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素問·宣明五氣篇》。心主血,汗為血之液,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故五臟主五液中,心為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為汗
- 出自:《素問·宣明五氣篇》
- 屬於:生理學名詞
- 參見:心主汗條
術語解釋
汗為心之液:什麼是汗?“陽加於陰謂之汗”(《素問·陰陽別論》)。“陽”,是指體內的陽氣;“陰”,是指體內的陰液。所謂“陽加於陰謂之汗”,是說汗液為津液通過陽氣的蒸騰氣化後,從玄府(汗孔)排出的液體。汗液的分泌和排泄,還有賴於衛氣對腠理的開闔作用。腠理開,則汗液排泄;腠理閉,則無汗。因為汗為津液所化,血與津液又同出一源,因此有“汗血同源”之說。血又為心所主,汗為血之液,氣化而為汗,故有“汗為心之液”之稱。正如李中梓所說:“心之所藏,在內者為血,發於外者為汗,汗者心之液也”(《醫宗必讀·汗》)。由於汗與血液,生理上有密切聯繫,故它們在病理上也互相影響。就汗與血液的關係而言,汗出過多,可耗血傷津。反之,津虧血少,汗源不足。故臨床上出現血虛之候時,應慎用汗法。“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的道理就在於此。就汗與心的關係而言,汗出過多,耗傷心的氣血,則見心悸怔仲等。由於汗出是陽氣蒸發津液的結果,故大汗淋漓也會傷及人的陽氣,導致大汗亡陽的危候。反之,當心的氣血不足時,也會引起病理性的出汗,如心氣虛,表衛不固而自汗;心陰虛,陽不斂陰而盜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