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歙縣屯田宋氏宗祠又名“德政堂”,位於安徽省黃山市歙縣上豐鄉屯田村。屯田宋氏宗祠建於明代中期,為三進五開間結構,保存完好。祠堂內梁托、雀替、蓮花門木雕精美,現為歙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入黃山市“百村千幢”工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徽州歙縣屯田宋氏宗祠
- 外文名:Huizhou Shexian dynasty song hall
- 堂號:德政堂
- 年代:明朝中期
- 位於:安徽省黃山市歙縣上豐鄉屯田村
- 級別:歙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來源,家譜檔案,
歷史來源
根據《千家姓查源》的記載,宋姓出自戰國時期,商朝紂王的庶兄啟,被周武王封於宋,建立宋國,他的子孫以國為名作為姓氏,從此有了宋氏。而根據《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殷王帝乙的長子啟,被周武王封於宋,傳到三十六世孫君偃時,為楚國所滅。歷史上的宋國是周代諸侯國,在今河南商丘一帶。望族居於西河郡,就是今天的山西省離石縣。而《百家姓》上則註明居於京兆郡,即當今的陝西省長安以東。
不過,宋氏固然是源自以國為姓的宋國公族,但卻不是紂王的直系血脈,而是紂王的長兄微子啟的苗裔。微子啟是殷商帝乙的長子,商的始祖契,又是帝嚳高辛氏之子,帝嚳又是黃帝的曾孫,這樣追溯下去,宋氏應該是光榮的黃帝直系子孫。
宋姓的發源地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帶。秦漢時期主要繁衍於北方地區。隋代以前,宋氏分布於今河南、湖北、河北、山西、陝西、江西、山東、甘肅、安徽、浙江等省。唐初,有河南宋氏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漳,在福建安家落戶。此外,宋氏已擴展至今四川、廣西及北京市的一些地方。宋高宗趙構南逃,有中原宋氏隨之徙居今浙江、江蘇、湖南,後來有的又遷至廣東的五華、梅州、潮州等地。五代,南遷於湖南的宋氏有一支融入了當時的少數民族。
從清代康熙末年開始,閩粵宋氏陸續有人移居台灣,進而又有遠播海外者。
總的來說,唐代以前,宋姓南遷繁衍不那么廣泛。到了宋代以後,宋姓就遍及大江南北了。
家譜檔案
宋氏宗譜 (明)詹濟纂修 明朝年間 木刻活字印本 北京大學圖書館。
江蘇晉陵沿溪宋氏家乘十九卷 (清)宋傳興主修 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 廣平堂木刻活字印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蘇鎮江京江宋氏宗譜二卷 (清)宋鳴昌等修 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 木刻活字印本兩冊 上海市圖書館、江蘇省南京市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紹興會稽宋氏宗譜四卷世系十卷 (清)宋家璨纂修 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 忠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浙江省圖書館
浙江上虞古虞宋氏宗譜七卷,首一卷 (清)宋璇等纂修 清鹹豐二年(公元1852年) 賦梅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
河南商邱宋氏家乘十四卷 (清)宋□纂修 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 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河南商邱宋氏家乘二十卷 (清)宋筠續編 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 木刻活字印本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人民大學圖書館、上海市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河南商邱宋氏家乘十二卷 (清)宋齊唐、宋齊瑛等續修 清嘉慶十年(公元1805年) 序木刻活字印本 山東省曲阜市師範學院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河南開封大梁宋氏族譜 (清)宋芷堂等修 清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 承啟堂木刻活字印本兩冊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廣東梅縣宋氏家譜一卷 (清)宋思纘撰 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 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收藏在台灣。
宋氏族譜十七卷,首一卷 清宣統年間 士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冊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河北清苑宋氏家譜四卷,首一卷 (民國)宋彬纂修 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 木刻活字印本五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
浙江上虞古虞宋氏宗譜八卷,首一卷 (民國)宋光簡纂修 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 賦梅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安徽桐城宋氏宗譜二十八卷,末一卷 (民國)宋昌載主修,宋昌模等纂修 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 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
福建長樂宋氏族譜 (民國)宋細苟、宋廷華編 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 印本一冊 台灣。
江西萬載司背宋氏族譜 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省圖書館(有一部僅存第二卷,另有一部僅存第二卷)。
湖南湘潭昭山宋氏石潭房七修譜十六卷 (民國)宋聲選等纂修 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 五鳳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
廣東鶴山平岡谷嶺宋氏綠後祖房家譜 (民國)宋森編 民國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 油印本 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浙江壽昌京兆宋氏宗譜 (民國)宋聞發等修 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 修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宋氏族譜 民國辛卯年(公元1949年) 京兆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今僅存第一~三卷、第六卷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