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縣誌》是清代吳經世修、吳聞世等纂的四川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德陽縣誌
- 作者:吳經世、吳聞世
- 創作年代:清代
- 類別:四川地方志
《德陽縣誌》是清代吳經世修、吳聞世等纂的四川地方志。
《德陽縣誌》是清代吳經世修、吳聞世等纂的四川地方志。創作背景清吳經世修,吳聞世等纂。四川地方志,五十四卷。德陽一地,秦屬蜀郡,西漢屬綿竹縣。《元和都縣誌》卷三十一:“德陽縣,本漢綿竹縣地,後漢分綿竹縣立德陽,屬廣漢都。”...
德陽孔廟共有建築物三十餘處,占地20700平方米,現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德陽是一個崇尚儒學的地區,歷史上有傳統的祭孔活動,被稱為“丁祭”。一般是每年大祭兩次。《德陽縣誌》:“每歲春以二月初三日聖誕為祭期,秋以欽天監選定吉日為祭期。”關於乾隆年間的祭孔活動在地方志中有較詳細的記載。德陽孔廟的祭孔...
四川德陽蓮池寺,創建於南宋,繁盛於明清,在今德陽城北牛耳鋪社區附近,毗鄰德陽八景之一“牛耳朝陽”。清代《德陽縣誌》記載:“蓮池寺在縣北十里牛耳岡西雙龍山,舊名寶珠。宋紹興二年建,元皇慶中補修,明永樂十八年重修。以前有蓮池故名。弘治五年增修,正德十三年補修,乾隆十三年重增,道光十一年僧道聞補...
距此幾里遠的天緣場,明萬曆年間一曾姓官員夜夢龐士元騎白馬託夢於他故建天馬橋,清康熙又建天馬寺,《德陽縣誌》有明確記載,也或可引為佐證。另一說為白馬廟即白水、白馬氐、白馬羌的廟 這一說法較為籠統,只說是氐、羌等少數民族所為。大約是白馬氐人和遷入蜀地之後的白馬羌,多聚居於北川、茂汶等地,...
(《德陽縣誌》[四川省德陽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纂,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P981(P13圖),ISBN:7-220-02220-4 ])數據顯示,其中紅醬油、白窩油、特油和甲油。建國前就暢銷於省內外,素享盛譽。建國後,德陽縣醬油廠(原四川省德陽市醬油釀造廠)繼承古老的傳統工藝,勇於創新,研發生產的精釀醬油,尤其出色。據...
位於德陽市的道教聖地玉皇觀,是道教四大真君之一的許遜 修成正果之跡所在,是道教淨明道派的發源地。德陽玉皇觀座落於四川省德陽市東湖山公園(東湖山又稱“鳳翥山”)內,最早始建於東漢,興盛於西晉(公元280年),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玉皇觀幾經毀興,現存宮觀是於改革開放後大規模重修的。如今也是德陽市道教...
鳳翥山,位於四川省德陽市城東,又名:東山,現名:東湖山;後改建為東湖山公園。據《德陽縣誌》記載:東湖山原名鳳翥山,其山勢奇絕,群峰競秀,因其山勢走向形似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古人按形象命名,呼之為鳳翥;上世紀六十年代,因在山上修建東湖水庫以後,改稱東湖山。沿革簡介 鳳翥山又名東湖山,因其山勢形...
陳維舟,1951年生,四川德陽人,筆名雪火,作家。1984年以後,主編(兼責編)德陽縣《天元鄉志》;參與撰寫、編輯《德陽縣誌》。1989年元月參加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舉辦的冬訓班學習。3月至6月為魯迅文學院大專預科班暨文學創作短訓班學員。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為魯迅文學院與首都師範大學合辦中文大專班學員。...
據《德陽縣誌》記載,綿遠河修築防洪堤始於清代。康熙五十三年(1714),河水大泛,沖至城腳,知縣叢方涵築堤固岸,旋築旋潰。乾隆元年(1736),知縣夏詔新復行修築。歲久,仍復沖毀。乾隆二十六年(1761),知縣周際虞用竹編密籠填三合土決流、築堤。乾隆三十四年(1769),知縣李莪建金剛亭於北門受水處,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