸型放射病的典型臨床症候,而出血和感染可以不出現。狗在照射800~2000拉德(交叉劑量範圍)時可出現輕微吐黃水和血水便。這是一種過渡型(既有極重度造血症狀,又有腸型症狀)。由於腸型放射病動物小腸黏膜損傷、脫落、隱窩受到嚴重破壞,失去增殖更新能力,絨毛剝脫,失去正常的屏障,腸道內營養物的消化吸收產生嚴重障礙,體內水分、電解質以及其他一些物質將從腸腔漏失,水、電解質失衡。加上機體免疫防禦能力低下,腸道細菌繁殖,毒素增多和擴散,這些改變引起上述上系列症狀,動物在3~5內死亡(平均3.5天)。
腸型放射病的病理組織學診斷標準,我們規定是腸腺細胞一直到動物死亡都看不到分裂相,沒有再生腸腺或腺細胞團。
腦型放射病動物的胃腸系統和造血組織受到比腸型放射病更嚴重的損傷,但由於病程很短,在數小時或2天內即可死亡,因而看不到其後期的病變過程。突出的病變發生在腦組織,小腦、腦幹、下丘腦病變更為嚴重。根據我們對小腦皮層超微結構變化的實驗觀察,小腦皮層顆粒細胞大量變性壞死,很多浦氏細胞樹突棘狀器處於孤立狀態,神經突觸退變或破壞嚴重,有許多神經髓鞘發生了各種形式的退變。由於小腦顆粒細胞大量變性壞死,失去重要中間傳導站的作用,不僅中斷了來自脊髓小腦束以及大腦一橋腦一小腦束的傳入衝動,而且送到浦氏細胞、高爾基氏細胞、藍細胞以及星狀細胞的衝動也中斷了,因此動物身體平衡和肌肉活動等得不到高級神經中樞的調節,從而使動物產生了一些典型的臨床症候抽搐、共濟失調、肌肉震顫、眼球震顫、昏迷、角弓反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