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祠祭(祁門)

徽州祠祭(祁門)

徽州祠祭(祁門)是一種民俗,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徽州祠祭(祁門)
  • 非遺級別:省級
  • 非遺類別: 民俗
  • 非遺批次:第一批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文化軼事,

歷史淵源

徽州現存祠堂最早的建於明弘治年間,至清代則多不勝舉。其大體分為總祠、分祠和家廟。總祠,作為當時重要的公共建築,一般多置於村鎮兩端、傍山或有坡度的地方,氣勢恢宏、莊嚴氣派,少 則二進,多則四、五進,建築依地形漸次高起,主體建築置殿後,頗富變化。單面為中軸線上兩個或多個三合院相套而成,民居簇擁,牌坊映照。支祠平面多為四合院式。而家廟是宗祠的一種特例,一般是官宦人家有家宅處所所建的祠堂。

文化特徵

祭祖是徽州宗族的一項重要禮儀活動,在徽州最為重大的祭祖活動為祠祭。祠祭是在祠堂內進行的祭祀活動,為同宗族人聚在一起進行的祭祀活動,要求非常嚴格,為報本之禮,一般由族長或宗子主祭,祭祀分族祭和房祭。族祭由族長主持,族長由族中年長輩高、兒孫繁衍、德高望重的人擔當。房祭由各房頭房長擔任主祭。在黟縣祠祭中以西遞明經胡氏祠祀為例,正月初三至正月初七為各族祭祀,由族長擔任主祭;正月初九——正月十五為房祭,由各房房長(即房頭老官)主祭。
徽州宗祠也可稱之為徽州祠堂。它不僅是祭祀祖宗或先賢的廟堂,而且是村落宗族財勢和實力的“象徵”。村中部落的生活,宗族的繁衍、發展和興衰,村落布局結構均與祠堂相關。可以說一個村落宗祠的數量、規劃和氣勢折射出這個宗族“煙火”的衰旺。

文化軼事

祭祖活動為宗族活動中最隆重的大典,要求參祭人員必須整衣肅冠,嚴格遵循祠規。整個祠祭活動過程均為程式化,其中由禮生讀祭文,其祭文寫作也是有其一套固定的格式。祭文第一部分為祭祀時間,第二部分為祭祀對象,第三部分為祝祠。徽州祠祭為祭祖活動中的代表,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徽州祠祭對於研究徽州宗族的祭祀禮儀,以及民間音樂有著良好的參考價值。徽州祠祭對於充實世界文化遺產內涵,研究徽州文化風俗具有重要的意義,是一項不可多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