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三重奏:神經科學、心理學與哲學的共鳴》是2016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巍。
基本介紹
- 書名:心智三重奏:神經科學、心理學與哲學的共鳴
- 作者:陳巍
- ISBN:978-7-5606-4066-2
- 定價:29.75元
- 出版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5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幾個世紀以來,有關心智的探索經歷了三次重大轉向:從笛卡爾時代的扶手椅哲思,到科學心理學的實驗室檢驗,再到認知科學時代的學科交叉攻堅。事實證明:如果將科學比喻成一張三腳桌,那么數據(data)、理論(theory)和闡釋(narrative)就是這張桌子的三隻腳,缺了其中任何一隻,桌子都會塌掉。如果一定要追問這三隻腳中哪一隻的價值最大,那還不如去算算在計算圓面積時,π和r2哪個更重要。心智的跨學科研究也應作如是觀。只有哲學、心理學與神經科學之間互惠協作,才能合奏出最為美妙的心智樂章。
本書秉承這一立場,包含了如下內容:認知、身體與大腦;他心、社會認知與大腦;經驗、知覺與大腦;異常心理、行為與大腦。每一部分都涉及若干認知科學領域的重要議題。作者試圖在哲學、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互動啟迪中系統梳理並呈現當下心智研究各個側面上的前沿進展,對於已有研究進路及其存在的問題給予批判性的考察,並就部分議題給出回應與重構的路徑,期望為國內的心智研究提供一種學科交叉的視域。
來自心理學、哲學、神經科學、精神醫學、人工智慧等領域的讀者均有望在本書中汲取有益的信息。
目錄
第一章 認知、身體與大腦 1
第一節 杜威的遺產:反射弧概念中的具身認知思想 2
一、引言 2
二、具身認知的基本觀點 2
三、《心理學中的反射弧概念》蘊含的具身認知觀 4
四、總結 6
第二節 身體主題向認知科學的回歸 7
一、引言 7
二、具身認知觀的基本立場及其一般主張 8
三、具身認知的身體觀 11
四、具身認知研究的動力學方法 13
五、結語 16
第三節 “戰國時代”中的具身 - 生成認知科學 17
一、引言 17
二、具身認知的內涵與論據 18
三、生成認知的內涵與論據 21
四、結語 22
第四節 清掃具身認知的“奧吉厄斯牛圈” 23
一、引言 23
二、具身認知亟需直面並解決的四個問題 24
三、展望 30
第二章 他心、社會認知與大腦 31
第一節 鏡像神經元、鏡像系統與鏡像機制 32
一、引言 32
二、關於鏡像“內涵”的爭議 32
三、關於鏡像“外延”的爭議 38
四、鏡像神經元研究展望 41
第二節 鏡像神經元是認知科學的“聖杯”嗎 43
一、引言 43
二、鏡像神經元研究中存在的爭議 43
三、總結 47
第三節 作為社會交流產物的人類無意識模仿 48
一、引言 48
二、鏡像神經元是社會聯想學習的產物 50
三、社會交流因素在無意識模仿行為的執行控制中的作用 53
四、總結與展望 54
第四節 神經現象學視域下的具身互動主體性 56
一、引言 56
二、神經現象學具身立場對互動主體性的啟示 57
三、互動主體性的兩種形態與實現方式 59
四、前理論互動主體性對理論互動主體性的“奠基”意義 62
第三章 經驗、知覺與大腦 63
第一節 神經現象學:邁向整合腦與經驗的意識科學 64
一、引言 64
二、神經現象學的緣起 64
三、神經現象學的立場、內涵與方法 65
四、神經現象學的操作實例 67
五、反思與展望 69
第二節 具身 - 生成的意識經驗 70
一、引言 70
二、意識經驗的具身化 71
三、意識經驗的生成特徵 76
四、結語 77
第三節 動作的觀念運動理論 78
一、引言 78
二、觀念運動理論的內涵與背景 79
三、觀念運動理論的行為實驗證據 80
四、觀念運動模型的神經科學研究證據 82
五、小結與展望 84
第四節 宗教沉思訓練與改變大腦的靈性力量 86
一、引言 86
二、宗教沉思訓練的類型、內涵與目的 86
三、有關腦可塑性的沉思訓練研究 89
四、問題與展望 94
第四章 異常心理、行為與大腦 97
第一節 碎鏡理論:自閉症譜系障礙的新假說 98
一、引言 98
二、碎鏡理論的由來及其與自閉症的關係 98
三、反思與展望 102
第二節 偏向“原理”的鐘擺:自閉症的共情-系統化理論 103
一、引言 103
二、共情 - 系統化理論的內涵 104
三、共情 - 系統化理論與兩種經典理論的比較 106
四、對自閉症共情 - 系統化理論的評價與展望 107
五、總結與展望 109
第三節 互動理論的挑戰:自閉症兒童是心靈盲嗎 110
一、引言 110
二、心靈盲理論在自閉症人際交往解釋上的問題 110
三、互動理論的內涵與論據 111
四、互動理論的進步與局限 115
第四節 異己手徵候群:神經病理現象學的透視 116
一、異己手徵候群簡述 116
二、異己手徵候群的類型 118
三、誘發異己手徵候群的異己手運動的神經機制 119
四、異己手徵候群的康復治療 123
五、總結與展望 124
參考文獻 151
後記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