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電影導演、編劇、丹麥藝術電影創始人之一。1889年 2月3日生於哥本哈根,1968年3月20日卒於該地。1912年起在哥本哈根的北歐電影公司工作,曾擔任字幕說明撰寫員、剪輯員、編劇。德萊葉從1919年開始做電影導演,他執導的第一部故事片《大總統》利用了蒙太奇的藝術手法和特寫鏡頭。1921年他拍攝的影片《撒旦的日記》,雖然表現了反對暴力的傾向,但同時對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芬蘭1918年的工人革命作了歪曲。1927年,他在法國攝製了《聖女貞德的受難》。這是一部在世界電影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的影片,在內容上和導演攝影技術上都有新的探索。30年代德萊葉毫不妥協地反對商業性電影,因而沒有拍攝影片,放棄電影事業達10年之久。1943年才重返影壇,拍攝了丹麥當時最著名的故事片《憤怒的日子》(根據H.W.強生的長篇小說改編),取材於發生在挪威中世紀的一樁“女妖案”的傳說。1955年,他拍攝了影片《言詞》(根據丹麥作家K.蒙克的神話劇改編,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獲獎)。
基本介紹
正文,
正文
丹麥電影導演、編劇、丹麥藝術電影創始人之一。1889年 2月3日生於哥本哈根,1968年3月20日卒於該地。1912年起在哥本哈根的北歐電影公司工作,曾擔任字幕說明撰寫員、剪輯員、編劇。德萊葉從1919年開始做電影導演,他執導的第一部故事片《大總統》利用了蒙太奇的藝術手法和特寫鏡頭。1921年他拍攝的影片《撒旦的日記》,雖然表現了反對暴力的傾向,但同時對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芬蘭1918年的工人革命作了歪曲。1927年,他在法國攝製了《聖女貞德的受難》。這是一部在世界電影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的影片,在內容上和導演攝影技術上都有新的探索。30年代德萊葉毫不妥協地反對商業性電影,因而沒有拍攝影片,放棄電影事業達10年之久。1943年才重返影壇,拍攝了丹麥當時最著名的故事片《憤怒的日子》(根據H.W.強生的長篇小說改編),取材於發生在挪威中世紀的一樁“女妖案”的傳說。1955年,他拍攝了影片《言詞》(根據丹麥作家K.蒙克的神話劇改編,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獲獎)。
德萊葉對丹麥紀錄電影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拍攝的紀錄片有《支援母親們》(1942)、《丹麥農村教堂》(1947)、《托爾瓦爾德森》(l949)、《斯托爾斯特粵姆大橋》(1950)、《城堡里的城堡》(1954)等。
德萊葉的創作表明他具有高深的電影專業修養,善於使各藝術要素結合為統一的整體。為了最充分地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他採用了富有表現力的特寫鏡頭(特別是默片時期)、富於聯想的蒙太奇。
其他主要影片還有《牧師的寡婦》(1921,在瑞典拍攝)、《被打烙印的人》(1922,在德國拍攝)、《女吸血鬼》(1932)、《兩個人》(1945,在瑞典拍攝)、《誤了輪渡的人們》(1948)、《日特魯德》(1964)等。
德萊葉對丹麥紀錄電影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拍攝的紀錄片有《支援母親們》(1942)、《丹麥農村教堂》(1947)、《托爾瓦爾德森》(l949)、《斯托爾斯特粵姆大橋》(1950)、《城堡里的城堡》(1954)等。
德萊葉的創作表明他具有高深的電影專業修養,善於使各藝術要素結合為統一的整體。為了最充分地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他採用了富有表現力的特寫鏡頭(特別是默片時期)、富於聯想的蒙太奇。
其他主要影片還有《牧師的寡婦》(1921,在瑞典拍攝)、《被打烙印的人》(1922,在德國拍攝)、《女吸血鬼》(1932)、《兩個人》(1945,在瑞典拍攝)、《誤了輪渡的人們》(1948)、《日特魯德》(1964)等。