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里腐霉
- 拉 丁 名:Pythium deliense
- 定 名 人:Meurs
- 形態描述:菌落在CMA上呈放射狀
黴菌形態
亞種分類
中文學名 | 德里腐霉 圖片 | - |
拉丁學名 | Pythium deliense Meurs | |
參考文獻 | Phytopath. Z. 7: 179. 1934; Middleton, Mem. Torrey Bot. Club 20(1): 54.1943; Watanabe, Trans. Mycol. Soc. Japan p. 351. 1974; Plaats- Niterink, Stud. Mycol. 21: 51. 1981; Yu & Ma, Mycosystema 2: 44. 1989. | |
同物異名 | Pythium indicum Balakrishnan, Proc. Indian Acad. Sci. B 27: 171. 1948. Pythium indigoferae sensu auct., non Butler, Yu in Tai, Sylloge Fungorum Sinicorum. p.48. 1979. | |
形態描述 | 菌落在CMA上呈放射狀。菌絲大都基內生,不規則分枝,粗2.8-6.7μm。孢子囊 瓣狀或呈簇頂生,較少間生。61-122μm×8.2-11.2μm,平均84.3μm×10.6μm;出管或長或短, 粗約4.7μm;遊動孢子腎形,雙鞭毛,9.6-17.2μm×7.7-13.5μm,平均11.53μm×8.70μm;休止孢子直徑12.3-17.2μm,萌發產生芽管。藏卵器球形或亞球形, 平滑,頂生,直徑17-22(-30)(平均25.2)μm,藏卵器柄彎向雄器。雄器草帽狀、彎 棍棒狀、袋狀、頂生或間生,與藏卵器同絲生,間或異絲生,10-19μm×6-15μm,平 均13.8μm×7.5μm,每個藏卵器有1-2個雄器,授精管明顯。卵孢子球形、平滑,不滿 器,直徑14-25(平均18.6)μm,壁厚1.2-2.6(平均2.05)μm,內含貯物球和折光 體各一個。 | |
基 物 | - | |
生長溫度 | 菌絲生長最低、最適和最高溫度分別為12℃、36℃和4O℃。 | |
海拔高度 | 0 | |
中國分布 | 蕓薹屬Brassica sp.:海南(PM97)。 土壤分離:河北沽源(S12);廣西南寧(S330-4);雲南景洪(SM 108);海南 (SM239)。 謝煥儒(1976)從台灣蘭嶼島土壤中分離到此菌。Watanabe(1974)則在台灣分離 自甘蔗。 | |
世界分布 | 馬來西亞、中國、巴布亞紐幾內亞、尼加拉瓜、印度、印度尼西亞、法 國。 | |
模式產地 | - | |
模 式 號 | - | |
討 論 | Pythium deliense Meurs、P. indigoferae Butler和P. aphanidermatum (Edson)Fitzpatrick三者在形態上十分相似。但P. aphanidermatum的藏卵器較大、柄 不彎向雄器,雄器較粗大、異絲或同絲生;P. deliense和P. indigoferae的藏卵器較小、 柄彎向雄器,雄器較小,同絲生而與前者有別。P.deliense與P. indigoferae的主要區 別是後者的有性器官常與孢子囊相連。 Pythium deliense Meurs是菸草莖燒病的病原之一,喜生於溫暖地區,它最初由 Meurs(1934)從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菸草上分離獲得,並作為新種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